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二郎山的海拔是多少?

如题所述

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十二团和兄弟部队一起,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入西藏,解放西藏人民,保卫中国边疆的重大战略部署,接受了进军西藏修筑康藏公路的艰巨任务。

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指挥员,他们以高昂的斗志开向第一个筑路地段二郎山。

筑路的官兵们都知道,二郎山是入藏的第一座高山,海拔3437米,起伏连绵,巨石犬牙交错,古树荒草纵横遍野,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扭扭地越过山顶。

而且他们更知道,二郎山上气候瞬息万变,一会儿狂风,一会儿骤雨。

在行军途中,官兵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传说,如二郎山很冷,耳朵一摸就掉,鼻子一揉就烂等。

但是,战士们态度很坚决,战场上流血牺牲都不怕,还能怕冷?再冷也要上,再冷也要冲。

即使在恶劣的气候下,十二团也照常施工,不受天气限制。

筑路部队进入二郎山的沿途是深山峡谷,坡陡路险。

但他们行军全凭两条腿,粮食、铺盖、帐篷及筑路所用工具,全靠人扛、肩挑,人均负荷100斤左右。

那时部队修路没有任何机械设施,用的完全是手工工具,十字镐、铁锨、钢钎、8磅大铁锤和用树枝自编的抬筐。

抡大铁锤打炮眼,是部队筑路中最苦、最脏、最累的活,战士们将8磅重的大铁锤,抡起来猛击下去,他们整个身体都在颤抖,震得胳膊酸疼难忍,虎口也裂开血口子。

一天下来,战士们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浑身每一处都疼痛难忍。

但同志们还是拼命抢铁锤,常常因为抢铁锤,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于是,决定由谁抡大铁锤,成了各个连队班、排长最难处理的纠纷,最后,领导们只得采取排号、轮流的方法。

但是,有的同志一抢到大铁锤,怎么也不肯撒手。还有的同志怕第二天抢不到大铁锤,就晚上偷偷把大铁锤藏起来。因为他们想的不是自己吃多少苦,而是尽快打眼放炮,把石头炸开,让公路尽快通过二郎山。

战士们将石头炸开了,他们手扒、肩扛、抬筐运。一两百斤重的大石头,他们扛起来就走,抬起来就跑。

这样干下来,真是苦上加苦。

战士们这样的干法,使得鞋子总是不够穿,衣服补丁摞补丁。所有人的手都磨出了血,肩膀都磨出了泡,浑身火辣辣的疼。

到了晚上,战士们睡觉变换什么姿势都觉得不好受。

艰巨的任务压在战士们肩上,只能提前,不能拖后。他们紧张得天天搞竞赛,人人比高低,天明上工,天黑收工。一天干一个对时,不知道星期天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完成任务是天职,是光荣。

八连八班,干活最猛,是出了名的干活不要命的班。他们首先开展了千锤竞赛活动,中间不休息,只听见互相鼓励的号子声,铁锤撞击钢钎的叮当声,别的什么也听不到。

有一天收工后,八班的战士们没有一个洗脸刷牙的,都躺在铺上动也不动。

班长韦江歌察觉到战士们可能不舒服,就挨个摸他们的头。韦江歌发现,有几个战士发烧了。

韦江歌又挨个看战士们的手,几乎人人手上都流着血。

韦江歌眼圈红润了,但他还是笑着说:起来吧,多吃点饭,不吃饭怎么行啊。

可大伙还是没有动,因为太累了。

稍后韦江歌又提高嗓门说:起来、起来、吃饭也是任务。

战士们听到他说吃饭也是任务,这才起来忍着难受的滋味,勉强吃了几口饭。

晚上,战士们躺在铺上时,韦江歌问大家:谁不行,明天就休息,日子还长着呢!

话音刚落,战士们劲头又来啦,争先恐后地说:我行,我没事,我不需要休息。

第二天,起床号一响,全班一个不落地都上了工地,工地上又出现了抡大铁锤竞赛的动人场面。

就这样,战士们苦战3个月,圆满完成了任务。

西南军区文工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时,音乐家时乐蒙根据指战员们在工地讲的豪言壮语,写出了那首后来唱遍全国、激励过几代人的著名歌曲《二郎山之歌》: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那个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那个立功劳。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红旗飘,解放军,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富源,人民享安康。

前藏和后藏,处处遭灾殃,帝国主义国民党,狼子野心狂,人民痛苦深如海,日日夜夜盼解放那个盼解放。

中国共产党,像那红太阳,解放军,真坚强,下决心,进西藏,保障那胜利,巩固那国防。

前藏和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荒山变牧场,侵略者敢侵犯,把它消灭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