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章从小学课本移除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赵瑜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

扩展资料

删掉的课文: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鲁迅的《风筝》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改动的文章: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语文教材删鲁迅文章 新教材被认为更接地气【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