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做才能将孩子从自卑转化为自信?

如题所述

孩子自卑,不自信,家长先问自己,孩子做错了,有没有打骂过孩子?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有没有常常夸奖孩子呢?

想要孩子自信,最重要的还是从家庭教育开始。

1.孩子犯错不斥责

孩子做错了,倘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只会让他更自卑,胆子更小。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不能嘲笑孩子,更加不能辱骂孩子,好好沟通,先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一起寻找原因。

哪怕是日常生活的,不爱洗手,不爱打招呼,不喜欢收拾玩具,桌子,床铺。也不能责备孩子,而是和他一起收拾,示范给他看。让他慢慢养成这个习惯。

2.及时表扬

做的好的,做的对的,就要及时表扬。

比如和老师和长辈打招呼,让座给需要帮助的人,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不管多小的事情都要及时表现。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对,做的好好,慢慢自信就积累下来了。

大的场合,比如当着很多人的面上台讲话,上台表演,等等,做的好的就更加要及时表现,鼓励孩子。下次就会表现得更好了。

3.倾听孩子的需求

多耐心倾听孩子。也许他做错了一件事,但是理由却可能会让你吓一跳。

也许他想要把美味的饼干装起来,留着给爸爸妈妈吃,却不小心碰碎了玻璃。

孩子犯错的背后,都是一颗纯粹的童心。

孩子的每个需求,也是真实的渴望。

4.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

多尊重孩子,给足孩子选择的权利。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鞋子,到去哪里玩,再大到做什么重大事他的意见。

让孩子有参与感,孩子会觉得有话语权,爸爸妈妈尊重我的意见。自信以前倍增。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多独立做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刷牙洗脸穿衣服,洗袜子毛巾,除了自己的事,家里的家务,擦桌子拖地。等等,家务事也可以参与进来。

孩子做的越多,满足感越强。这个时候就要,及时鼓励表扬孩子。

6.制定计划

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应的计划。一个个完成它们。比如出行,画画,看书,做手工。等等

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然会胸有成竹。信心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完成了任务的时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7.遇到难题时,鼓励孩子独立完成

遇到难题了。孩子都有退群心理。这个时候,要多鼓励,多支持他自己完成。可以提示,可以帮他分析,但是不要全部帮他做。要让他独立完成。

因为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完成一件事,他才感觉到满足感,成就感。

8.不要和其他孩子比较

不要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多和人家学学。你天天就知道玩游戏玩游戏??

太过唠叨的妈妈孩子都不喜欢。

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有长处,也有短处。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即可。

9.多带孩子出去长见识

孩子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也会更加自信。

很多都看到过,学到过,在学校,或者在同年孩子一起时,表现的知道的更多,更加出色,那么孩子也会受欢迎,也会自信。

10.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要言必行,行必果!对孩子的承诺要做到,不辜负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话放在心上,认真对待!。做事做人都如此,以身作则。孩子也会学习到你身上的的优点。

其实自卑分别存在于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二者相互影响。

心理层面的自卑往往是由父母长期的漠视、忽视、打击、过度期望等行为引起的。即使这个孩子在别人眼里已经是品学兼优也消除不了他内心的自卑。

而有的孩子尽管很普通,但因为父母的关注,鼓励,信任和欣赏,性格开朗大方,不容易挨欺负,是个“有气场”的孩子。

另外一种自卑就是现实层面的。学习成绩一般,特长没有,不善于与人交往。在班级里如同“透明人”一样。这种情况,父母就要一项一项地帮助孩子赶上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这也是本能——攻击性的释放。总要有一项技能用于释放象征性的攻击性。这需要父母帮忙。

综上,具体分析孩子自卑的原因,心理层面的自卑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育儿方式,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实层面的自卑就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帮助督促孩子赶上来。

自卑、自信之类的自我评价,全部都是后天而生,因而假如孩子出现自卑倾向,甚至已经自卑,那么父母最好是引起一些重视,有意识培养一下孩子自信的感觉。

自信、自卑,即是认知上的自我评价,更是一种感觉:

是的,自卑、自信,在孩子7,8岁前,也许对于这种感觉会更重要,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性认知。

但是,那份父母、老师、别人对待自己时的态度、行为、言语等,一定会带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感觉,这份感觉若不加干预,等到10多岁以后,逐渐会解释、理解为自卑、自信的一种认识、感觉等整个在一起的一个心理体验及外在行为表现。

对于小朋友时,以增强他/她感觉为主,10多岁后以行为与解释结合进行。

小朋友如何增强自信: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生气质,有些小朋友是安静、偏于自娱自乐、不喜好合群或者说更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种情况下,不能错误的把小朋友不喜欢社交的行为、在他人面前显得生分退缩的行为认为是自卑,或者不够自信,这只是孩子内向型倾向。

区分错误类型,你就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压力去面对外部,有时候反而强迫出一种自卑感觉出来。因为,这样的硬硬的把孩子推到一个社交环境中,相当于拿孩子不擅长的领域与其他孩子比较,只会让孩子受到自己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

需要全面的观察孩子的表现。对自己孩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晓自己孩子在各种情形下如何处理事情,最关键的是观察孩子的状态。

如果孩子在没有影响的情况下,在某些场合下显得退退缩缩,在有些况下生态自然,那么就可以从这些细节上判断自己孩子的大概状况。

假如,突然你发展孩子的状态有些反常,这时候就需要介入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是问孩子,而不是以大人的视角去判断、理解。比如说,孩子说有人打我。你可以是学生暴力。但是通过了解,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发生的,当时过程是什么,通过细节去了解。然后,根据自己判断,再去老师一方了解,同时不断观察孩子状态情况,获得一个全面信息。

学会了观察孩子状态之后,你就能够在孩子面对一个事情、情景时,如果孩子有退缩倾向,则询问孩子的想法、感受,从大人做示范、带着孩子一起做、跟在孩子后面支持做、放手孩子一个人去做,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建立起信心。

毕竟无论什么气质类型的孩子,都会面临必须一个人去做的情况,比如,排队领取物品、别人插队时告知别人等等。

在支持孩子时,切勿着急,一定是循序渐进的,也许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只要你能看到变化,这就说明有对了路。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大人得学会等待。

还有,父母需要学会示弱!尤其是聪敏又急性子的父母,最容易看不得孩子“不聪明”。

然而,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当孩子状态正常的情况下,父母就是等待,等着孩子慢慢长大。

过于自信的孩子怎么办:

自信,会助长孩子在自信领悟的“固执”。所以,父母又得需要引导孩子理解,事物是辩证的,换个角度看,可能又会另一番景象。

如此以来,既能让孩子拓展看问题的角度,还能让孩子心灵弹性更大,能够更好的面对一些挫折、挑战。

孩子的状态始终是动态变化的:

父母,最需要是保持持续的关注、观察。然后了解、确认后再进行介入,在不必要的时候,请保持克制!因为孩子恰恰在一定压力下,能够让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成长!

耐心,也是父母需要的能力。多花点心思观察,聊天中判断,在孩子自己处理后再观察。

切记不要与其他孩子攀比。因为每个孩子是不同的,如果要比较,就是比较孩子状态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