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开放二胎”如此重要

如题所述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计划生育”: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7年10月28日,修改后的节能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不再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也就是说1970年代开始试点执行,1980年代执行力度加大,全国全面执行,到2010年前开始减轻执行力度,2013年开始“单独两孩”政策,2015年开始“开放二胎”。
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因为1950年代、1960年代政策上鼓励生育,用干革命的热情来生育,毛主席等老一辈的革命家见识到战争对人口数量的损失以及人多不怕打仗,从预防战争和鼓励建设战略角度上认为“人多力量大”,所以要多生多养。笔者的父母亲都有很多兄弟姐妹(分别是4个、6个),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这一时期鼓励生育造成了中国人口过快的增长,到1970年代政府就发现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于是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人伦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幸夭折等,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免对笔者的父母这一代人造成了伤害,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全局战略角度上考虑,在一定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政策是时代的产物,没有永远不变的政策,2010年之后就已经进入到需要调整和改变“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了,这次的“全面开放二胎”,虽然稍微有点晚,但总归还是来了。

为什么必须要“开放二胎”?要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当下面临的问题说起。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前进,大量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为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台湾地区、香港、日本、韩国等的资本纷纷到大陆地区建立工厂,这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这个阶段的劳动力主要来自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大量人口。1970年代、1980年代虽然已经实施了计划生育,但是因为1950年代、1960年代人口的绝对数量,导致1970年代、1980年代出生的人口仍然很多,在2010年以前,总体上劳动力是充足的,2010年之后,199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逐渐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些人是1950年代人的第三代人,“计划生育”两个生一个,再两个生一个,整体估计到这时候1990年代出生的人数量只有1950年代出生的人数量的1/4,1950年代的人退出劳动力市场,1990年代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显然是减少的。劳动力减少,那么劳动力的价格就会上涨,于是表现出来的情况是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上涨,沿海工厂纷纷倒闭或者迁移到人口多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口红利”,很多领域的发展也正得力于“人口红利”,比如房地产和互联网,这么多人需要有住房住,需要上网消费,所以房地产和互联网就蓬勃发展起来了。

而在2015年的现在,人口红利已经用完。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少,在经济上的表现是经济增长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金不够用了,更严重的是还有很多进入老龄阶段的人口没有获得养老保障。

在不限制生育,人口多的时候,养老不是大问题,因为孩子很多,每人贡献一点,老人们就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而在人口少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的社会福利制度,年轻人将会背上非常沉重的养老包袱,饿死老人的事件就会增多。

那么养老问题最后会是谁来解决?只有社会来解决,社会如何解决?年轻人多产出,年轻人交的钱来维持老年人的生活,年轻人老了的生活由更年轻的人负责,所以年轻人的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办法扩大养老金的盘子,在国外养老金会由专门的资产运作,比如进入股市,投资创新科技等。而在中国,养老金进入股市的问题也一直在讨论,相信不久就会开始实施。我们也注意到,官方文件提到“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至社保基金”,说明政府的确也在想办法解决老龄化社会养老的问题。

整体生育率跟经济水平、社会文化有关,现在当然能够养活更多的孩子,但是光养活是不够的,人们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一个事实是生小孩会影响家庭生活水平,在20岁之前孩子都没有办法为家庭经济作出贡献,如果要维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很多人的选择就是能少生就少生,2个就够,生1个的也有很多,这就导致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小孩数量是小于2的,这不是一个稳定的生育结构,人口会越来越少,而且不是同步地变少,是老年人增加,年轻人变少。

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力是年轻人,年轻人减少社会的创新能力,科技进步速度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再一次影响到经济。日本从1990年后就处在经济下滑阶段,这跟他们的人口老龄化是分不开的。而另外一个国家俄罗斯经济一直不行,很大的限制因素是俄罗斯的人口数量。虽然有1亿多人口,但是相对于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土面积,单位面积聚集起来的人就显得比较少了,人口不足,纬度高气温低天然造成生产力更低,所以俄罗斯经济发展不好,这些年一直在鼓励生育,生孩子还有奖励,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有这种情况。

中国现在有13亿多人,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因为我们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到处都是人,过年过节回家都很难买到票。然而笔者认为,衡量一个国家人口是不是太多了不应该根据绝对数量,相对于中国的国土面积,中国的人口数量只能算处在世界平均水平,20世纪初叶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水准的1/4,现在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水准的1/5,近200年世界人口的突然爆发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极大进步,能养活更多的人,能让大家的生活水平更好。

可能有人会提自然资源的问题,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多了之后资源紧张。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看,原来中国人口过亿的时候是在清朝时,那个时候没有石油也没用天然气,太阳能、核能更是不知道怎么利用,那个时候资源也紧张,饭不够吃,衣不够穿。我们所认为的紧张是一种相对紧张,并不是绝对紧张,大自然的容纳能力很强,如果地球上的上限能容纳1000亿人口,那现在70亿人口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相对现在来说,历史上的人口数量是不是太少了呢?这么说,相对未来现在的人口也能说太少了。

在以前,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体力方面,能做更多体力活这是人多的好处。然而现在知识领域人力的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知识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很强的生产力。依靠知识,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我们能制造出更先进的设备或者技术,能让土地等自然资源有更多的产出,对于渺小的人力来说,这个世界给我们提供的包括太阳能、核能在内的能源是近乎无限的,知识技能上的进步让我们能利用更多的能源,而且这种增加是指数级的增加。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都各自只有一个苹果,这说的是传统的体力生产力。如果你有一份知识,我有一份知识,我们交换,那么我们会各自得到两份知识,这是现在的知识生产力。如果能有更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将会极大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现在的社会,人多不是问题,人少才是问题。

城市发展一个关键性的衡量指标就是人口数量,为什么政府制定发展规划都会写明多少万人口呢?就是因为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生产力有多大,经济交换的规模会有多大,GDP指标跟这些是息息相关的,你赚一块钱,再花一块钱和你赚两块钱,再花两块钱,对于你来说净收入都是0,但是GDP是增加的,你的生活水平也是提高的。

对于大家担心的城市交通等问题,这是中国社会高速发展期必须经历的过程,现在中国经济实力虽然已经可以排到世界第二,但是中国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东部早已进入发达社会,中部和西部还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此前大量的年轻人都纷纷聚拢到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大城市,而现在随着中西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成都、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工作,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人都回到了成都,在深圳和广州工作的湖南人回到了长沙或者自己的家乡县级城市。伴随着中央政府加快城市化的政策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中西部城市的人口会增加,再过20年,当中国有20个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时,才是真正的发达社会。

如果你觉得大城市的人口很多,春节的时候去看看就知道,一半以上的并不是本地居民。现在在农村地区,很少有年轻人留在农村,土地荒芜情况从几年前开始出现,现在农村地区40岁以上的人都比较少,留下的多是50岁以上的人,这些出去的年轻人也基本上不会再回到农村,再过10到20年,可能可以看到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开着车子到农场工作的情况。

实际上,现在开放二胎稍微滞后了点,早5年实施可能会更好,但所幸的是政府包括整个社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13年就已经实施“单独两孩”的政策,但是效果不理想,说明政府高估了普通人生育小孩的意愿。

南山快评(nanshankuaiping)预计“开放二胎”之后根据实际增加的出生人口数量,政府很有可能在1到2年内再次调整人口政策,转向更为积极的不限制生育,如果生育水平依然低迷,甚至会考虑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由于政策的延后性,未来的10到15年,中国社会还是会面临比较严峻的老龄化问题,15年之后因为放松的人口政策,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要想真正地解决老龄化问题,未来还是得靠完全开放的人口政策,即自由生育。

愿我们的社会未来更加地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