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代表犯错老师一般会怎么罚?

课代表犯错老师一般会怎么罚?



惩戒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但它永远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文 | 赵垠垠、龙芷莹 编辑 | 沈小山

5月31日,广州警方通报了一起案件:刘某故意编造其女儿遭罚跑吐血等情节,从而达到迫使学校开除涉事老师、索要赔偿等目的。鉴于刘某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社会影响恶劣,涉嫌寻衅滋事,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依法对刘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学生遭受体罚向来备受关注,而刘某却编造谎言、夸大事实,一时成为所有网友指摘、攻击的对象。抛开刘某制造“狼来了”的故事这一行为的不当不谈,更值得我们看见的是教师的形象在网络媒体时代是如何发生转变的,教师惩罚学生是如何演变成教师体罚学生,教师群体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变得如履薄冰。

“可能习惯了初中数学老师那种责骂、甚至掌掴的方式,进入高中以后,一学数学就浑身难受。因为我也不知道,我答完这道题,对了或者错了,这个新老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反正挺难受的。”

目前已经在上大学的木洪回忆起那段他被扇巴掌的经历,是发生在初中。一次期中考试后,出完成绩,他就被数学老师叫去了办公室,“她当时特别生气地问我为什么某一道数学题错了,我因为害怕就没回答,然后就直接被扇了两巴掌”。

据木洪说,这个数学老师虽然平时爱发脾气,但是在教学上确实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能够快速地提高班级的数学成绩。中考的时候,满分120分的数学试卷,全班同学基本都考出了105分以上的高分,“哪怕是那些平时不学习的差生,都及格了”。

正是这样的教学成果,赢得了一部分家长对这一教学方式的认可。据木洪说,当时自己把被扇巴掌的事情告诉了父母,父母听完后却“无动于衷”,认为就是自己学习不够用心,严师才能出高徒。

然而这一高效的成果背后,暴露的却是“高压式”的教学态度和“包办式”的教学方法。

虽然体罚、掌掴的行为发生频率并不高,但是责骂、言语压力却是数学老师“树立威信”、“提高教学成绩”的常用方法。

据木洪回忆,数学老师每节课前都会抽查数学概念的背诵情况,如果在课上没有通过,不仅需要罚站,课后还要去办公室抄写概念并再次背诵,通过了才能去吃午饭。

“我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数学成绩考高分,也是因为怕被打,学习的过程根本不快乐,就是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等木洪上了高中,离开了这一学习环境,却忽然感觉到无所适从。“因为初中的时候已经习惯了这种包办式的学习,只要被动吸收各类习题的解法就好了。等到了高中,学校管理没有这么严格,学习环境变得更加宽松,忽然就不知道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了,特别迷茫,所以我的数学一直不好。”

高压的教学方式,甚至体罚不仅会让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惯性,也影响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健康,体罚经历成为了他们心里“久久拔不去的一根刺”。

据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严重的体罚行为确实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图:Pixabay

罗晓路等学者曾在《教师体罚行为:心理危害、归因方式和对策研究》中表示,经常受到体罚的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也会降低;而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体罚行为会导致学生受到同伴的冷落,带来抑郁、强迫、紧张等心理行为问题。

部分学者认为“适当的教育惩戒手段”对孩子的抗打击能力、抑制不良行为有所帮助,但惩戒的方式、时机、程度等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当众严厉的体罚,不管于何种形式,于何种情况之下,似乎都缺乏足够的正当性。

家长“出场”还是“退缩”?

相比木洪的父母,年轻一代的家长已经慢慢意识到了体罚的危害性,也有一部分家长开始反思“棍棒教育”的合理之处。

冯英是一名15岁初中生的母亲,她表示,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了掌掴这样体罚之类的情况,自己一定会去跟学校反映,“因为这对青春期孩子的自尊肯定是有伤害的。”

据冯英了解,自己孩子的班上就存在班主任体罚学生的现象。“因为是重点班,所以班主任对成绩特别看重。甚至出现过因为某位学生考试成绩不好,被扇耳光、罚站8节课、甚至遣送回家停课反思两天的情况。”

同班家长表示,哪怕知情了,采取行动需要考虑更多。提出换班级、换老师的要求,并不一定会成功,而即使去到了另一个环境,新的同学会不会不明情况在背后议论:xx是不是因为学习不好才转学的?

这一些因素,都成了家长们斟酌的考量。冯英最后无奈地说“只能告诉儿子要好好努力,成绩好了,这些问题或许都不存在了。”

众所周知,我国法律是明确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但具体到“体罚和变相体罚”指的是哪些行为,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未明确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棍棒教育和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个别教师对体罚危害的忽视,法律规定的模糊性……都助长了体罚的发生率。

教师,你行使惩戒权了吗?

当大家大谈体罚之害,将矛头转向老师之时,老师却也十分无奈。除了极个别老师本身的心理问题,一位受访的小学教师婷婷表示,“没有老师愿意主动体罚学生,肯定是情节严重才会有体罚的。在小学阶段,可能是没有遵守班级、学校的规定;跟同学打架;欺负、辱骂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不交作业;在课堂上捣乱,不尊重老师,顶撞老师等。”

初中阶段,在升学率的指标下,部分老师迫于单一的评价体系而转向了“体罚”这一教育手段。

然而,在社会倡导平等的赏识教育,谈“罚”色变的时候,合理的“教师惩戒”却逐渐被污名化,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有时也会被贴上“侮辱人格尊严”的标签。

婷婷提到,每学期学校会有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如果上面出现“惩罚”,后果会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多老师因为害怕“被举报”、“被投诉”,变得蹑手蹑脚,选择放手。

因此,出现了教师“不愿管”或者滥用惩戒乃至体罚这两种极端的现象。

但我们不能凭着对惩戒片面的认识就一票否决“批评教育”,因为中小学学生其身心仍处于发展阶段,当学生的行为产生偏差或失范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肩负“育人”的责任。

那合理的教育惩戒和体罚的尺度在哪里?

图:Pixabay

有学者对“惩戒”在教育实践中是这样定义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心悔过而釆用的否定性制裁。首先它必须是学生犯错的后果,继而它必须以教育为目的。惩戒中的“惩”的目的是为了“戒”,使学生受到教育,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改正错误。

严重的体罚通过给学生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折磨和痛苦,使他们“不敢”再犯错。学生并没有在这一过程中真心悔过、自我的反思并成长,反而是形成一种对暴力的体认和对权威的服从。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文件中首次“明确教师惩戒权”。同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教师对违规违纪学生应当给予批评,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即使明确提出了教师有惩戒权,但它的具体定义是什么、可以接受的形式是什么,这些问题仍待解答。

一位受访的初中教师明成表示:“在没有明细的规定之下,所谓的掌握好惩戒的‘度’,对一个没有很多经验的老师来讲是一件困难的事。更何况现在初中的孩子形成了某些不良的习惯,仅靠学校和教师是很难扭转的,家庭教育也很重要。”

在英国,2006年《教育与督学法》有着明确的规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的过程中,有权力对学生有肢体上的接触。教师惩戒权力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直到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罚写作文,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周末不让回家,要留在学校接受惩罚,校长会给予严厉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会停学,回家进行反省等。

在新加坡,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可以适度体罚学生。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学校校长和分管德育的主任可以鞭打学生的屁股(女学生除外),校长也可以授权教师鞭打。

而韩国的《教育处罚法》准许教师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只允许击打手、屁股等脂肪丰富的地方,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男生打小腿10下等。对教师实施惩罚的过程有详细的规定:惩罚之前讲清楚惩罚的理由,要用怎样的惩罚方式;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等特征可以延期或转变惩戒的方式;学生可以挑选被惩戒的方式;惩罚的过程中要有同学或者学校领导老师在场,不可单独对学生进行惩戒。

婷婷还说,她惩戒学生的方式一般是首先和学生说明是他们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承担后果。班级因为他被扣分了,所以要相应地要给班级服务,比如扫地。口头教育也是必要的,若情节严重就叫到办公室单独教育,联系家长也是必要的。

惩戒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但它永远不是为了惩罚而惩罚,而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当孩子出了问题,家长和教师双方都应该积极地进行沟通,彼此理解配合,多方力量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文中出现的人名都是化名)

参考资料:

费东旭《教育惩戒权的发展与研究》

陈彬、陈磊、高雪春《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效力、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

杨琦《我国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探究》

靳澜涛《教师惩戒权入法的冷思考——以《教师法》修订为背景》

徐玉斌、李迤航《教育惩戒在国外》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30
老师一般都会先上一节课,在下课时才指定一个比较喜欢的学生当课代表。老师既然喜欢这个学生,那课代表犯错之后若加以改正,一般就不会罚了,犯了大错都是直接换课代表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