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大米,可为何司马懿却说他阳寿已尽?

如题所述

古话都说能吃是福,吃的少了就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诸葛亮吃得又少,但是做的事情很多,就是他吸收的不如他付出的。当时第5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的想法就是马上想要和曹军决战的,但是司马懿就是相反,他想把诸葛亮给拖死,所以坚决不开战。

没有办法的诸葛亮就只好就地取材,开始囤粮,准备和魏军打持久战。但是魏军这边只有司马懿是这样想的,其他人都是主战不能等,所以,其他人都不停的去劝说司马懿出站就连司马懿的弟弟也是请战的一方。当时诸葛亮派遣了使者来到魏军那边,而司马懿也是很好的招待了他,顺便也套套他的口风,他就试探的问了一下司马懿的饮食情,而这个使者,也是毫无保留的把诸葛亮的情况,向司马懿说了。

他说诸葛亮,一天只吃一斤多的饭,那基本上一些很小的刑罚都是要自己亲自批阅的。而在当时,行军打仗,一天的消耗是很多的,一个正常人,如果是在家里劳作的话,一天大概需要两斤多的米饭,而行军打仗就更多了。况且当时诸葛亮的年龄已经到了50多了,吃得如此少而又如此的操劳,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司马懿就断言,再这样下去,诸葛亮必定会因为劳累而死。

但是其中的真假,其实只有诸葛亮才知道,因为如果,诸葛亮派遣使节到魏营,绝对派的是自己信任的人,那么一个信任的人怎么会随随便便的向敌人去透露自己的信息呢,这里或者是一个烟雾弹故意让魏军的人误会,引他们决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诸葛亮每天都能吃一斤的大米,但是诸葛亮每天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吃这么点东西根本就是不够的,长此下去身体肯定撑不住,所以司马懿才会说诸葛亮阳寿已尽。

诸葛亮在带兵打仗的时候,粮食需要从很远的蜀地运输过来。但是从蜀地把粮食运到中原前线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运输过来,而且每次运输的数量都会少很多,当时粮食补给的问题是诸葛亮面临着最大的问题。

正是因为每一次都没有足够的粮食补给,所以诸葛亮才一直都不能北伐成功。而敌方的领导司马懿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知道诸葛亮那边的粮食不够,所以希望速战速决。但是他就是要拖,拖到诸葛亮没有粮食为止,这样自己才有胜算,所以无论诸葛亮如何向自己挑起战争,自己都不应战。




后来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这意思就是说司马懿就是像女人一样,司马懿非但没有生气,还把那个女人的衣服给穿了上去。他还问来送衣服的那个人,诸葛亮最近的饮食是多少,那位使者便觉得告诉他也无妨,便非常不屑地告诉了司马懿,诸葛亮吃的饭不到几升。

这个几升就说明诸葛亮吃的饭还不到一斤,诸葛亮天天军事繁忙,每天都要消耗那么大的精神,而一顿饭却只能吃下那么点粮食,所以这么一来,司马懿就认为诸葛亮命不久矣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8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战场上的老对手了,但由于诸葛亮身体原因,所以收复中原的大计没能取得任何结果。司马懿在知道诸葛亮每日的食量之后,约摸知道他阳寿已尽,不能再连日作战了。

正值两军胶着之际,司马懿与诸葛亮都集中精神想要获得胜利。可是蜀国军中粮食已经不足,再加上诸葛亮身体已经越来越弱。诸葛亮便派人前去交涉,交涉之中,司马懿先是问候孔明近来身体如何,回答道,丞相身体没有异样,一天能吃五六升米,司马懿一听,便知道孔明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一日五六升米,在当时那个年代来看,大约只有一斤那么多。在军队里,不管指挥作战的军师或者士兵,由于任务艰巨,因此食量都很大。所以孔明一天只吃一斤米是很难维持体力的,司马懿从一个正常人的饮食上推断出诸葛亮应该是寿命已尽。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是最了解的,他心中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所以急于求成,使出不像君子作为的手段来羞辱司马懿,不过司马懿这个人城府太深了,他没有中计,而是一味隐忍,最后诸葛亮又派人来魏营商讨。按照诸葛亮的心智以及平时行事作风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再加上食量上的大幅度减少。司马懿灵机一转,更加坚信诸葛亮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地步。

果不其然,两军继续胶着一阵之后,诸葛孔明驾鹤已去。司马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先是心喜魏国再无敌手可以忧患,紧接着便是惋惜,若他们二人不是对立的阵营,说不定将会成为惺惺相惜的挚友。

第3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他身体的体能已经耗尽,所以就算能吃东西也不代表他健康。
第4个回答  2019-11-24
我认为这种就不太存在的,,是因为他吃的少,做的事情很多就很容易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