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近因效应?

如题所述

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1957年,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当沟通者提出两个以上不同的论据(刺激物)时,认知者产生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1960年,心理学家J·怀斯纳的实验证明,这时取决于认知者的价值观念,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附于主体价值选择和评价。如果提出的论据不是当场依次提出,而是间隔了较长时间,那么近因效应发生的机遇则更大些。

1964年,心理学家C·梅约和W·克劳克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认知结构简单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认知结构复杂的人,容易出现首因效应。有关的学者还指出,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扩展资料: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的初期,即在延续期还生疏阶段,首因效应的影响重要;而在交往的后期,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近因效应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现实生活中,近因效应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张林与李萌是小学的同学,从那时起,两个人就是好朋友,对方非常了解,可是近一段李萌因家中闹矛盾,心情十分不快,有时张林与他说话,动不动就发火,而且一个偶然的因素的影响,李萌卷入了一宗盗窃案。张林认为李萌过去一直在欺骗自己,于是与他断绝了友谊。其实这就是近因效应在起负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8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有两件事最能说明卫灵公宠爱弥子瑕的程度。

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就派人去给弥子瑕送信。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弥子瑕听说顿时心急如焚,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这么远,怎么才能尽快赶回去呢?于是弥子瑕又急又愁。

当时,卫国的法条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但是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弥子瑕不顾个人安危,竟然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座车送他回家。

后来,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不但没有责罚弥子瑕,反而称赞道:“你真是一个孝子啊!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

还有一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于是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透的蜜桃,咬了一大口,感到非常好吃,就把剩下的递给身边的卫灵公,并对他说:“这个桃子很好吃,你也尝一尝!”

而卫灵公也毫不在意这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竟高兴地说:“你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表明你爱我呀!”

但是,到了后来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容颜衰老了,卫灵公也因此丧失了对他的宠爱的热情。这时弥子瑕有得罪卫灵公的地方,卫灵公不仅不再像过去那样迁就他,反而降罪于他,还对别人说:“这个不知规矩的家伙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还将吃剩的桃子给我吃,这不是看不起我吗?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

弥子瑕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灵公面前无拘无束。可是身为国君的卫灵公则不一样了,他在弥子瑕年轻时宠爱他,迁就他,到了他年老时,则忘掉他过去的好处,只把眼前的事情作为判断和对待他的依据。

这是一个典型的“近因效应”的故事,反应了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

在有些情况下,较早的印象往往让人记忆深刻;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最近的印象容易成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近因效应”是指与他人接触时,在时间与空间上距知觉较近的信息,往往给人较深刻的印象。

其实,近因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人们便改变了对这个人的一贯看法。在朋友交往中,有时多年的友谊会因一次小别扭或误会而告终;夫妻之间吵架,一气之下,可能完全忘记了对方过去的好处和相互的恩爱,一心只想离婚——所以在办离婚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劝夫妻过一段时间再来办,而这些夫妻往往冷静下来之后又不想办了。

由此可见,“近因效应”容易引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那么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我们应认真对待与老朋友的每一次交往,特别是每一次交往最后几分钟的音容笑貌。由于是老朋友,就没有什么首因效应可言了。而到底哪一次交往能发生近因效应,则是无法预料的,只要有一次表现的有点异样或特别,那么这一次交往就可能会产生近因效应。因此,我们在每一次交往都要小心行事,切不可因为是老朋友而“忘乎所以”,否则对方只要稍一计较或想歪了,以前的友情就会前功尽弃了。

写文章讲求“豹尾”,也是由于近因效应,力图在最后的部分给人留下回味,加深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近因效应,为塑造自己的形象服务。

通常,人们在与老朋友、老熟人相处时,总是在最后即将告别时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使对方满意的行动,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持老朋友间的友谊。而一对恋人,每周见一次面,在分手时,总是恋恋不舍,告别后还三步一回头,两步一观望,此番“万般风情”自会引起双方对下一次约会的无限期待。这都是利用近因效应的绝妙注释。

近因效应还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持人际交往中的新鲜感。

人际关系中之所以需要“新鲜感”,是为了使一段已经适应了的交往活动再向前发展一步,就好像一条向前延伸的直线每过一段时间跳一下,向上升高一点以后再向前延伸。实际上,其中的“新鲜感”的原理就是“近因效应”。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12-18

心理学近因效应你了解多少?留下最好的最后印象,非常的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