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进攻樊城的故事

公元219年的

  在襄樊之战的出奇关羽表现出来惊人的军事素养和才能,他先派兵将襄阳围困,又把水军战船部署在汉江中游,阻断了樊城与像样的联系,才率军渡江全力攻打樊城。类似于辽沈战役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关门打狗”只要樊城被攻下来像样就是瓮中之鳖,曹仁自知形势危急,便向曹操请求增援。

  曹操自然知道襄阳和樊城对自己的重要性,于是排除了自己当时能够排除的最优秀的将领——于禁和庞德去支援曹仁。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原为马腾的部将,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庞德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袁谭遣郭援、高干等略取河东,曹操便使钟繇率关中诸将以讨逆。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庞德时随马腾之子马超,拒战郭援、高干于平阳;庞德为军中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破其军,更亲斩郭援首级。(《魏略》曰:庞德亲手斩得一颗首级,不知这便是郭援。战罢之后,众人皆指郭援已死而不能得其首。然而庞德于晚后方才于弓鞬中取出一颗头颅,由于郭援是钟繇之甥,因此钟繇见其首而哭。庞德便向钟繇赔罪,钟繇道:“郭援虽是我甥,但他始终是国贼。卿又何须赔罪?”)于是庞德拜中郎将,封都亭侯。后张白骑作叛于弘农,庞德复随马腾往征,破叛军于东西肴山之间。每次交战,庞德常陷阵却敌,勇冠马腾军队。后马腾被征为卫尉,庞德便留属马超。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此时马超已经投奔了刘备,于是庞德随众投降。曹操素闻其骁勇,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

  此次庞德与于禁一同讨伐关羽,足见曹操对他的器重。临行前有人对曹操说:

  “庞德旧主马超如今为刘备手下大将,他的哥哥庞柔也在益州做官,派他去讨伐关羽布政使放虎归山吗?”但是曹操始终没有用其他的将领更换庞德,庞德听说后做出了惊人的举动——抬棺出征,在我国历史上抬棺出征的大将有很多,但就这项专利的发明者而言,庞德开了先例。临行前庞德对送行的人说道:

  “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然后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妻子说:

  “我的儿子有雄伟的长相,我如果回不来了,他将来一定可以为我报仇。”一个看似简单的预言,却料到了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诸葛亮的隆中预言恐怕要甘拜下风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侯音、卫开等在宛城作叛响应关羽的军队,庞德领军与曹仁一起攻打宛城,斩杀了侯音、卫开,然后南屯于樊城,与关羽对峙。

  一次庞德与关羽阵前单挑,庞德射中了关羽的前额,自此所向无敌的关羽对他格外小心,又因为庞德喜欢骑白马,所以关羽的士兵称他白马将军,无疑这是很高的评价。

  于禁和庞德的把军队屯驻与方程的南边,与樊城成犄角之势,以减轻曹仁的压力,这样他们的及时到来把在死亡边缘的曹仁拉了回来,但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们把自己推入了死亡。

  他们所在的地方相对于其他的方是洼地,正值夏末秋初雨水天气特别多,用现在的话说是处在江河的汛期,于禁等人初次来到对天气和地形并不是很了解,及时了解或许他们也没注意到,如果你喜欢下象棋,你就应该知道早高手与高手过招的时候,真正让一方失败的不一定是棋艺对手是否高于自己,往往是你的失误让对方抓住。战场上更是如此,只要是名将过招,你的高超和失误不用担心对方会不知道。

  八月,连降大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数将士避到高阜之处。关羽乘战船猛攻,于禁欲退无路,被迫投降。庞德率的一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庞德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关羽,尽被庞德收斩。庞德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关羽攻势渐急,箭矢用尽,双方短兵接战。庞德谓督将成何说:

  “我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是我的死日。”于是意怒恶战,气概愈壮,然而水浸太盛,魏军吏士皆降。庞德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收弓带矢,乘小船欲还曹仁本营。不过暴水太盛,小船因而覆没,弓矢尽失,庞德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蜀营立而不跪。

  关羽便说:

  “卿兄今在汉中,我正欲以卿为将,为何不早降?”

  庞德大骂关羽说:

  “竖子,何谓投降!魏王带甲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只是庸才而已,岂能敌魏王啊!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结果庞德为关羽所杀。

  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于是封其二子为列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1年)曹丕即王位,遣使前往庞德墓冢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又赐其子庞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齐王芳正始四年(公元243年)立义将军庞德从祀于太祖庙庭。

  风水轮流转,要是关羽知道自己傻庞德的后果的话,估计让关羽杀庞德,关羽也不杀,正如庞德对他的妻子所言,他的儿子庞会后来随邓艾和钟会平定蜀国,将关羽的后代全部杀害。

  庞德拒降而死,于禁因降得生。后来人经常将两个人作对比,一个被看做忠诚代表,一个则是晚节不保的典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的人流芳百世,是因为该死的时候死了。有的人,受到后世的批评,是因为该死的时候没有死,最突出的典型就是李广的孙子李陵。

  李商隐有句诗说得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庞德的死固然值得我们为之潸然泪下,但对于禁,我们也应该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他活下来了,就抹杀他昔日的战绩和辉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1
如下: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前将军关羽北进荆、襄(魏荆州治新野,今河南新野;襄阳郡治襄阳,今湖北襄樊)的作战。 是年六月,刘备继取汉中后,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蜀前将军关羽,抓住战机,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荆襄。 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阳)。八月,大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均被水淹,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满宠认为:山水虽然来势迅急,但不会持久。关羽先遣部队已至郏县(今河南郏县),而关羽却不敢乘势跟进,即因有樊城要点未下,恐我军攻其侧背及断其归路。假如弃城撤走,则黄河以南的地区,可能为敌占有。从战略局势着眼,应坚守待援。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 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威震华夏”。 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丞相司马司马懿及曹椽蒋济谏止。他们认为: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建议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许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围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 时关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约五里),徐晃佯筑长堑,示以将切断蜀军后路。蜀军惧被围,烧营撤走,徐晃军进据偃城,渐向围城蜀军逼近。曹操使者返回洛阳,带来孙权密信,说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但请保密,以防关羽得知有备。曹操部属多数认为应代孙权保密。谋士董昭独持异议,认为应佯允保密而暗予泄漏。关羽知孙权来攻,如撤兵回防,则樊城之围自解。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正好坐收渔利。若为其保密,使孙权得势,对我并不有利。再者,被围将士久不见救,担心缺粮产生恐慌,一旦发生意外,局面将难以收拾。故应以泄密为好。曹操采纳董昭意见,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被围魏军得信后,士气倍增,防守更坚;关羽得信后,则既恐腹背受敌,又不愿前功尽弃,同时判断江陵、公安城防坚固,吴军若真来攻,一时不可能攻克,因而处于徘徊犹豫,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阳进抵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并已先后派殷署、朱盖等12营兵进至偃城,归徐晃指挥。
关羽军主力屯围头,一部屯四冢。徐晃以声东击西战术,扬言欲攻围头,却出其不意突袭四冢。关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骑5000出战,被徐晃击败,当其退走营寨时,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营内。当时关羽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碍设施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现乘其军陷于混乱之机,由内突袭,一举大破之,杀降蜀之胡修、傅方。关羽遂撤围退走,樊城围解。曹仁部将多欲乘胜追击,参军赵俨认为,应保留关羽一定实力与孙权作战,不宜追击。曹仁同意赵俨看法,未部署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消息后,果然派人传达命令,不许追击关羽。

参考资料:《关羽》

第2个回答  2010-06-01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十日后,箭伤愈合。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编辑本段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故事比较
总的看来,《三国演义》所述,大的轮廓尚符合史实,而情节间有出入。最大的出入是,综合《三国志》各传的记载,水淹七军是由于汉水突然上涨所致,魏军是遭受了自然灾害,并不是关羽有预谋的决堰所致。当然,关羽多年镇守荆州,熟悉江汉一带的地理、气候、水文等情况,在高处扎营,避免了水患,又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消灭了敌人;而于禁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扎营于低处,又缺乏警惕性,没有防御天灾,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从这个角度看,双方的胜负也并非完全取决于天灾,也包含着人谋的作用,也有一个军事指挥者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但因为天灾而水淹七军和因为关羽的事先谋划而水淹七军,从性质上说毕竟是两回事。对于关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侥幸成功;而对于于禁来说,则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
编辑本段关羽简介
关羽(?—219年),约生于东汉桓帝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编辑本段京剧剧目简介
一名《威镇华夏》。红生戏,唱、做并重。李洪春、林树森擅演剧目。
编辑本段剧情梗概
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于禁嫉庞之功,移七军转屯城北罾口川;关羽乘襄江水涨,放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庞德。
第3个回答  2010-06-03
关羽的身世以前一直不甚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兴。
第4个回答  2010-06-01
如果说故事那就是关云长水淹七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