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如题所述

1、对于李鸿章其人,西方人多有推崇,把他与伊藤博文、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并列为“世界三杰”。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也不得不承认,大清国这位洋务大臣大有过人之处,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2、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则正反两面都说:此人“有才气而无学识,有阅历而无血性”;他是晚清“庸中的杰士”,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

3、后世也多有诟病李鸿章作出的错误决策,如过于重视海防而放弃塞防;1885年在对日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给予日本派兵进入朝鲜的权利;与日本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指挥失误导致军舰在威海卫被全歼。即使这些事件受制于客观条件,但他依然要为这些误国行为承担责任。另外在早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杀人过多,这也是一大污点。

扩展资料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鸿章

参考资料:中新网-另一面的李鸿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