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小架,新架,老架有区别吗?

如题所述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

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太极拳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4
陈氏太极拳,属于通背拳的改版。
据说,明朝洪武年间,山西老槐树的村民,移民到河南,其中有山西洪洞的和尚陈卜,曾在大槐树下演练通背拳,但,墓碑写“诗书传家”。
陈王廷的晚年时候,到处造访拳家,记录成“陈家拳械谱”,纳入通背拳理系。
——陈长兴融合所学,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改编为陈氏太极拳一路,炮锤为二路。
——陈有本删减有难度的动作,还将炮锤加了柔化练法,为新架。
——陈青平将学自“老师陈有本”与“师父张彦”的拳法,融合编为“小架”。
第2个回答  2018-01-31
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只是招式的数量不同的。咳咳实战性是没有分别的,能用的上的拳就是好拳。练什么拳使不上绝对是白练。一胆二力三功夫,没有胆量你是如何也使不出拳在实战上的!
表演性新架比老架好,由于是新编更注重美感和招式的连贯性!可是这新架老架的威力是不好练的,新架毕竟是后编为的是养生和表演,几乎可以说是忽略的实战的。老架以实战为主养生为辅。但是不论哪种练到挥洒自如拳意精通实战都是没问题的!
当然没种也是不同的。老架的二路(炮锤)的实战是最强的。但是可以这么说,老架一路是74-76式左右的,只要你能练成太极缠丝劲什么太极都很强的!
就像咏春的寸劲! 所以说你想练最好从老架一路的76式开始。十年磨一剑,练成一招绝,要比千招会更有用,每招每式之间透露的皆是神韵。铜钱大的地方即可伤人的境界!
以上是我3年前的回答了。
以我如今的看法:
所谓的老架,其实就是陈家沟的大道货。这个老架人人都会,来自于陈长兴整理后的太极拳。原来一直是陈氏长拳十三式的。我不是陈家人不可能那么清楚他们家的家事。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公园里的老人们都是练的老架74-76式的(这个式子其实很不好说谁正宗,拳这东西不是超能力,你能学我能练,会了传给后代自然有自己的风格。传承的过程中多少个几式说不上谁正宗。)另外就是陈昭奎老师的老架83-89式。(这个一直说是老架,但是练70多式的人们不承认这个是老架说是新架新编的。80多式暗劲多实战强,70多的养生更好更适合老人练。也许有人觉得我这话不中肯。)
比如你用翻跟头和一个泰拳王打也许能打过他,不过这个几率是很小的。但是我不否认翻跟头有砸伤人的可能(毕竟这两者就没有可比性)
如果有人问我八段锦,五禽戏练到极致实战咋样?我说没效果,就有人喷我说我说话不中肯。关键又有几人练养生功为了实战?而为了这种愚蠢的目的你能成功变成一代宗师。这就好比我练打坐结果打败了拳王,这根本没有可比性,也没有逻辑概念存在。
老架70多式有实战技击性,这个强弱没人能说,武术永远没有最强。但是为了打败别人,无非就是争强好胜。去练一套养生功法这本身就很可笑。问太极拳实战的人就很可笑。就像有人问我散打和自由搏击能不能养生。刘翔能不能完暴科比,于此我只能呵呵。。。
83式的陈氏太极拳马虹老师在练,马老师13年12月22日已经去世了,享年86岁。他是40岁带病拜师陈昭奎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陈昭奎老师是陈发科的幼子。学的是家传低架子。至于为什么外面练的都是高架子。马老师讲是因为教外人要考虑到别人的承受能力。而内传自家人要求甚严,都是低架子。对此真实性我无从考证。但是,马老师说人老先老腿,86岁的马老师拳架依然有劲有力,而且精神面貌也很好。这证明这套拳马老师练的目的达到了。他40岁习拳一身病无。而且人也活了一个高龄这本身就是对他习武成效的确认。至少不论正宗否(我们外人无从得知,是陈家沟骗了全世界还是马老师学了假拳,这些本身都不重要。太极四大金刚是学的74式,实战如何我看不到,我练太极拳也没想把泰森李小龙拉下神坛,我只想强身健体,马老师的拳我觉得可行。)
首先马老师的拳你能看到他用心了。百度马虹陈氏太极拳83式(和传统老架区别很大,但马老师说这才是老架)
74式的老架比较柔,自然呼吸和顺腹式呼吸都很适合,在顺力的同时气力相随,找劲。练出暗劲的太极拳实战都很强。
首先散打王泰拳王什么的他们不是说有什么暗劲,从技术上他们不如这些传统拳老拳师,也许有人会反驳我。没有一个拳王能保持40岁后的体力。传统拳就不一样练的是内气。其次在我看来那些什么王最强的还是力量,没错是肌体力量,别说爆发力绝对力量什么的云云的,就说他们级别低体重低全身是膘再王也白搭,肺活量的话2拳自己就站不住了。第二就是他们的反应速度快,这个是练出来的,一种是本能反映,一种是后天条件反射反映。无非就是一些组合性腿法和拳法,以及一些摔法和关节擒拿技。更多的他们是一个个的动作千万遍后后天本能反映。和无数次实战的实战技巧丰富经验丰富罢了。(有人会说这些也很难得了。是很难这些要有钱有时间有体力去保证你能日复一日的训练,其实有钱就够了)
传统拳不一样,他们最关键的是师傅。没错是师傅,传统拳和中医很像,都是中国的特色师徒教育。如果没有一个言传身教的好师傅你无论如何功夫也不会到家的。
一辈子你能征战几何?开玩笑什么年代了?传统拳修身,养性,练气,这些就够了。一个人能征服全世界也没用没有人去敬佩希特勒。武德除了师傅的教授还有自身的体会。其中内功很关键。
中国气功是从入静入手,本身就是一个养人性子和脾气的手段。不管你强弱否,一颗平衡的心才是最关键的。
多了废话不想讲,太极拳练的是一种感觉,中国功夫不是野蛮人拼斗的技巧。如今不是冷兵器时代,习武习的是一种内涵不论是身体还是性格都是一种修养。
如果你方向偏了练什么都没意义。即便你是超人,如果你不维护世界和平,去破坏一切,你也只是个魔鬼。
所谓的那些架子分别,无非就是掩人耳目的,什么太极拳正宗?陈王廷的拳也是自己学会后开始自创改编然后教给后人,后人再加入自身的理解去改拳,在传统拳的传承当中本身就很常见·,说多分的多了不过是噱头。李小龙就算用太极拳也能打过公园里练炮捶的老太太。难道你就能说什么拳强吗?今天散打王KO了泰拳王所以散打比泰拳强,明天泰拳王KO了散打王所以泰拳又比散打强。那些白痴们区分这个区分哪个有用吗?他们练了多少?他们自己半斤八两有了吗?武术这么体系化,和传承文化关系不大!说白了是为了更好的去赚不会功夫又想学功夫人的钱!
真正的武学大师,谁会无聊的去想自己练了几十年的拳正宗不正宗?反正师傅怎么教自己怎么练
练拳练拳,在于人而非拳。一把手枪在小孩子手里是一块废铁,在一个杀手手里是一件凶器。
拳本无形,因习者艺动。不论什么拳终究是人的双手双脚罢了,怎么用在于人本身。告诉你用的办法就看你会不会用了。
老架小架大架没什么。
无非就是拳架创编的时间不同,和打的风格不同。大架子大开大合,小架子灵巧多变。各有特点,但却病无强弱之分。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这世上不论任何事物,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大架走大圆,小架走小圆,用的用的恰到好处,那就是高手了。
第3个回答  2018-01-31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立的。陈氏太极拳以其博大精深的拳术理论、独特的拳术风格、高超的技击效果、显著的健身功能而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武术流派体系。
  在陈氏十四世、陈氏太极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太极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
  据《陈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 …有本门人陈清平、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
  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陈有本之艺显然是得到父亲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小架已经存在,只是当时并无“小架”之说,一直是按“小圈”架型进行的系统训练,最终达到无圈无极的境界。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而且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格有序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称为新架(现在称小架)”。
  陈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护镖在外,并无时间教导他练拳,耕耘遂求教于族叔陈有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拳的架型给予放大,有本亲自辅导,耕耘苦练,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新的架型,陈耕耘苦练一年有余,终其所成,形成了一种走大圈的新的太极拳之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以及传统小圈的练法打法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圈架、大圈架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发科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了加以区别,将以此走大圈的练法打法之架型叫“大架”,将走小圈的传统练法称为“小架”。
  当代陈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克忠、陈克弟、陈伯祥,十九代传人陈伯先、陈立宪、陈立清等。
  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图说》自序言到:“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由此可知,《陈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很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
  太极拳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而在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法打法,是太极拳的精华拳架。
  陈氏太极拳大架因其传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分别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而小架由于陈家家族将之视为绝秘的“看家拳”,视为珍宝,不愿示人,一直仅仅秘密在自己家族内部传授,“传内不传外”,且师承严格。因小架拳术是其前辈数代几百年心血甚至付出生命得来的,不舍得向外界传授,不愿将太极拳的精华拳架公布于世,以致至今鲜为人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陈氏家族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开放,如今的陈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很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以致绝大多数人只知陈氏太极拳、甚至将陈氏太极拳等同于陈氏大架拳,而不知陈氏小架拳。
  如今,陈氏太极拳小架的传人,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到陈氏家族的精华拳架,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他们的后代及学生正在为陈氏太极拳小架的发展而积极的努力着。进而让天下更多的武术爱好者,学到真正的陈氏太极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