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私塾的?谈谈你的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23
中国古代私塾存在,是当时历史所限,因为当时(各朝代)政府没有像现在国家设制学校,即便设制也没有象现在那么多。过去上的起私塾的都是有钱人家子弟,大多数穷苦百姓是上不起的。过去私塾先上请到家中,或办个小型学堂,那都是主人挑选的,一定要教的认真负责的,对学生是严格的。私塾也有毕端,局限性大(学的知识)。但学生学的知识扎实。
第2个回答  2019-11-11
私塾在古代又称“学塾”、“教馆”、“乡塾”、“家塾”等,历史渊源很早,《尚书》中已有记载,单称“塾”。西周时期,塾是乡学的一种。一般认为,孔子创立的私学就应当属于“塾”。
“私塾”的名称是近代以来的事。按照施行教学的程度,人们把私塾分成“蒙馆”和“经馆”两类。蒙馆的学生主要为儿童,重点是识字和启蒙;经馆的学生则主要是成年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科举。
私塾在设置方面,又分为“义塾”、“族塾”、“家塾”和“自设馆”等。义塾是公益性的,面向清贫家庭的子弟;族塾则属于宗族内部办学,往往设在宗祠内,招收本族子弟就读;家塾是富家大户聘请名师宿儒在家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自设馆是塾师自行设馆招生,不拘姓氏。私塾教师的文化水平差别很大,既有名师大儒,也有粗通文墨的平庸之辈。由于中国小农经济发展缓慢平稳,私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也很少变化,大量存在的私塾为古代教育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