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匠心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当我们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教育之路。然而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教育?怎样开展教育?作为一个新的年轻教师,我无法完整的回答这些问题。师父告诉我,“教育”两个字拆开来就是教书育人,意思是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教会为人处世的原则;母校训诫我,要时刻牢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八个字并作为终身的追求目标;我问过的学生里有的回答我接受教育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是能实现他心中的梦想,而有的觉得这只是个必须要履行的义务……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师道匠心》的世界。初读时便被本书“宏阔博约 深思质疑”的行文所陶醉,再读时为本书中特级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及付出的实践所折服。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德育的力量。感谢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把它当做手边书,不断的阅读,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几点我最深的体会。
一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灌输知识更重要
作为特级教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的60堂公开课,《师道匠心》除了让我感受到不同学科特级教师身上独特的个人魅力之外,还有他们在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中的思考。尽管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目前的教育仍弥漫着焦虑的气氛,尤其是学生“抢学”、教师“强教”的现象,因此他们呼吁“求知欲、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比知识本身重要的多”。这与近日我们教研员陆艳在制定化学教学进度时提出的“根据学情,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不要过分加深难度和广度,尤其夯实基础,精选习题,有效教学”不谋而合。
那么怎样才能既要“深耕细作”,又要凸显学科的趣味性呢?书中的化学特级教师杨卫国、徐晓燕及叶佩玉老师们给了我启示,杨老师从美育入手,让学生们感受化学之美,并努力创造美的教学氛围,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灵去体验的“最高”美,化学课堂上的这种氛围美是学生在探究化学新知获得意外收获的成功与喜悦,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时所获得的快感,亦是思维的突然顿悟之后产生的惊叹。这种氛围美是课堂上师生对同一教学内容产生感情共鸣的产物。他还举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学案例来指导年轻的化学教师怎样做的更好。徐老师则从前几年大热的一则“我们恨化学”这则广告风波入手,介绍了化学教学的不断改进的历史。化学不是因为考试而显得重要,世界处处有化学,生活处处有化学,现在我们仍要努力消除国人对化学的误解,将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与化学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重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调整学习方法。
叶佩玉老师指出了一个现象,为什么有的学生初三化学学的不错,到了高一却感到困难?这同时也是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初中生迫于应试压力,很多实验被课件取代,只是笔试成绩较好,而高中的课程即深又广,学生们要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做好基础知识的巩固。而化学实验则极大的丰富了化学的趣味性。
二 多钻研,多观摩,多反思,做有思想的教书匠
当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之后,我明白成为一名在本学科教学上有所建树的特级教师需要时间慢慢的锤炼。在适应了教学环境之后,我的第一次公开课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我的教师技能。怎么提高呢,我想到了我师父周莉敏老师,我师父带高三,很忙,一开始有问题去问的时候,通常都是在课间,简单的交谈几句之后她又去上课,然而由于她经验丰富,总是能很快的指出问题的关键,我就更加积极的抓着老师不放。在她的指点下,我才发现我在之前实习的时候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上课总是照着课件讲。教案也是写得不够认真、详细。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在上课之前苦思冥想写教案、做课件,经常去听她班上听课,学习他是怎么处理每节课的重难点,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我自己再反复修改、调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实践、课后反思,才慢慢的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这时候,闵行区新教师实习培训开始了,在闵中老师及我师父的集中指导下,我慢慢的在教学上有了进步,经过不断的修改、磨课,在十六周,我终于上了一节还算达标的汇报课,才有了一名合格教师的样子,此刻,我发现,我心中装满了对教学的激情和想法,我的心态变得坦然而务实。我终于清楚了知道了以后努力的方向。现在,除了每天对着教材苦思冥想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对教学及时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我还在不断的听课中汲取那些优秀教师的精华。
以上是我新教师实习期的经历,相信每一个老师都会有过这么一段迷茫期,读了《师道匠心》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比吃透教材更重要。有时候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书匠。当然这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
三 心中爱学生,眼中有学生,才是一名好老师
曾经在网授课开始大肆兴起的时候,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讨论过一个问题:网授课能否取代面授课?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传统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师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灵沟通的地方。从《师道匠心》的字里行间,我读到了教师们对学生满满的关怀和爱,这不禁让我想到,优秀教师的品性是相通的,那就是都做到了心中爱学生,眼中有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生涯,在繁重的课业之外,在忙碌的学习之中,能够记起的便是那一位位充满慈爱的恩师,那一句句语重心长的教诲。可见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意味着要付出自己的爱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不听话 的学生,每次在找学生谈话之后我就会扪心自问:我凭什么可以批评学生,就因为我是老师?我的话学生真的听进心里去了吗?这个时候我愈发觉得自己的德育水平有待提高,而有时候感觉和学生之间有一层屏障。我却不知该怎么去和学生沟通才能达到目的。特级教师们都说,“对待学生要循循善诱”“ 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要。”我想了很久,唯独这件事没有捷径。除了平时多看一些德育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处理事件的能力,好像也只有真心实意的向学生们付出爱心,并且不求回报了。而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要很多年之后,当曾经的学生长大了。从他们的回忆里才能知道。心中爱学生,眼中有学生,我愿意去实践。
总之,《师道匠心》这本书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的精神食粮,我会继续读下去。我相信有一天我能够完整的回答写在开头的那些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0
老师遵循正确的科学的教授法,就是《师道》
像工匠像师傅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匠心》。
结合起来就是《师道匠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