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说明文)

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说明文)

月亮的表层是由岩石和尘土构成的,它和地球一样本身不会发光。可它却能从太阳那里“借光”,把照射在它表面的太阳光反射出来。夜晚,人们看到的月光,就是这种反射光。由于月亮是一“圆球”,它只有一半能受到太阳光的照射,能照到光的这一半就是亮的,另一半就是暗的。这是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而站在地球上的人观看月球被太阳照射的表面角度在改变而形成的。

实践出真知--可以找一个同学,绕着你转一圈,记住转圈时要叫他面对着你,你就可以明了月球圆缺变化的成因了。

宋代大词人苏轼有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悲欢离合往往是无法预料的,但是,月的阴晴圆缺却有它的规律性,真是万古难改,任何人也左右不了。

我们知道,月亮自身是不发光的,它的光来自月面反射的太阳光。因而,月亮规律性的阴晴圆缺就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有了密切的关系。

月亮在圆缺变化中会呈现各种形状,时圆时弯,这就叫月相。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一个朔望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由于月亮可以反射太阳光,无论转到相对地球的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不同的时期,因为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大小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当月球转到位置1时,恰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对着我们的一面是背着阳光的,致使我们无法看到它,此时的月相叫朔,也就是新月,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之后两二天,月球又在轨道上进了一步,向着地球的一面被太阳光照射到了一个边缘,我们能看到一个弯弯的月牙,叫做娥眉月(位置2)。这以后,它的明亮部分越来越多地向着地球,到了初七初八时,月球处在位置3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半圆形的月亮,这就是上弦月。上弦月之后,月亮渐渐转到地球的另一面,向着地球的月面越来越多地被太阳光照亮,一天天地“胖”起来了,这时称为凸月(位置4)。当月球转到位置5时,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正好全部对着地球,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圆的满月,这时叫望月,一般出现在农历十五。从望月之后,月亮对着地球的亮面慢慢缩小,到达位置6时,正好与位置4时的情况相反。随后是下弦月(位置7),这时月亮的亮部朝向东方。之后月亮越来越“瘦”,经过残月(位置8),又回到朔,一个月相周期就结束了。

月相的周期变化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到了,并根据其变化的周期来编制历法。我国的夏历(农历)日期变化就基本符合月相变化,因而,只要知道了农历的日期,就可以判断月相的形状,或者也可以根据月相来判断当天的农历的日期。
http://www.zgdfsc.com/wenzhai/dwkpwz.asp?kpwz_lb=%D0%C7%D3%EE%C3%D4%B3%BE&id=61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100426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31
因为月亮围着地球转,他们都不发光,地球的体积远远比月亮大,而太阳给他们光亮,当月球转到地球的后面,自然有一部分被挡住啦,自然就有缺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31
就像人有悲欢离合
第3个回答  2010-05-31
因为人有旦夕祸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