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之间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曾国藩与左宗棠为同辈,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张之洞比前3个都晚,但这4个都做到顶级大臣,都是晚清名臣。

左宗棠与曾国藩算一辈的,同朝为臣,互相钦敬佩服。而李鸿章是正式拜在曾门下的学生,张之洞比曾、左、李要晚上一辈,曾、李的鼎盛时期,张还在上升期,从中进士到做官办事。

李鸿章科举考试时,曾国藩是他的坐堂,后来成为曾国藩的门生。曾国藩比左宗棠大2岁,比李鸿章大十几岁。左宗棠与曾国藩算一辈的,同朝为臣,互相学习钦佩。而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幕僚,所以三人都是为大清效力的重臣。他们三人的能力都受到了慈禧的肯定,给予了很高的权利和信任。

而张之洞是南洋的大臣,同属于洋务地方势力一派。但没与他们三个一起战斗过。基本上没交情只是同僚来往。

扩展资料

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3、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称“李中堂”。

4、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1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以这几个大人物为首的精英,支撑了晚清从鸦片战争开始至辛亥革命这70年间的朝局。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当时的牛人。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清醒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强弱差距,都支持洋务运动,办了不少实事,进行了不少改革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曾国藩

百度百科-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是李鸿章跟左宗棠的老师兼领导。李鸿章科举时,曾国藩是李鸿章的坐师,也就是门生。后进曾国藩幕招募安徽子弟兵抗击太平军建立的淮系势力。左宗棠初始时是曾国藩聘请的幕僚(相当于现在的参谋整理中枢文件)好友,曾国藩去世后左成了湘系盟主。三人为同治中兴名臣,洋务地方势力主流。

张之洞比曾、左、李要晚上一辈,曾、李的鼎盛时期,张还在上升期,从中进士到做官办事。张任湖广总督的时间是1889年,而曾国藩去世的时间是1872年,整整晚了17年。张一生作为最大的时期即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办了不少实事,后来任军机大臣。


扩展资料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有两种说法,说法一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说法二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这几位名臣可谓晚清的续命功臣,其实如果没有他们清朝早就灭亡了,就是这几位汉臣,给满清续了几十年命,但最终难免灭亡。

曾国藩也是个搞理学的儒臣,加上后来成为湘军统帅,大家可能觉得他是个严肃、稳重乃至有些古板的人。不过实际上,曾国藩的性格非常诙谐幽默,最喜欢跟自己的部属们讲笑话。

左宗棠晚年时,尤其喜欢在同僚面前大吹自己的功绩,唯恐他人不知。左宗棠这一性格特点,恐怕也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李鸿章,在很多人印象中是个数次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卖国贼。对李鸿章外貌的印象,是来自于《辛丑条约》签订现场的照片。在照片中,李鸿章佝偻蜷缩在一处,看上去是个瘦弱矮小的老头。不过,事实上李鸿章的身材非常高大。

张之洞,被誉为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奠基人。有个奇葩的特点,喜欢昼伏夜出,颠倒黑白,经常是白天谈正事时突然在客人或属下面前打瞌睡,而晚上却精力充沛地干活。为此,大理寺卿徐致祥还专门弹劾过张之洞,说他玩忽职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23
曾左为同辈,李是曾的学生,张之洞比前3个都晚,但这4个都做到顶级大臣,都是晚清名臣。

曾国藩比左宗棠大2岁,比李鸿章大十几岁。左宗棠与曾国藩算一辈的,同朝为臣,互相钦敬佩服。曾国藩的仕途比左宗棠顺遂,曾国藩官居2品的时候,左宗棠还是一个省巡抚的师爷;但左宗棠善于谋划,精于军事,爱出奇招,不过为人比较狂傲,有点持才傲物。因为这一点左宗棠还曾被其他人弹劾,曾国藩就上折给皇帝保荐左宗棠。而曾国藩训练湘军时很困难,当地政府和官员都不配合,唯独左宗棠支持曾,曾率领湘军初次出山之时遭遇大败,要自杀,多亏左宗棠一顿骂和劝解,才让曾重拾信心。因此,曾和左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大人物,名臣。
而李鸿章是正式拜在曾门下的学生,李鸿章的特点是脑子聪明,善于解决复杂局面,而且办事果敢,不怕议论,有锐气,这一点深得曾的喜欢。曾国藩多次保荐李鸿章,并且李鸿章还曾在曾的江宁大营里锻炼学习了一段日子,曾把带兵治军、做学问、办事、处理官场食物的心得倾囊相授,并向朝廷建议由李鸿章去安徽招募兵勇创建淮军,这才有了以后的李鸿章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代名臣。
张之洞比曾、左、李要晚上一辈,曾、李的鼎盛时期,张还在上升期,从中进士到做官办事。张任湖广总督的时间是1889年,而曾国藩去世的时间是1872年,整整晚了17年。张一生作为最大的时期即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共17年),办了不少实事,后来任军机大臣之后,成为晚清重臣。张之洞经历过的大事:办洋务、镇压义和团、办外语学堂、中日海战、反对戊戌变法,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改革创新,他死的那年,朝廷要密谋杀袁世凯,张劝说不要轻易杀害大臣。
总而言之,以这几个大人物为首的精英,支撑了晚清从鸦片战争开始至辛亥革命这70年间的朝局。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当时的牛人。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清醒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强弱差距,都支持洋务运动,办了不少实事,进行了不少改革创新。不然清朝的历史可能要早结束50年。
第3个回答  2012-08-23
李鸿章科举时,曾国藩是李的坐师。是曾国藩的门生。后进曾国藩幕。后招募安徽子弟兵抗击太平军建立的淮系势力。
左宗棠初始时是曾国藩聘请的幕僚(相当于现在的参谋整理中枢文件)好友。曾国藩去世后左成了湘系盟主。
三人为同治中兴名臣,洋务地方势力主流。
丁如昌初始不懂事为混口饭吃跟着太平军造反,后来在安庆会战中,随程学启投降曾国荃部下。跟随李鸿章建立淮军,出兵江苏。后剿捻战争中,又为刘铭传部下,为李鸿章淮军去塞外征调马匹。李鸿章坐镇北洋后,丁汝昌投靠李鸿章,被李鸿章任命为北洋舰队司令。李鸿章经丁汝昌之手将北洋水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张之洞为南洋大臣,同属洋务地方势力一派。但没与曾、左、李、戎马平叛。基本上没交情只是同僚来往。
丁日昌随同曾左李平叛戎马。基本属湘淮一派。但和丁汝昌不是亲戚好友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曾国藩是李鸿章跟左宗棠的老师兼领导。而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亦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鸿章之说。张之洞跟他们没多大交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