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

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词,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提前12年实现“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美国国防部认为,20多年来中国的军费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么大的投入,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主要盟国的反对,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所以奥巴马、希拉里、佩洛西,走遍世界都要“倾听”,他们现在外交的重点是要改变美国在世界的形象。

在美国国际地位下降的同时,俄罗斯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下降,其经济实力正由二流国家沦为三流国家。普京2001年曾说,10年前中国的经济实力是苏联的一半,10年后俄罗斯的实力是中国的一半。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是中国一半的一半。日本近20年来经济停滞不前,国内改革步履维艰,实力地位不进则退。欧盟进入新世纪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勉强维持低速增长。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现在讲“金砖四国”,实际上四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那三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才相当于中国,甚至还差一点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5
目前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各个领域名列前茅,我们的大国形象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知道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更加为中国发展做贡献,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身体力行的体现中国的大国形象!
第2个回答  2010-05-31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两个问题,中国发展太快,国际地位早已确立,不用多说;国际形象处在一个本质不错但却不怎么被外界接受的状态,这同样也是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外界打翻了醋坛子。用不了多少年,这个问题就会被时间解决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12
  毛泽东确立“中国”世界大国地位和形象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一生给予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由于他杰出的理论与实践,在一个历史时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车轮的前进,而且,至今仍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对某些国家、民族、个人依然有巨大的威慑力。
  中国由弱变强,一举成为对世界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这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却清醒的认识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进而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举击碎了很多民族和个人的“皇帝”、“霸主”的美梦,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这是毛泽东的战友,还是毛泽东的敌人对他推崇有加的真正原因,追随者信心十足、立场坚定;反对者胆颤心惊、坐立不安。
  “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为帝国主义国家敲响了丧钟,第三世界人民不论在土地面积上、人口上都是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是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是统治阶级,第三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争取第二世界国家的人民,造“帝国主义国家”的反,处于统治阶级的国家能坐的住吗?

  今天中国经济的飞速和持续发展正在改变中国的世界形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国传统的自我形象和国家角色—一个在近代史上饱受西方列强屈辱的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外交政策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今天中国经济的飞速和持续发展正在改变中国的世界形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一些西方学者注意到,当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被看作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时,中国的自我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从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西方列强及它们操纵之下的国际制度的受害者,变为把自己看作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国家”。
  他们为此特别注意到,自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1年9月11日以来,在中国国内讨论关于中国国际战略的文章中,开始反映出中国人对国际制度和中国在其中所起作用的看法的变化,一些作者要求抛弃中国长期持有的“受害者心态”,而改变为“大国心态”。
  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2005年在美国颇具影响的《外交》杂志9/10月号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在大国地位上和平崛起》,引起了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广泛关注,它既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表达了对中国向国际上强国地位改变的预期。
  一个国家的自我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选择有深刻的影响,这一点早已被许多国际关系理论家论证过。这种形象被这些理论家看作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象、事件、人、国家和政策的有条理的象征。这些相互独立形象构成一个或多或少一致的、统一的整体,从而成为一种信仰体系或“世界观”,它包括信仰、解释、假设、感情、倾向和态度。形象就如同一副眼镜,人们通过它来观察所自己处的环境,建立对行为的指导,设定目标和偏好。

  中国经济的飞速和持续发展正在改变中国的世界形象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外国观察家同时还注意到,1997年以后中国政府开始经常强调大国在促进21世纪稳定的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自1998年夏季开始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正在到来的21世纪的最重要的和持久的特征。实际上,正是从此时起,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呈现出一个大国对全球、尤其是对亚太地区和平和安全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受中国历史教训深刻影响的中国的自我形象正在发生变化,这必然带来中国外交政策特征的变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