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如题所述

一、工作区范围与交通

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介于E112°33′~113°37′和N34°31′~34°52′之间,东与荥阳为邻,西与偃师、孟津接壤,北临黄河,与孟州、温县隔河相望,南与登封、新密依嵩山为界。市区东西长43.0km,南北宽39.5km,市域面积1041km2(图2-1)。

巩义市以基岩山区、丘陵和黄土地区为主,是河南省煤、铝、铁、金、钼等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地,是河南省矿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图2-1 淮河流域(河南巩义)严重缺水地区交通位置图

巩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郑州市82km,西距洛阳76km,陇海铁路、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国道310、省道314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省道237、焦(作)巩(义)黄河大桥纵贯南北,有6条铁路专线与国铁相连。目前,巩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91.4km,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城乡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交通十分便利,有力地推动了巩义市经济发展。

二、气象和水文

巩义市属北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585mm(表2-1),降水量分布不均,夏季多雨,汛期为6~9月,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少雨雪;年平均蒸发量为2200mm,为降水量的近4倍,以春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30.7%;年平均气温14.6℃,年极端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为-15.4℃,月平均气温以7月最高,为27.3℃,1月最低,为0.4℃;多年平均初霜日在11月8日,终日为3月18日,平均无霜期234天;土壤冻土深度10~15cm;春夏多偏东风,秋冬季以西北风居多,常年风速为2~4m/s,最大风速为18~204m/s。

表2-1 2002~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年降水量

巩义市主要属黄河流域,南部小面积属淮河流域颍河水系。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市域北部,境内流长约35km,上游小浪底水文站年径流量为543亿m3。伊洛河由西至东北在七里铺附近流入黄河,境内长约37.8km,流域面积803km2。市域南部的坞罗河、洪河(后寺河)及东部的汜水河均为季节性河流。巩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292亿m3(表2-2),年度地表水资源量变化大。

截至2009年底,巩义市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3座,总库容仅36863万m3,有效库容28680万m3;引水工程主要有1处,即陆浑灌区引水工程。

表2-2 2002~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地表水资源量

三、社会和经济概况

巩义市隶属郑州市,下辖15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豫联园区管委会,共有290个行政村。

巩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28种,其中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有21种。主要矿产有煤、铝矾土、耐火粘土、高岭土、硫铁矿、石灰岩等,其中煤探明资源储量81 703.4万t,铝土矿累计探明储量7650.02万t,耐火粘土资源保有基础储量3042.1万t,熔剂灰岩、水泥用灰岩和建筑石料用灰岩探明储量分别为7291.3万t、2206万t和15 000多万t。

巩义市工业基础较好,是全国乡镇企业发祥地之一,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金属冶炼、耐火材料、水泥建材、化工化纤、机械设备、电线电缆、净水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格局,已经形成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由于工业经济的拉动,自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位次上升到第52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第39位。

巩义市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和红薯等粮食作物为主,耕地面积51万亩,人均耕地0.79亩,盛产小麦、玉米、小杂粮、棉花等。北部已建成邙山林果业基地和黄河滩区渔业基地,南部山区经济林、畜牧业发展迅速,森林覆盖率达22.79%,中部伊洛河两岸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土特产品主要有柿子、核桃、石榴、梨、食用菌等。

2011年巩义市国内生产总值为48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巩义市现有人口80.51万,其中农业人口66.58万,占总人口的81.3%。

四、工作区缺水现状

巩义市目前普遍存在有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资源型缺水区主要分布在邙山、山前倾斜平原及山前黄土丘陵地区以及中部和南部基岩山区;水质型缺水区主要有苦咸水和污染水,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河洛镇、芝田镇、回郭镇等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分布在伊洛河沿岸500~2000m 范围内及汜水河沿岸米河镇等地。

根据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体规划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09.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体规划.,截至2008年年底,巩义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数为31.4462万,其中平原区8.3347万,丘陵区10.0487万,山区13.0628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