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误会?

如题所述

在人际交往中,任何人都难免发生误会。一些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旦发生误会,就立刻直接予以沟通,然而有些人对于直接沟通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往往碍于面子,难以直接沟通。毫无疑问误会如果不予及时消除,就会发展为矛盾,而发展为矛盾,就可能导致交际的中断,从而失去亲朋好友。因此如果不愿意直接消除误会的,对于那些难以直接消除的误会,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消除误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效果。

佯装不知,以行动消除误会

李某和王某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但是有一段时期王某因要参加职称考试,将自己封闭起来,全力复习功课。对王某有意见的甘某乘机挑拨李某说:“你知道王某近段未与你来往的原因吗?不是因为考试啊!而是他嫌你档次太低,没水平啊!你想想,你是大专生,他是本科生,能瞧得起你吗?”李某信以为真,因而非常气愤,觉得王某只不过多读了二年书,就如此骄傲,太不够朋友,因此下定决心再也不理睬王某。王某考试完毕后,几次打电话给李某,李某硬是不接。王某很快就了解了情况,因甘某的挑拨李某对他有了误会。第二天,王某突然来到李某处,非常亲切地对李某说:“我因考试,咱们好久没聊聊了,走,到望江楼去,咱们聊个痛快!”李某听后非常高兴,心想甘某的话完全是胡说。于是愉快地答应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除了。

采用佯装不知,用行动消除误会的方法,心情要冷静,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行动要与以往保持一致性,不可有特别之处。这样才会使对方确实感觉到他完全误会了你,因此而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这样,误会就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消除了。

运用比较方法消除误会

古代惠子跟别人说话或写文章往往喜欢使用比喻,于是有人在梁王面前诽谤惠子。梁王听后认为那人说得对,因此对惠子产生了误解。一天梁王碰见了惠子,他对惠子说:“你今后讲话应该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使用什么比喻了。”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一个人,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怎样?而你只告诉说‘弹’的形状就是‘弹’,那个人会听明白吗?”梁王说:“那怎么能明白呢?”惠子接着说:“那么如果这样告诉他,‘弹’的形状象把弓,它的弦是用竹做的,是一种射具。这样说难道不明白吗?”梁王说:“可以明白了,用别人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来比喻他还不知道的,目的是要他明白啊!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梁王连忙点头说:“你说得对!”惠子通过对“弹”的两种不同的说明的比较,使梁王明白了比喻的作用,从而消除了对惠子的误会。可以想象,如果惠子直接地说比喻的使用能起到使不明白的东西变为明白的重要作用,那么梁王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不但不会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解。这种方法往往用来消除那些因别人不懂得或暂不理解某项知识而产生的误会。因为这种比较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别人接受。

运用书信消除误会

书信通过文字传达信息,它更有利于说明情况,表达感情。因而有些当面不便说的话可以在书信中表达出来,其效果更佳。例如刘某听信别人的传言,与同事匡某发生了误会。匡某多次同他打招呼,他不予理睬,匡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也一声不吭。匡某好生奇怪。一个偶然的机会,匡某了解了刘某对他误会的原因。于是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详细地说明了传言的实际情况。刘某看完信后,深受感动,觉得自己轻信了传言,因而感到非常内疚,于是主动地找匡某道歉,两人和好如初。

运用书信消除误会,一定要注意言语的客观性,即言语一定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要合乎情理。其次言语要充分地表达出情感性,体现出诚恳友好的态度,以情感人。做到了这两点,就会在对方的心灵上激起感情的浪花,从而达到消除误会之目的。运用书信消除误会,切忌出现指责对方的言辞。否则就会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把误会的责任归结于他,这样不但不会达到消除误会的目的,相反可能会火上浇油,使误会发展成为矛盾。

请第三人疏通,消除误会

如果别人与你发生误会,而第三人完全知道其中的情况,那么可以请第三人帮忙疏通,从而达到消除误会之目的,这是因为第三人了解熟悉情况,最有发言权。同时第三人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的,能从客观的角度说明情况,分析利弊,因而最有说服力。故实践中,亲朋好友、同事之间发生误会,一旦有知情的第三人出面调停,误会很快就消除了。例如,颜某与邱某因别人的挑拨而发生了误会,颜某错怪邱某在领导面前打了他的“小报告”。从此一见到邱某就耿耿于怀,邱某了解情况后,回忆了他那天在领导处汇报工作时,还有赵某和刘某在场,他根本就没有谈及颜某的任何倩况,因而请赵某前去说明了情况,颜某恍然大悟,非常后悔自己轻信传言而伤害了同志之间的感情。

总之,一旦发生别人对你的误会时,情绪一定要冷静,心胸一定要宽阔,态度一定要诚恳,能直接沟通的就真接沟通,不能直接沟通或有诚意但不愿意直接沟通的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迂回策略予以消除。相信,用真诚的心去社交一定能清除不必要的误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1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误会常会发生有些本是一桩小事,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可有些一可有一些误会,若不加以说明会使牢记在心,如鲠在喉,对于这些误会是要设法加以消除,否则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人际关系误会的原因尽管很多,但究其要者,不外乎以下几条,

一,错误的归因

归因的表现形式颇多,比如有时我们会把别人一些无特定含义的行为当成寓意深长的行为,以至生出种种误会,这就是所谓的性归因和反应性归因上,人们之所以发生这种归因事物,往往是由于心理主观上投射机制,既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感情不知不觉的投射到对方的行为上,其实你觉得对方有情意,往往你对他有了好感,而你若对这一方的行为故意挑衅,还有敌意,有时可能是由于自己对他抱有成见和敌意,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别人的一些反应行为也会被归因出许多含义来。

二,传统的偏见

传统的偏见有时会把里应肯定好的事儿看成坏事儿,夜间出门的都没好人,有一位青年工人,一次下班后,搀扶突然发病的青年女同志去医院,后来送她回家之后有人说这位青是,“半夜三更做这种好事儿,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等等。

三,本身原因

有些人本事不大,愿意做事,偶尔做了一件好事儿,别人感到不可信,这种误会恐怕也不能归咎于人。

四,别人的成见

别人对你有成见,于是你做的一切好事儿都不以为然,甚至嫉妒你,贬低你,打击你,这样当发生误会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

五,分析原因

要头脑冷静的分析误会产生的根源,找到结症之所在,如果责任在自己,不妨有则改之,如果不是,那不必着急,有谚语道,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不要多做解释。

五、对症下药,

消除误会,对于你产生误会的人,平心静气的面谈。也可转托其他人做解释,若这种方式人不能消除误会,可请有关方面出面解决问题,实际上若是由于错误的归因,所造成的误会,导致容易消除,只要事实摆出来,误会就会烟消云散,至于由于别人成绩,那这恶语中伤诽谤所造成的误会,则对于这种人格的侮辱,应勇于斗争,毫不却诺,必要时可诉诸法律。

对于别人所造成的误会,则不必过于重视,能扭转偏见固然好,无法改变,就随他去吧,我行我素这句话有时还用得着须知,尽管别人的误会会严重挫伤你的情感,但人的情感应为理智所控制,如果别人说三道四,可以左右我们的言行轨迹,那么我们就很难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在误会面前消极退却,反而会使人痛苦,更消极,并且由此陷入消极的情绪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之中,应当相信心灵的阳光,做生活的强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