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地貌

如题所述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

一、黄土地貌

(一)概念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

积物。

(二)成因

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

黄土塬、梁、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

黄土区的侵蚀有古代和现代之分。现代侵蚀是指人类历史近期发生的地貌侵蚀过程,它和古代侵蚀的主要区别是有人为因素的参与,表现为侵蚀速度的加快。古代侵蚀纯为自然侵蚀,其速率通常是缓慢的。现代侵蚀和古代侵蚀在多数地区以大规模农耕兴起时期为界。现代侵蚀都以沟道流域为基本单元。沟道流域内,谷缘线以上的谷间地和以下的沟谷地侵蚀特点是不相同的。

(三)地貌特征

1、沟谷众多、地面破碎。

2、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

3、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四)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二、雅丹地貌

(一)概念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

(二)形成条件

1、岩性条件: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2、环境条件: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mm,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3、动力条件:雅丹分布于极端干旱区,风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动力。大多数学者认为单一风向的强风是雅丹形成的主要外力,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部分雅丹的形成是由两组风向相反的风况所致。

(三)分布

主要分布于降雨稀少、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的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的沙漠边缘,如西亚(特别是阿拉伯半岛)和中亚,非洲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北美西部荒漠地区、南美洲西部海岸荒漠区,欧洲西班牙的埃布罗低地。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罗布泊、哈密、疏勒河中下游地区、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乌蒙等地。

三、丹霞地貌

(一)概念

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 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二)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岩(含砂砾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红色是沉积岩形成丹崖的前提之一。

所谓红色,一是指岩石本身的颜色,不只是其风化壳的颜色。二是指含有红色色调的颜色都称为红色,包括红、褐、紫、橙、褐黄、灰紫等。三是指宏观颜色,不管红层盆地中的岩石是否含有白、灰、绿、黄、黑等其他颜色,只要仍以红色为主,人们视觉感观上是红色就可以了。

(三)地貌特征

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

四、喀斯特地貌

(一)概念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二)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的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为喀斯特地貌。

(三)分布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万~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2007.6.29;广西,重庆、贵州, 2012. 6.22)。

(四)社会意义

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五、冰川地貌

(一)概念

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

(二)分类

分为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1、大陆冰盖。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2、冰帽。数千平方千米至5万平方千米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3、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

(三)分布

在中国东经120°以西,北起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南至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巨大的高原高山上,现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发育,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广泛分布。粗略估计, 现代冰川中约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区。

现代雪线大体自北而南、自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内部升高,阿尔泰山现代雪线为海拔3000—3400m,天山3600(北坡)—4200m(南坡),祁连山4300—5200m(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昆仑山西端5500—5700m,喀喇昆仑山5000m,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南坡)—6000m(北坡)。

第四纪冰期古雪线比现代雪线低数百至千余米,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许多倍,但由于内陆干旱气候限制,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所以古冰川和现代冰川刨蚀或堆积地貌范围都不大,冰川刨蚀力弱,故冰川和槽谷均较宽浅,只是冰水堆积作用影响所致,可达河西走廊及一些内陆盆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