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雄人物及时事迹

如题所述

1、陈连升(1775—1841)

土家族,湖北恩施人,近代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1839年1月,陈连升随同湖广总督南下广州禁烟,时常出海缉拿烟贩,并与英军交火,击沉敌船一艘。

1840年8月,陈连升率5艘战船、3000水兵与英军交战,再次获胜。1841年1月,英军进犯虎门,由于琦善拒绝派出援兵,陈连升阵亡,其子陈长鹏身受重伤而投海捐躯。

英军恨陈连升坚守不屈,脔割其尸,并将坐骑黄骠马掳去香港,其马悲愤不已,遥望大陆绝世而死,时人称之为“节马”。

2、关天培(1781—1841)

字仲因,江苏淮安人,出身武职世家,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提督广东期间,全力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时常派遣军舰出海缉私,缴获鸦片。

1841年,英军出动战舰10艘、汽船3艘,并配有登陆部队,进犯虎门炮台,遭到关天培反击。虎门炮台即将陷落之时,英军司令向其发出最后通牒,令他放弃虎门,遭到拒绝。

英军攻入炮台时,身受10余处伤的关天培依然坐镇指挥部队还击,后被枪弹击中,以身殉职。

3、葛云飞(1789—1841)

字鹏起,浙江萧山县人,武举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官至定海总兵。1840年底,英国远东军队进犯定海、宁波、镇海。

葛云飞辞别母亲,奔赴前线,主张“先守后战”。1841年9月,英国撕毁条约,再次进犯定海,遭到葛云飞奋力还击,被击毁军舰两艘。

弹尽粮绝之际,葛云飞手握战刀,率亲兵200人与敌人肉搏;终因多处中弹,依崖身亡,壮烈殉国。

4、郑国鸿(1777—1841)

字雪堂,湖南凤凰县人,世袭军功出身,官至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9月,英军出动2万兵力、29艘军舰进攻定海,并分出部分兵力进攻郑国鸿驻守的竹山炮台,但被击退。

10月,英军兵分三路再次进攻,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且腹背受敌,英军得以登陆。

在关键时刻,郑国鸿将将印交给部下,单枪匹马冲入英军阵营,血染沙场,随从1200余人几乎全部牺牲。

5、王锡朋(1786—1841)

字樵慵,天津市人,早年追随杨遇春出兵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官至安徽寿春镇总兵。1840年4月,英军进犯吴淞要塞,攻陷舟山,兵锋直指定海,但遭到王锡朋反击,大败而归。

1841年3月,英军再次进犯定海,连陷炮台十几座,清军伤亡惨重。面对强敌来攻,王锡朋身先士卒,左冲右突,杀敌无数;随后不久,英军大部队登陆并向其发起猛攻,王锡朋力战而死。

道光帝亲自为之写祭文,并赐御碑,谥号“刚节”。

扩展资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expeditionto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Anglo-Chinese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1

英雄人物: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事迹:

咸丰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曾请旨出兵镇压科尔沁左翼后旗佃农抗租斗争。

咸丰二年(1852年),上书捕佃农抗租领头人吴宝泰等下狱。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

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受命督办京城巡防,任参赞大臣。此时,太平天国已定都天京,并派兵北伐。僧格林沁受命统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扑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并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蒙古诸王劲旅出京。

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京畿重地。咸丰帝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进剿。九月,设防紫荆关。

十月,在天津南王庆坨与北伐军开战。北伐军损失惨重,退到连镇一带。咸丰四年(1854年),又在连镇大败北伐军,咸丰帝赐僧格林沁“湍多巴图鲁”称号。

咸丰五年(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整军再战太平军,破东连镇木城,太平军冒死冲突,僧格林沁尽歼之,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

因此殊功,咸丰帝于二月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四月,诏世袭罔替,俸银加倍。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剿灭太平天国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

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在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部殄灭,无一漏网,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扩展资料:

战争评价

崔瑞德《剑桥中国晚清史》:必须把1860年以后的条约制度视为中国政体的一个特殊部分,中国的主权在这里不是被消灭,而是被订约列强的主权所掩盖或取代。炮舰在条约口岸和水路航线上代表着外国的权力。

外国军事力量在中国的增长,后来也促使清朝逐渐采用西方武器装备它的军事力量,并且最后装备汽轮而形成了一支海军。然而这一切已经为时太晚,不能拒外国人于国门之外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又遭到进一步劫夺,外国侵略者进一步从中国攫得了大量权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1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事迹如下:

鸦片战争以来,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天津条约》攫取的种种特权,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59年6月,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美国公使华若翰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以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

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

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次的胜利。当时,马克思也亲自撰文,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扩展资料

僧格林沁轶事:

1、军旅所至,首先下令安民。僧格林沁吃饭时接到报告,说哪里发生了扰民事件,立刻停止用餐,翻身上马,怀揣馒头数个而往。

2、军旅途中,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不眠他不入睡,士卒不饭他不用膳。有一次军粮断绝,只剩胡萝卜数石,部下以此充饥,难以下咽,僧格林沁就座在军帐前连吃数根,意犹未尽,众将士见了,不敢再有怨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

百度百科-僧格林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10
1、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广州附近义民在佛山镇成立团练局,集合数万人,御侮杀敌。香港、澳门等爱国志士也纷纷罢工,以示抗议。
2、6月25日,英海军司令贺布亲率12艘军舰从拦江沙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英勇抵抗,发炮反击,战斗异常激烈。直隶提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身先士卒,先后阵亡。由于清军火力充分,战术得当,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次的胜利。
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