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为啥总有那么几个装逼的家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攀比!家长群就是个小江湖,小江湖里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表现欲也高低不一,特别是为自己孩子装 逼而攀比下,出几个厉害的家长也不奇怪了!

通常情况下家长群还是很和谐的,一旦涉及到竞争的时候攀比之风就会刮的让人受不了!曾经网上盛传的上海某家长群竞争班委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也许看了上面的攀比案例,就人有疑问:家长们不知道低调吗?为啥要这样做?


我想大部分家长肯定知道低调,特别是财不外露的道理。但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好的前程,家长们有时候也不得不豁出去了,其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在老师面前争得更好印象,获得更好的对待。


当然,不排除一些坐进观天的家长在群里炫耀,连月薪2W都要秀出来,但这种人怎么说呢?

不过是表现欲太强了一些而已!

女儿小学二年级。

那位家长是爸爸,见过本人,很显老,目测50岁+,从来没见过孩子妈妈,群里也没有孩子妈妈,只有孩子的姑姑。这个群里所有孩子的父母甚至有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辅导班的老师都加入进来了,唯独没有这个孩子的妈妈。

这位爸比,是某公司老板,还是该班班委成员之一。每次办主任介绍就是“叉叉叉公司叉总来跟我们说几句……” 班主任看到他面如桃花,对我们这些家长总是绷着个脸。

他QQ头像是宝马的方向盘。你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喜欢拉风显摆装13弄这种头像,可以理解,年少轻狂,年少无知罢了。可你一大把年纪了,弄这个头像,是几个意思?他这个年纪开宝马,应该不算什么了吧!

每次老师在群里公布作业,告知一些事项,该家长就是两个字“已阅”。我第一次看到差点笑喷,学过公文的人应该都知道,“已阅”应该是上级对下级做出的回复吧!好好好,就算不说这么正式,“已阅”也应该更适用在一些行政机关单位的书面用语上吧。

还有些时候,这位爸比,还喜欢在群里讨论自己的生意——

昨天去**出差才回啊……

昨天接待了几个***(外国的国家名)的客人……

我现在还在回***的高速上……

不管他是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在学校群里讨论这些有意思么?你事业成功,公司经营的好,是你的本事,你可以有自己能炫耀的圈子去炫耀啊,显摆啊,这里面都是孩子家长老师,你在这里说,只会让我觉得,你在装B。

我当然不是嫉妒他,肯定有人说我嫉妒。真的,我不嫉妒,你有本事,我佩服你,但是我请你不要把班级群的意义搞偏离了。

深有体会。

在学校里,老师都会组建一个班级群,一来是可以将所有家长聚集在一起,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家校的沟通。

但是自从入了班级家长群,才发现“奇葩”、“戏精”家长都在这里…

最讨厌的类型之一: 拍马屁型

每天老师都会在群里发布作业,并叮嘱希望家长可以监督孩子完成。

可是就简单的一句作业通知,几位家长看到后立马回复了,并附上“老师辛苦了”。紧接着,下面就出现了一行行的“老师辛苦了"…

其实, 老师只是发个作业通知而已,作为家长根本没有必要齐刷刷的说老师辛苦了,这样一来有些家长可能就看不到布置的作业内容了。

最讨厌的类型之二: 装逼型

家长群里,是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地方,而有的家长却在排队装逼炫富。

最后一位家长不淡定了,说了自己的经历后,家长们瞬间安静了,大家也都认为这个家长太霸气了!

可以看出,多么自卑才会在家长群炫富找存在感啊,让人厌烦!

最讨厌的类型之三: 诗词歌赋型

一到节日,就像诗歌朗诵会,没点文化连跟帖都跟不上…

最后奉劝那些家长们:

老师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果真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就在群里默默的做个受老师欢迎的家长吧!

某教师家长群,有人提议大家相互熟悉一下,群内遂开始诸如以下内容的话:“我做建材”“我做连锁美容院”“我做点小生意,翡翠玉石”“我做游轮 旅游 主要是 欧洲和南极”……随后又有人说咱们聚聚联谊一下吧。有一位一直没发言的家长说:我拿5000。”片刻寂静后,有人回应:“我觉得5000够了。

幼儿园陆续开学,家长群也逐渐活跃起来,很多戏精家长,让网友们见识了“演员的诞生”,各种秀,有一位家长竟然断奶也秀?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说实话,家长群确实能产生很多戏精 果妈分析了一下,家长群的“戏精”家长这几种最令人讨厌。

很多家长不愿意送自己孩子去贵族幼儿园,一是财力不行,二是不愿意相互攀比,结果家长们在群里一个一个装逼,实在让人感叹“戏精”一秒诞生啊。

上海某朋友圈家长自我介绍风靡朋友圈,真让人受不了!

攀比型

炫富型

讨好老师型

特立独行型

秀才艺型

拍马屁型

秀断奶型



一些家长群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家长,总是喜欢在群里面聊天。

还有厉害的家长,把家长群当做砍价群,不顾其他家长和老师的感受,一味地发各种各样的砍价链接。

那么,什么才是家长群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1.不要把家长群都聚会群

按照规定来说,一个家长群只允许两个家长进入。 家长也需要配合老师,没有必要邀请全家人都加入,这样只会增加老师的管理难度,只需要一个家长,像其他家庭成员传递老师的信息即可。

2.不要把家长群当聊天群和讨好老师的平台

老师发布消息都是在家长群中,如果家长总是在群里聊天,就会把这样的信息给顶掉,如果家长之间关系特别好,可以去私聊,但是在群里说话一定要保持一个度。

而且面对老师发布的消息,可以回复收到即可,没有必要引发一系列的感谢高潮。这样会影响别的家长,觉得别人都纷纷跟风老师,自己也不好意思不表示一下,也会赶紧去复制,这样就造成了不良的风气。

其实,老师并不喜欢这种拍马屁的方式,在群里发布孩子们的状态,公布消息是老师的本职工作,没有必要去赞美,面对家长们的感谢,老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复,所以家长还是不要给老师增加额外任务了。

3.不要把家长群当做咨询群

家长有疑问可以单独私聊老师,不要总在家长群里面问一些特别琐碎的问题。老师看不到代表老师忙,不要总是重复的发一些消息,这样会造成大家的反感,毕竟班级群是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它的作用并不是咨询和聊天,而是接收老师发布的信息。

班级群的建立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去维护。

老师在发布消息时可以简明扼要,甚至在信息后面加上“无需回复”几个字,可以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感谢用语,家长也会慢慢形成一种习惯。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班级群的建立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纽带,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加强自身的素养,“谨言慎行”,把对孩子好作为出发点,相互配合,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让人讨厌的家长。

闺女上小学三年级,家长群有四五个,有发通知的,有各主科的,有发作业的,还 有一个专门闲聊的 ,其中一个家长的操作我就很看不懂。

这位家长是二胎,今年已经五十来岁了,头像是他和一个方向盘的自拍,logo十分晃眼,表情可以参考时下流行的大金链子小手表的 社会 小青年。按理说我们这个年纪,炫富还能 炫的如此直白 也是没谁了。

家长群里,大家在里边有询问作业的,有卖面膜卖蜂蜜卖土特产的的,有偶尔发个链接的,这位家长独树一帜令人过目不忘,“飞了趟新加坡好累呀”“再这么熬夜头发都掉没了”“这一个月xx万这也不够花呀”,完全是当成了 他个人的朋友圈

这位家长无非是 刷刷存在感 ,装装x炫炫富,潜台词就是你们有我赚得多吗?你们去过新加坡吗?但是也有嘴欠的在底下随声附和,非常捧场,这些人的心理我更看不懂,这是打算讨好一下好让他买你们的蜂蜜和面膜吗?

后来翻车的一次特别有意思,就是去年孩子们的老师骑摩托腿摔伤了,于情于理我们都得去看看,但是是自发的,平时教师节我们也从没集体买过什么,没人愿意干那费力不讨好的事。

后来据别的家长描述,大家都是送补品,送礼盒,最不济送果篮。这位爸爸也来了,腰带扎得板板正正,手里 提了一兜西红柿 ,自己坐那吃了两个,神侃一通拍拍屁股走了。从此他发动态都没人搭茬了,估计指望他买蜂蜜的家长都很失望吧。

1)性格使然

2)寻求认同感

有些人本身性格在生活中不讨喜,没有什么可以倾诉的朋友,而本身是一个极具表演型人格的人,因此就会用这种方式 吸引别人注意 ,有人和他互动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如何吸引他人注意力?塑造自己成功人士的形象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提升自己和孩子地位

有些家长有这种观念,如果我是有钱人,别人就会顺从自己,别的家长就会高看我一眼,我和我家孩子的 地位就十分超然 ,我受尊敬,孩子在同学中也不会受欺负,还能让老师多加照顾,何乐而不为呢?

不排除这些爱装的家长是真的有一点小钱,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空瘪的麦穗迎风起舞,对于这种人就一笑而过就好了,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实在不愿意看就 把闲聊微信群屏蔽掉 ,眼不见心不烦。

家长群就是一个小江湖,有喜欢在里面高谈阔论引得全场附和的,也有暗戳戳在里面搅和让人恨不得一踢了之的,有任何通知都秒回的,也有开了免打扰攒了几百条信息不看的,有跟老师对着干的, 也有不停的在里面提各种要求的,总之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基本上每一届家长品种都很齐全。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发六一儿童节邀请家长参加的信息,发信息预热了几天,又正式通知了一次,提前一天又温馨提示了一次,前前后后不下5次吧,有个家长没来,打电话说不知道,没通知,我说群里有通知了几次了,这位据说生意特别忙的家长特别拽的说,群里的信息谁看啊,我应该电话邀请他。我回他,第一,全班只有你一个不知道,别人都看了;第二,如果所有人都不看需要我电话通知,那么我就不用上课了,每天就专职打电话吧!孩子是你的,没有人能替代家长的位置,我只能尽到老师的本份,今天来或者不来,选择权在你,以后信息看或者不看,选择权也在你,我不会单独通知你,错过重要信息我不能代你承担后果。从此老实了,每次秒回收到。

说实话我没遇到过,因为有个好老师。

我儿子上五年级,家长群除了老师发关于学习和学校通知的信息,基本没人闲聊。

偶尔有些家长一时痛快畅流几句,老师马上制止:这是一个学习群,请不要说与学习无关的事。

有一次我儿子坐车的钱丢了,当时也没给他买手表电话,没给他办公交卡。

晚上天黑了还没有回来,我急得快哭了。老师在群里帮我问同学们看见没。

知道的家长,同学纷纷给我提供线索。

也就是那天群里最热闹,附近的家长自发地帮我一起找。

七点多的时候,我儿子回来了,他走了二个小时,途径十几个红绿灯。

性格内向的他不敢向陌生人寻求帮助。

第二天一位家长主动发信息给我,说他去办公交卡,要不要帮我办一张。

如果有家长在群里故意显摆,这是他个人素质有问题。老师不应该袖手旁观,要制止。

再有钱也应保持低调。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受资历、阅历的影响,每个人的为人处事不一样。 家长群里有部分家长带着功利心,想通过语言贿赂或者给老师小恩小惠获得老师的好感,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关照。

六一儿童节前,某小学六年级家长群里发出了如下信息,一个孩子的妈妈提议,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 老师带了孩子6年,很辛苦,咱们是不是凑点份子钱给老师表示一下呢?

随后有学生家长跟帖表示同意,但绝大多数家长表示了沉默,从内心来说,还是很反对这种做法的。过了半小时,一个家长在群里说,我听我姑娘说,她们班主任还没有房, 要不咱们凑钱买一套房给她,怎么样? 群里鸦雀无声,这可能是最好的反击吧!

事实上,老师也很反感这样的家长, 老师对学生都是公平的 ,不存在对某些学生好,对某些学生不好,也不存在家长在群里说了老师的好话而给学生开小灶,老师都会对学生一视同仁,希望学生都表现得很好,不让老师过度操心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关心孩子身心 健康 成长的家长都是好家长。家长没有必要在群里拍老师的马屁,更没有必要动员家长给老师送礼物。

家长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某些家长在群里的发言的确令人反感,提议的内容让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这些装逼的家长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之上,这是不道德的,如果真为老师和孩子着想,多做一些对孩子身心 健康 成长有利的事情较好。

其实这是源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师的另眼看待,为了在面子上看起来比别人强,比别人有能力,比别的家长强一点,不得不尝试着这样做,当一次两次装的成功之后,虚荣心上升,这就成了他的常态!

所以以后看见有人装,马上就去戳穿他,对所以的家长来说,这都有好处!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段子——某家长在群里怂恿大家给老师买这买那,每次出钱还最少,最后有个家长忍不住了,我们筹钱给老师买个房子吧!并把那个装逼家长圈出来,当面狠怼——你最会拍马屁,这次你出二十万吧!剩下的大家平摊,要是没那本事,以后把嘴巴闭紧点,从此以后,家长群就安静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