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不能同意三国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如题所述

东吴建国后,先后产生了十一位宰相,他们都曾是东吴朝廷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惜的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大多都没有得到善终。今天就带你来了解一下东吴立国五十八年之间的所有宰相。

东吴建国应当从孙权称王开始,这是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东吴彻底成为了割据性的政权。孙权称王之前,东吴一直以汉室地方政府而自居,直到汉朝灭亡,孙权才有了称王的机会。孙权于公元222年称王,所以要提到的宰相,也就是从这一年算起。

东吴立国五十八年,曾经产生了十一位宰相,他们分别是陆逊、顾雍、孙邵、步骘、朱据、孙峻、孙綝、濮阳兴、陆凯、万彧和张悌,这十一人当中,除步骘、顾雍、孙峻、陆凯四人,其他皆没有得到善终。这其中有功高震主的原因,也有英年早逝的因素。

吴大帝孙权任用的第一位宰相是孙邵。孙邵并非江东人士,他之所以会官居宰相之任,皆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孙邵的资历要比顾雍、步骘等人高出许多,在群雄争霸之地,孙劭就已经享负盛名。孙劭早年曾是孔融的幕僚,孔融失败后,他转投刘繇,后来,孙策起兵兼并江东,刘繇战败,孙邵又再归孙氏。

孙邵能够位居宰相,皆是因为自己的资历,因为他没有派系因素,所以孙权也对其是非常信任。孙权称王之前,江东一直受张昭等元老派控制,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孙权遂起兵孙邵为宰相。可惜的是,孙劭担任宰相期间,所起的作用却并不大,在其担任宰相的第四年,孙劭就受到奸臣诬陷,不久便忧愤而死。

孙邵之后,陆逊、步骘、顾雍、朱据先后担任吴国宰相,这四位中,陆逊、顾雍出自于江东大族,步骘出身于淮泗集团,朱据则为宗室。陆逊等四人都是东吴的开国功臣,可惜因为他们功高盖主,故而他们都曾受到孙权的猜忌。

顾雍、步骘以沉稳而著称,他们原本就是孙权的谋臣,孙权称帝没几年,步骘、顾雍就先后病逝了。作为东吴的名将,陆逊、朱据却没有得到善终,陆逊晚年因为东吴太子之事而得罪了孙权,不久他就遭到孙权猜忌,公元245年,遭到贬谪的陆逊气绝而亡。朱据是孙权的女婿,因为其支持太子孙和,故也遭孙权贬谪,在流放之时,朱据被孙权下令赐死。

孙峻、孙綝是东吴会稽王和景帝时期的权臣,孙峻曾设计诛杀辅佐孙亮的重臣诸葛恪,因为其杀戮太多,晚安便变得极度胆小。

公元256年,孙峻死于建康。孙綝是继孙峻之后的又一权臣,其在任时专擅朝政,最终引起了景帝的不满。后来,景帝孙休联合重臣张布将孙綝设计诛杀。

濮阳兴、陆凯、万彧、张悌是吴末帝孙皓时期的宰相,这四位宰相中,除了陆凯自然死亡,其他皆没有得到善终。濮阳兴继为宰相后,很快就遭到了末帝的猜疑,公元264年,吴末帝孙皓下令将濮阳兴灭族。除濮阳兴外,万彧的结局也不太好,万彧继任宰相期间,东吴朝政一片混乱,因为其多次劝谏孙皓,最终引起了孙皓的不满,公元273年,万彧受到孙皓猜忌,不久便自尽于家中。张悌是吴国末代宰相,西晋伐吴期间,张悌率领吴军抵御晋军,板桥一战,张悌力竭身亡。

君王之心不可测,东吴立国五十八年,其宰相却多没有得到善终。这样一个割据性的政权,就是在猜疑和内斗之中走向衰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第一是孙权多疑,不肯放权力给别人,还害死了陆逊,导致东吴人才变少。第二成立太晚,还有两个劲敌,蜀汉和曹魏,东吴一个都消灭不了。第三东吴军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吴军队只擅长水上作战,到了陆地上就很弱了,所以没有办法统一三国。
第2个回答  2020-11-11
一、地理环境原因。东吴借长江天险成功的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敌国入侵但是这也证明了如果对手把持住长江以北的领土东吴照样也不好攻打。
二、经济原因。三国时期南方经济虽然有了发展但是比起中原地区还要差很多如果不是蜀吴结盟通商方便这一点很可能早就暴露出来但经济基础差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三、后期政局不稳。孙权的后期整个东吴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内乱,大臣之间互相夺权。后来即位的孙皓等人同样没有帮助东吴摆脱这种困境。
第3个回答  2020-11-10
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自己的实力会受到限制,如果一旦形成三国局面,会让自己的实力受到阻碍。第2个自己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而且自己可能会被其他国家消灭。
第4个回答  2020-11-10
三国时期,东吴不能统一三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取心,只想着守住自己的领地,而且他们的兵力,也不是特别的强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