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非遗文化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名词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并且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世世代代相传承的传统文化。包括口头传统习语、风俗表演、民俗活动、节庆礼仪、与人文地理和自然常规有关的传统知识和实践、各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等等这些都是以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空间。
正是因为有这些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使得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6

宁愿饿死,放不放弃的精神。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联的概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其重要性不言而欲,而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同时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杨柳青木板年画在 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然而其保护现状以及传承发展也是令人担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1、传承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基本特征—文化是由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构成的。文化的文明进化是传承和积累沉淀的结果,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亦然。其细致周密的进步与循序渐进的过程,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传递及传承,一是沉淀及积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或传递,是民众对文化的自我选择,也是民众对文明的自主选择,任何外力的干涉都是徒劳无功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秋传承,是在传递中增添新的因素和成分,这其中包括发明、创新、扬弃和吸收(异文化的因素),从而形成积累‘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显现。非物质文化的产生和存在既与相关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也与生产这种文化的土壤和背景——包括民族、地域的独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审美原则、风俗习惯有关。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3、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口头文化遗产,具有广泛性和共享性特点。我国因为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情况就更是如此。我们要特别关注中国多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许多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特定民族、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独创或独享的文化。例如,火把节、等习俗或艺术形式都是为多个族群所保有和传承的。马头琴艺术、木卡姆传统艺术等等同样是我国有关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内在精髓没有固定的物化形态。也就是说“非物质”性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特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性,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民间传说,戏曲艺术,礼仪节庆禁忌,民间手工艺术种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其中的一部分均没有物质载体,没有物质形态,不是以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通常它只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或是技艺,存在于非物质文化持有人的头脑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之中,存在于各种民俗、节庆礼仪之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之中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完全不同,因为它是非物质的、无形的,这是它的质的确定性,也是我们观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地饿出发点和归宿。

5、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物质层面,这包括:

一、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本身就是物质的,比如:木板年画、剪纸等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依靠物质层面来表达和呈现的。不管是口头的民间文化与口头艺术传统,还是以身体的的行为、姿态、动作为表现形式和表现对象的文化和艺术,其载体都是人,没有人就没有口头的民间文化与口头艺术传统,就没有口头和形体相综合的艺术。

三、非物质文化与典籍文化相比,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各种体裁往往都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作为思维的语言的外壳本身就是物质的,脱离了物质层面来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不科学的,不合乎实际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