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自带锋芒,温柔且有力量

如题所述

01

从小被一种观念滋养:要善良,不要搞怪;要包容,不要张扬。

在生活的环境里,乖巧、温柔、懂事,最好再加上每年“三好学生”的奖章,才能被父母亲朋以“好孩子”“有出息”来昵称。

儿时的记忆,太过于平淡,似乎在自己身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特别出格的事情。

父母所谓的“善良教育”,在自己身上,算是收到了一点成效。

在班级里,总会有特别搞怪的孩子,以自身修炼的妖风邪气,时不时要来点恶作剧

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上一只蟑螂,眼睛一眨不眨的注视着,期待着发生的惊险一幕。在老师捏粉笔时,猛得看到迅速爬出的蟑螂,显然被吓了一跳,气坏了的老师,扬言要给我们上一节政治课,“小小年纪便学会作孽,长大了还了得!”

但是,那些搞怪的同学一点也不会紧张,好似这桩闹剧根本不是他们做的,别的同学因为害怕受欺负,也自然不敢开口“举报”。涨红了脸的老师,恶狠狠地撂下一句话:“如果没人承认错误,如果没有人指认凶手,你们全班人都要受罚!”

教室了寂静得可怕,但是还是没有人愿意伸张正义。结果是,全班同学围着操场跑了5圈,大汗淋漓,累到想吐。最气愤的是,“为什么无辜的我们,也要跟着受罚!”当时我最不理解。

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一直那么乖巧、善良,温顺、懂事,然而,最终依然要受罚受批评,并且受罚的量度与那些搞怪的同学是一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懂得,你很善良,你很温柔,但是,你没有力量。在较量中缺少锋芒,终究是败北的那一方。

如果要给童年的时光写下一句劝诫,我想说:

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你的温柔,也要有力量。

02

步入大学时代,越发清晰地感觉到锋芒的可贵。

世界给你一个舞台,但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舞蹈只能由你自己展示。卑微和怯懦,退缩和逃避,纵然遇见再精致的舞台,也会因为力量的缺乏,只换得一场灯灭人散的凄凉。

从入学的以第一天起,就期许着借助大学的平台历炼自己,带着一种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夙愿。

第一次竞选班委,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看似简单普通的举动,在高中时代简直是自己不曾想过的一种梦境。当走上竞选台陈词的时候,短短的500字,紧张到全部忘光,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想要竞选的职位。走下台时,后背早已浸湿了汗水,呼吸都变得急促。

但是回到座位上时,却又有一种异常的轻松,度过了心槛,触摸到另一种心绪,压在心底的顾虑消除,身上装满了释放的活力。

治愈压抑的良方,就是选择释放,选择去未曾经历的场域历炼一番,恰似尝试一场圣徒的洗礼。

第一次和舍友争吵,那种酣畅淋漓的对话,至今都是那么鲜明,那么清晰,烙在心底。

也许,你也会遇到每天可以玩上8个小时游戏的舍友,书桌前堆满了喝剩的饮料瓶,吃剩的午餐盒饭。床尾放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袜子,一齐散发的味道让宿舍特别有“亲切感”。

也许,你也会遇到为了看球赛凌晨三点起床的舍友,进球的激动让他怎么也按捺不住,随口一吼,惊醒了整个宿舍。失球的沮丧,也会让他狂跳不止,拍着桌子气得发抖。

遇见这样的舍友,更多的人愿意说,大学生活本来不就是这样吗?睡不着,下来和舍友一起看球赛嘛?将是住在一起四年的舍友,为什么要大动干戈?

也因为上面的额想法,自己忍了好久。忍无可忍的时候,便真的情不能自已。

但是,我终究没有那么粗暴,选择爆发也不要那么赤裸裸。

亲笔写下的信笺,放在舍友电脑的键盘下,以自己笔下最严厉的斥责言辞控诉他的恶行,如数家珍地罗列他妖孽般的行为,并以“大学为何地?”的质问来软硬兼施开展心理战?结尾,无所顾忌地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

写下这封信之后,便早已做好开始一番争吵的打算。“舍得一身剐,怕什么!”人活着,总要有锋芒毕露的时候,何况我已经22岁!

事情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

回到宿舍,有一种陌生的视觉冲击力。舍友的书桌第一次放上了几本专业书,书桌前的垃圾被清理得那么彻底,随之替代的是平顺放置的鞋子,床尾那些臭烘烘的袜子消失不见,随之消散的还有那再熟悉不过的味道。

“我是不是走错宿舍了?”

“大明,你今天吃药了吗?”

惊讶地我,连连追问。

“慕苏,晚上一起去吃饭,怎么样?”

“你请客,我就去!”

“走!”

我不知道是我一封信件的作用,还是他受到什么打击,亦或是他开始厌倦了往日的颓废生活。唯一确信的是,舍友大明真的改变很多。

但是,我想。如果真心为一个人好,哪怕言辞锋利,批评赤裸裸,甚至撕破脸皮,对方一定会慢慢懂得谁是朋友,谁又是敌人。

于我来说,没有撇弃善良,也没有忘记锋芒。用温顺中的有力量,挽回了同舍友之间的情谊,至今,我们依然是最要好的哥们。如果当初,一味地忍让,一味地善良,受伤的恐怕就不只是两个人。

03

在生活的节奏里,我们更愿意相信,能够维持彼此和谐的关系,为什么要撕破脸皮?哪怕自己牺牲点利益。

处世之道里,我们也更愿意相信,彼此之间一旦不顾情面扯下遮羞布,给予双方造成的伤害都将再也难以弥补。

真的是这样吗?

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的并非是争吵本身,乃是吵架的内容与吵架的目的。

善良的禀赋,出于对别人着想的初心,哪怕锋芒再露,争吵再激烈,只要对方不是白痴,一定能感知你锋芒背后的善意。

就像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争吵,哪怕遭到父母的暴打,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臭骂,也会努力想一下“父母为什么要揍我?”“我又做错了什么?”因为我们再恨父母,也一定愿意去相信父母的举止源自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怀;我们也一定愿意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锋芒之后没有鸿沟。

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以后也终将会懂得在父母子女之间,那种包裹着温柔与刚烈的微妙关系。

04

每一位作者对于自己的文字,想必,都尤为珍惜。

熬夜写出的每一篇文章,仿佛是自己的孩子,期待着它诞生,期待着它成长,走进广泛的人群,给别人一点心灵的感触。

但是,在最初别人拿着自己的作品署名的时候,我的第一反映竟然是“同意”。

总觉得只要自己的文字能够传递情感与能量,署名为谁,无关紧要。

但是后来才慢慢知晓,别人的没有你那么善良。

看到面目全非的文字,看到混乱不堪的情节,在得知炒作之后全是单凭一个“利”字,一忍再忍,直到忍无可忍。

忍耐的尽头是揭竿起义,如果发觉自己还有反抗的必要。走进编辑的办公室,将自己的作品“啪”的一声摔在桌子上,并附一纸文书——再也不会移交自己的署名权。掷地有声,干净利索。

说完,扬长起去!一旁是目瞪口呆的编辑。

也许,他很惊讶为何平日温顺的我怎会有这样的魄力?也许,他会重新认识身边的善良的人?但是,说完上面的话,自己真的觉得好轻松。

善良不失锋芒,才能让自己过得潇洒,无有束缚。束缚太多,压抑太重,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生活赋予你智慧和才情,总要在恰当的时候展示一下,要不然沉默太久了,别人都会忘记了你的存在。

善良的人,要有温柔,也有力量;有隐忍包容,也要有锋芒毕露。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才是正经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