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如题所述

很多书,尤其是那些在你看来早就落伍的书,很多都是经典。而这些经典,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它本身的价值。你觉得它早已经落伍,不过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读懂过它,或是,你压根就没有读过它……



《百年孤独》



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家族一百年的孤独史。这一百年里所有的人都不得所爱,所有的人都过得痛苦不堪。直到最后,家族里终于有了一个爱的结晶出生,但这个孩子却长着一条猪尾巴,然后孩子被蚂蚁吃掉,整个小镇消失不见……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诠释孤独的书。我们大家都能理解孤独,我们在其他书上也看到了很多关于孤独的文章。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去探寻孤独的永恒性。

而这本《百年孤独》便是对孤独的永恒性的一个探索。作者甚至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个世界上,唯有孤独是永恒的。一旦孤独消失,这个世界也就不复存在。



《人间词话》



假如,你想要了解什么是美,一定要读读此书。这是一部极美的书籍,寥寥数万字,无一句不美,无一段不雅。

人生三境便是出自此书。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本平凡的书,因为它讲述的都是最平凡的事。然而,正是因为它的平凡,反而对我们更有指导意义。因为我们也都是平凡的人啊。它会让我们沉淀下来,认清现实,以一颗最坚韧地心去拼搏,去奋斗,去经受挫折,去经受苦难,去面对未来。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就告诉我自己: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不要幻想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了,只有勤奋、只有努力、只有奋斗,才能像孙少安一样走向成功。

《围城》



好多大学生都表示不能真真看懂这本书,也有人说等到等到了结婚以后才能真真明白它,才明白那句“婚姻像围城”才能真正了解到钱钟书夫妇对世事的洞察有多么透彻。

现在市面上指导婚恋的书太多了,但是,若论深度,还是这本《围城》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

《麦田里的守望者》



同学们,假如在这个最青春洋溢的时期,你们都没有一个即使听起来格格不入,荒诞不羁的梦想,是不是有点遗憾呢?

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你就不知道,你要的理解和自由是怎么回事;你就不知道,一个成熟的男人和一个不成熟的男人区别在哪里。



《菜根谭》



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些书,喜欢一些话。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些话,喜欢那本书。《草根谭》,就属于后者。它是一本语录书,通篇全是一些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句子。而我之所以推荐给大家是因为浓缩的都是精华啊!

这本书特别适合大学生。因为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单词去读。每天早上读一句,写写感想。我敢保证你会受益匪浅。



《乱世佳人》



斯嘉丽,一个坚强的女人。在乱世中,她竟然能够像男人一样坚韧,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好像不会被任何事打倒一样。但是,她竟然分不清自己真正喜欢谁。有些女人喜欢一个男人,可能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那个男人不像别的男人一样迷恋她。

从她身上,你会明白生存要比爱情重要太多了。所以,那些整天悲春伤秋的大学女生们,都赶紧看看吧。爱情是什么东西,吃饱饭才是你最该考虑的。





这些书,可能在你们的这个阶段,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你一定要去读,去记!因为它们之所以称为经典,一定是得到了无数前人的认可,一定有它成为经典的价值。只要你记住它,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它势必会指导你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两部。第一部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他告诉我们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教给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生活,不放弃。
第二部是史铁生先生的《命若琴弦》,他告诉我们,一句是要把命像琴弦一样拉紧了,好好弹,这样就足够了,还有另外一句——人这一辈子,就是走。我想说,我是没有什么资格谈论苦难的,我想大部分的你们也是。父母辛勤劳作,长辈殷勤盼望,一大家子的希望都在我身上,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那些年月年龄小,也是爱谈天爱笑的年纪,学习不得法,成绩也上不去,未来迷茫,每天眉头紧锁,有时食不甘味,逼迫自己怎样怎样,但是收获甚微。后来有幸看到了这两本书。扪心自问,自己太执着于表面了。大多时候是自己作践自己,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幻想的逆境当中,觉得自己是个斗士,浑身甲胄,搞得压力山大,然后觉得自己是个男人了,是个男子汉——沉醉于这种环境带来的虚幻的成就感。也正是这两本书让我卸下伪装,田润叶、田晓霞、孙少安、孙少平、兰香、慧英、老瞎子、小瞎子。他们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沉湎于自怨自艾和虚幻成就。要想像个真男人一样,就要笑着而不是眉头紧锁地去生活。那么最浅薄地说,这是关于乐观和不放弃的故事。每个人都该认真读,反复读,往心里读。
第2个回答  2019-03-28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并不是书改变了什么,而是在需要改变的时候它恰好出现推动了一把。说一下当时的情况,考研连续两年失败,于是在家里人的催促下回了家乡,大西北一个三线开外的省会城市。回家第二个月参加编制考试,顺利考上。上班地点离家走路五分钟,工作不算轻松也真心不忙,偶尔加加班。下班了,约一群同学聊天打麻将,报了个舞蹈班学舞蹈,周末还跑去学架子鼓,有个老师邀请我去他的面试辅导班讲课,偶尔还能赚点外快。就这样,我离开了首都带给我的压力,回到了小地方开始安逸。安逸在刚开始真是好啊,每天都想着这生活一直下去多好,每天都很开心,可是人性本贱啊,慢慢的我开始觉得如果自己在这个环境这样下去,至少未来的三十年都跟现在是一样的,人生这么短,几十年活成一样我真的甘心吗?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毕竟变化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时候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触动我的是通往麦加的朝圣路上,每个人对信仰的执着程度不同,对梦想的态度不同,有人放在心底,有人远远守望,有人疾步向前。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不能让自己再混下去了,我还有想要看到的风景,还有想要完成的事,现在在努力做准备改变。
第3个回答  2019-03-28
小学五六年级看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女生日记》让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被理解被观望,原来有这么一个大人,她不同于别的大人,不说考试排名不说书读不好以后去捡垃圾,她说要保有童心,要去爱别人,要快乐地生活。她讲的儿童校园故事,就好像是我身边发生的亲切的美好的一切。从那以后我不再只是阅读,我开始把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成小说,一连写了好几本。虽然至今它们还在我的抽屉里,并没有拿去出版发表,但每次看到它们,就好像重温一遍那些被懂得的,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童年时光。我现在每次回去翻翻,就会特别有力量,那时候那个女孩那么用心地写,现在也要继续热爱的写下去。高中受意识流文章影响,写东西变得忧伤失落。后来看了张牧笛的《夏日终年—我的初三生活》,发现原来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女生,她看过那么多那么多的书,能写那么灵动诗意的句子,又深刻又对生活充满了热望。从此我的文章不再写满眼泪,而是温柔与相信。那段时间,也看了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我开始思考苦难的意义,也努力变得更坚强勇敢。高三的时候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非常震动我,让我开始追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幸福的定义。这几年,看过的书上百本,不一一赘述。虽然这些书不算是我看过的书里成就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但它们的出现正好在某个节点帮我完成了一次航向的改变。 想来,充满感激。另外,也想推荐《平凡的世界》、《傲慢与偏见》、《看见》、《妖精森林》、《西方美学史》、《刀锋》、金庸古龙的武侠,简奥斯汀、张爱玲、亦舒的言情,三毛、慕容的散文。
第4个回答  2019-03-28
简奥斯汀的《爱玛》。这本其实不是我看过的第一本奥斯汀的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首选是最有名也最受欢迎的《傲慢与偏见》。但奇怪的是读完这本书我基本什么感受都没有,而且对达西的魅力完全免疫,到现在他在我奥斯汀男主排行榜上也只是第五。不过,当我读到最受争议的《爱玛》时,因为我自己和爱玛的性格有些像,再加上奈特利先生的人设是在戳我萌点,读完这本书后我彻底进了奥斯汀的坑。看完那本书时我还在上初中。之前我对外国文化一点也不感兴趣,英语对我来说也只是一门课。因为这本书(以及奥斯汀的其他小说,尤其是《曼斯菲尔德庄园》),我开始去了解英国文化和历史,开始愿意主动去学英语、看英剧,然后逐渐去尝试读关于奥斯汀的全英文的文章、论文、同人文、科普书籍还有英国的历史言情小说。在完全没有课外班的辅导下,我全靠兴趣到了能流畅看完全英文长篇小说和看生肉的程度,英国历史也比许多英国欧洲同学还要好。现在,自己也在尝试用中英文写作、翻译。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书,我和现在的自己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