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林冲思想及性格

写一篇赏析文章,评价林冲思想及性格,要求紧扣书上相关情节,做到有理有据,评价客观,且有自己的观点。600字以上

  林冲一出场,作者就将他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来展示他的思想性格。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自已正看着鲁智深使禅杖出神时,妻子就被高俅的养子高衙内调戏了。一个军官,老婆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当他得知此事正要对那个人下拳时,看出了不是别人,原来是那个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高衙内。此刻书中写到:“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行手软了。”所谓“本管”,就是顶头上司。“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而是挖掘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当鲁智深便带了二三十个人来帮他撕打时,林冲与鲁智深有两句简单对话,林冲说:“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而鲁智深却是这样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请看:一个忍辱怕事,一个嫉恶如仇;一个自已受迫害也能忍,一个看见别人受迫害都不能忍。两个人的性格是何等的鲜明对照。

林冲所感受到并且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了,这才最后走向了反抗的道路。林冲妻子受辱忍,高衙内收买陆谦,将林妻骗到楼上妄图污辱,林冲闻讯赶到救出妻子后,也忍了。这里有一段描写值得注意,“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候”。找不着,又回到陆谦家门前,等了他一个晚上,林冲开始反抗了。他不去找高衙内而找陆谦,一则因为怕高衙内;二则因为陆谦是他的好朋友,朋友是要讲义气的,他对背信弃义的恶劣行径十分气愤,不能容忍。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好的一面,小说中有好几次点染,后来被发配到沧州再次点染,到火并王伦时,就爆发出来,大放光彩了。

高衙内在高俅支持下,设毒计使林冲误入白虎堂,把他发配到沧州,逼得妻离家破,这时林冲还是忍,给妻子写了休书,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忠厚,又表现了他的幼稚,也还是能忍。在大闹野猪林中,鲁智深要杀两个想谋害他的凶手时,林冲却为他俩向鲁智深求情,他的这种能忍的性格,实在叫读者不能忍受。直到后来,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亲耳听到要拾他一块骨头回去向高太尉领赏时,他这才忍无可忍,怒火终于爆发出来,杀奸贼和统治者,最后决裂,毅然决然上山造反了。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这样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人物性格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又在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这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也是突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再谈谈《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第十回“风雪山神庙”,林冲到了草料场后,小说有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屋外下着大雪,他拿柴炭在地炉里生起火焰来。……想到过路的那座古庙可以安身,便锁上已倒的草屋门,搬了那条破絮被,到庙里去。”金圣叹在这里有一句精彩的批语,“只拿一条破絮被,到庙里去,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林冲看到火起,他首先不是想到自己干系重大,而先想到要去救火。这一段情节不厌其详,写得非常细致,写得非常精彩。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心理刻画,深入地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平白无故地遭受迫害,被弄得妻离家破,沦为一种十分悲惨、艰难的境地,但是他还想力争平安地过安定日子,人物这种忍辱苟安的思想和他精细的性格,表现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就这样一个人,终于也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起来反抗了。同时通过小说对情节的描写,有力地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激起读者对林冲的同情,对高俅、高衙内、陆谦等人的罪恶行径的愤恨。

施耐庵写林冲被逼杀人也写得好。看他先掇开石头,拽开庙门,大喝一声,三人要走,他“举手克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这时陆谦一边叫“饶命”,一边逃,但作者写林冲先不杀他,而是追赶那逃了十来步的富安,也是一枪搠倒。这时林冲集中力量对付主要仇人陆谦。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作者为什么对此写得那么细,而且在杀人前还要发表一个宣言,这是为了表达林冲杀人的革命性和正义性。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先问罪、谴责,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若换成李逵杀人绝不会啰嗦,不同的英雄杀人杀得不一样,同一个英雄杀不同的人杀得也不一样。

林冲杀人使用了不同的武器,那把解腕尖刀,在小说中几次出现,最后用在了杀主要仇人陆谦身上。还有武松打虎时手中的那根梢棒,作者也是从武松在酒店里开始,一路不断地点拨,金圣叹对此有批语;梢棒一,梢棒二,梢棒三,等等一直批下去,写到“收拾梢棒”为止。而且作者写武松拿梢棒的姿态都不一样,既细腻又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2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 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 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 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 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 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 ,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 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 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 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 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 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 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 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林冲 一顶帽檐向上翻的斗笠可以在下雨的时候用来装雨,一杆八丈长的红缨枪可以用来撑杆跳而越过高墙,身上永远是拿条很拉风的披风,就这样行走在满天飞雪之中,他不冷嘛?冷!他不酷嘛?酷!所以他很冷酷。或者说如果他老婆长的不像王祖贤而被高衙内看上的话,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做他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份很有内涵的职业,但这个或者是不成立的。做漂亮老婆的老公也不容易呐……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分析这个形象时,应从人物的历史条件、阶级特性出发,抓住林冲的性格是怎样在矛盾和冲突中发生重大转变的,要始终扣住一个“逼”字。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由于阶级出身的影响,他虽然有正义感,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有一定的不满,对高俅对他的迫害深为不平,但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留恋着自己的小康生活,养成了软弱动摇的性格。因此,虽屡遭屈辱和陷害以至沦为“罪囚”,刺配沧州,他仍旧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希望能挣扎着重返京都,恢复旧日的安宁生活。本文开头写林冲到沧州后路遇李小二,反映了他同社会下层人物的联系,表现了他扶弱救困的侠义气概和正直忠厚的性格。他到沧州后,因有柴进的书信钱财照顾,没吃什么苦头;又碰到李小二夫妇,得到了一些温暖。因此,尽管他明明知道是高俅“生事陷害”,使自己无辜“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他也只是担心“未知久后如何”,并未作进一步的打算,甚至还自认是“罪囚”,“恐怕玷辱”李小二夫妻两个。不过,林冲毕竟是个正直刚强的人物,在他的灵魂深处潜伏着反抗因素,正如李小二所说,“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因此,当李小二向他报信的时候,他一眼识破了陆虞候的阴谋,明确地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这就激起了复仇的怒火,决心叫仇敌“骨肉为泥”。他不顾李小二的劝阻,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遍寻陆谦,足见其复仇心切,说明他在统治阶级的迫害下,反抗性有了增强。但当“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刚燃烧起来的复仇怒火又冷了下去。管营拨他去守草料场,一方面他能将此事与几天前陆谦的神秘出现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说明他对陆谦是有怀疑、有警惕的;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听从安排到了草料场,并且随遇而安,打算“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准备长期居住。沽酒途中行经山神庙,他又祈求“神明庇佑”。正当高俅对他的迫害步步进逼、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他却仍然抱着幻想,一厢情愿地尽往好处想,没有反抗的意图。这时,在他心里,杀人复仇的念头又退后了一步,苟安妥协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直到草料场火起,他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谦等人得意忘形的对话,才了解到高俅指使陆谦策划的恶毒阴谋的真象,认识到高俅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看到反动统治者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是死路一条(“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血淋淋的事实使他真正认清了统治阶级的真面目,原来的幻想彻底破灭。直到这时,他才忍无可忍,毅然决然地杀死仇人,投奔梁山,终于走上反抗的道路,加入了农民起义军的行列。由忍辱屈从到被迫反抗,这是林冲性格的根本转变。林冲的人生道路,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如何在尖锐复杂的重重矛盾中,逐渐产生分化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其生活和生命尚无保障,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