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15万大军来袭,诸葛亮是如何断定他会撤兵的?

如题所述

前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作为顶级谋士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对决,最终诸葛亮用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懿15万大军,让人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计谋和胆略。但与此同时,更多人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司马懿手握15万大军,看到城门大开且虚张声势的诸葛亮,不继续进攻,反而掉头撤军呢?

针对这个问题来讲,大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诸葛亮骗过了司马懿,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特征,巧妙地让司马懿退军了;另外一种观点是司马懿看穿了诸葛亮虚张声势,但他此时想得更加深远,思索片刻之后,选择撤兵,放诸葛亮一条生路。


第一种观点,《三国演义》有描述相关描述如下: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坐在城墙上弹琴的模样,再对周边环境进行观察,心中起了疑心,他认为诸葛亮平时喜欢步步为营,谨小慎微,如今这般模样和往日相比判若两人。按照正常人思路来讲,司马懿和他身边的将领自然会觉得周围有伏兵,否则诸葛亮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送死。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司马懿唯恐被蜀军埋伏,故而迅速撤退,求得自保。

但面对足智多谋的司马懿,和当时他占据战场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有更多人愿意相信第二种观点,就是司马懿看透了诸葛亮的把戏,并且选择暂时放过诸葛亮,同时也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假借着担心埋伏的借口退兵,他和诸葛亮双赢。为什么这么说呢?只因为当时司马懿的处境和诸葛亮一样,都非常危险。

司马懿有什么危险的地方呢?只因为功高盖主,且不被上司魏主曹叡信任。从《三国演义》中各处描述得知,不管是曹操、曹丕,还是曹叡,都对司马懿非常提防。在魏主眼中,司马懿才能出众,同时他本人不易驯服且有野心,曹操三代或多或少都防着司马懿,防止其做大,最终失去控制。

例如,《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 之。”王朗奏曰: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

从这段看出来曹叡身边大臣王朗和太尉华歆都不信司马懿,且曹操早年也不信任司马懿,曹叡有除掉司马懿的想法在里面。

聪明绝顶的司马懿自然知道自己被曹操家族提防着,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忍耐且小心翼翼,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在诸葛亮北伐中因为曹魏没有人能和诸葛亮对决的情况下,魏主曹叡不得不重新启用了司马懿,这给了司马懿重新翻身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司马懿也知道一旦暴露自己的实力,即使击败了诸葛亮自己也难逃一劫,曹叡绝对不允许自己比诸葛亮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饱览群书的司马懿岂能不知道,范蠡与文种不同结局的命运或许在司马懿面前闪过。和范蠡文种不同的是,司马懿没有范蠡的退路,却有文种的下场。

因为一旦司马懿成功剿灭了诸葛亮,自此蜀国就无人敢讨伐魏国,魏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也不怕蜀国除了诸葛亮之外其余将领来征讨。倒是司马懿的威胁,在曹叡眼里比蜀国军队来得更加直接和恐惧,一个能取胜诸葛亮的司马懿才是曹叡最为忌惮的对手,远比弱小的蜀国威胁来得大得多。

在空城计中,司马懿如果真心想战胜诸葛亮,看到此景之后即使不全军出击,也可以采用部分士兵突入,看看情况再做决定,但司马懿显然没有考虑这一点,反而用诸葛亮平生谨慎的特点说服了身边诸多将领,让他们也觉得诸葛亮在城内有埋伏,不至于之后到曹叡那边去告状说自己故意放走了诸葛亮。

总结

诸葛亮的空城计除了自己本人演技到位的情况下,司马懿也配合到位,两位三国智谋大师之间的完美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对诸葛亮而言,空城计可以保住自己性命的同时又能让部队安全撤退,对司马懿而言,放走诸葛亮虽然功利上有损失,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继续和诸葛亮对阵,在捉诸葛亮和放诸葛亮两个选择之间,司马懿选择放了诸葛亮,让双方互赢。

司马懿15万大军来袭,后又撤兵,令人不解。但是司马懿的想法,诸葛亮却心知肚明,他知道,如果司马懿不退兵就输了。诸葛亮这才大胆使出空城计,在抚琴中退却15万曹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那是因为诸葛亮使用了反间计,到魏国社会中散布谣言,说司马懿想领兵造反,魏国皇帝一听那还得了,所以很快就撤了司马懿的职位。
第2个回答  2021-01-02
因为当时司马懿并不是要真的进攻,就是逢场作戏,如果司马懿真的进攻,他就没有办法,掌控军队,用来篡位夺权了。
第3个回答  2021-01-02
仲达是孔明的知音,他故作惊恐之状退兵是万不得已,仲达也有进退两难之苦。
第4个回答  2020-12-31
三国之中,谋士斗智最为精彩,孔明与仲达斗智表现出了最髙智慧的比拼。孔明遇明主,是蜀国军师,后有刘备撑腰,刘备仁义,孔明与仲达对决,无后顾之忧。而仲达则不同,其后面曹操性格多疑,将重兵付与仲达而提防,所以仲达处境艰难,兵败死于孔明之手,战胜了孔明而曹操不容。孔明深知仲达处境,所以面对仲达15万大军敢唱空城计,用琴声表达孔明死,曹操不让仲达生。仲达是孔明的知音,故作惊恐之状退兵是万不得已,仲达有进退两难之苦。其实仲达是处境不好,其智慧不在孔明之下,远非曹操可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