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场承包合同范本

如题所述

养殖技术经验交流
一、当前禽病难治疗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疾病控制一直是影响着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目前,在养殖业,疾病多发和难于治疗,己经成为令广大散养户十分头痛的难题,并己严重地影响了养殖业的正常发展。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疾病难治疗?究其原因有以下凡方面因素:
(一)鸡的传染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疫病慢性化和非典型化:目前,依据鸡病发生情况,剖检变化,多数鸡病表现为慢性化和非典型化。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大都表现病程加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低,而且临床症状也比以往轻微。在临床诊断时必须借助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免疫情况或必要的血清学检验,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确诊。
2、超强毒株的出现:超强毒株的出现给鸡病防治带来了困难,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用常规免疫程序,控制不住疫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极具典型,主要危害40日龄左右的雏鸡,死亡率20%—60%,个别可达80%以上。
3、旧病不断以新面目出现,且一病多症:一些危害养鸡生产的疾病,在饲养环境、疫苗接种程序不断变化、疫苗种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断以新面目出现继而流行,为有效控制鸡病带来了障碍。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具此特点,以前发生本病时,仅见呼吸道症状,且发于雏鸡和育成鸡,死亡率5%左右,由于侵害生殖系统,成年后出现假母鸡;后来开始发生肾型传支,主要感染20—30日龄的雏鸡,初期有轻微性的呼吸道症状,继而出现饮水增多,拉灰白色水样稀粪,发病快,死亡率为10%—30%九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花斑肾),近几年来,又发现腺胃型传文,多感染35—60日龄的鸡,临床以采食量小、鸡体消瘦为特征,剖检见腺胃肿胀,胃壁增厚,乳头凹陷,周围出血,溃疡等病变。
4、发病日龄跨度变大:部分传染病发病日龄拓宽,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最小的3日龄,还未接种疫苗就感染发病,大的可见于110日龄育成鸡,又如鸡痘,有的雏鸡7日龄便感染发病,而按4周龄进行首免,许多鸡可能己感染,200天的产蛋鸡也可发病,跨度从7日龄到200日龄。
5、混合感染病例增多:近几年来临床上见到的几乎都是混合感染病例。常见的有:病毒病之间合并感染,如传染性法氏囊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病毒病与细菌病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与支原体病;细菌病之间混合感染,如大肠杆菌病与葡萄球菌病。这些疾病的发生,给临床诊治工作造成极大困难。
(二)治疗不力,导致耐药菌株产生
1、超量、乱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许多人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训练,单靠放养鸡的经验,或者凭着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就敢立起门头来做兽医。在他们的意识中,青霉素、链霉素就是“万能处方”。殊不知,这个“万能处方”也有一定的抗菌范围。如果效果不明显,往往又会盲目的加大药剂量,有时甚至会超出常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使动物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治疗。
近几年,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传染性疾病见效不快的情况下,一些乡村兽医开始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这本来是个值得称道的做法,但可惜的是,一些人并不知道(有时根本就不理会)磺胺类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特点,或者长期使用磺胺药,或者不遵守“首次突击量,以后维持量,症状消失后最小量”的用药规律,使原来对磺胺药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开始出现耐药性。
2、盲目联合用药
有些农户根本不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碰到鸡生病就自己胡乱买药配方;有些兽医糊弄农户,喜欢用大处方,以此大幅度提高治疗费。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会使药物之间产生拮抗作用,降低疗效,还很有可能使病原菌产生变异,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3、治疗不彻底
因为怕花饯,有些农户在鸡得病后不按时给药,有时宁肯使用劣质兽药,有时在病情稍微稳定后即停止用药。任何一种药物在体内维持药效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当药物降低到一定浓度时就必须及时补充用药,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药物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给今后的治疗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4、新药成份不明,使用不规范
现在市面上的兽药品种十分繁杂,新药广告铺天盖地,药物推销也走马灯似的频繁出入于各兽医门诊。新药往往都有一个神乎其神、让人真伪难辨的名字,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广、效果特别好,但又不标明有效成份。大部分抗病毒化学药物都仅仅只能抑制病毒,况且有些抑制病毒的药物还具有明显的副作用,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变异株,甚至还会出现依赖药物的变异,使抗毒药物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一些养殖户很容易相信不切实际的企业宣传,随便接受,使用一些新药。大部分乡村兽医也很喜欢使用新兽药,目的是抬高药价,谋取高额利涧。其实,那些兽药虽然效果确实不错,但如果使用不规范,也很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缩短这些药物的使用寿命,步青霉素、链霉素之后尘。
(三)管理粗放
一些地方的散养户,对鸡的管理十分粗放,不但环境条件控制不好,而且从不重视应激控制,如:因通风不良而使鸡舍中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温度不合适,噪声过大,惊扰因素过多,致使在其它方面得到很好保护的鸡群,仍然在环境刺激和应激刺激中发生一些难于治疗的疾病,导致不应有的损失。
(四)防疫不当
l、疫苗因素
疫苗有一定的有效期,过期的疫苗不能使用,这是因为它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力。如果在疫苗的存放和运输过程中温度高于4℃,那么疫苗就会失效。疫苗稀释时(除个别疫苗只用专用稀释液外),应用蒸馏水和生埋盐水稀释,而不应加其它东西。
2、接种因素
每种疫苗都有特定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不按要求进行就会引起免疫失败。未消毒的不可靠注射器、针头和滴管会使疫苗性能下降,因计算错误造成的剂量过小会造成免疫水平低,剂量过大会出现耐过,并且增加成本。用于稀释疫苗的稀释液作用非常重耍,末消毒或受污染的稀释液会造成疫苗不纯。有时一些养殖户使用含氯自来水稀释疫苗,这样的含氯水会使疫苗的免疫原性下降,出现免疫失败。接种途径必须正确,例如,如果不看使用说明,皮下使用的疫苗则可能用于肌肉注射,滴眼和滴鼻时可能没有滴进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不大,但非常重要,必须注意,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3、母源抗体的影响
雏鸡存在来自母体的母源体,作用是保护雏鸡早期免受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果此时免疫接种,疫苗就会被母源抗体中和,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力。
4、疫苗的贮存
从疫苗产出到接种到鸡,整个过程都应按规定保存疫苗。
5、鸡的免疫活性不足免疫活性即鸡接种疫苗或抗原后产生抗体的能力。这直接和疫苗接种的效果有关。许多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影响鸡的免疫活性。免疫系统的先天性缺陷包括脾脏、法氏襄和胸腺发育不全,T或B淋巴细胞和(或)巨噬细胞缺乏。后天性因素与营养环境和发病条件有关。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会降低鸡的免疫状态。恶劣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和高降雨量给鸡造成应激,进而导致鸡的免疫活性下降。一些疾病如法氏囊和马立克病也使鸡的免疫活性下降。
6、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饲料原料中时常含有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和赭曲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引起淋巴细胞中毒。即便在允许范围内很小的量也能使淋巴细胞中毒,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
(五)防治措施及对策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免疫效果和抗体检测水平及时修订免疫程序,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首免日龄为l2—l4日龄,后根据超强毒株的出现首免日龄提前到8—10日龄。
2、加强卫生消毒和环境净化:
在鸡病防治工作中,要始终把卫生消毒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三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和老鸡淘汰后的工作。在整个饲养期间的消毒耍掌握五个要点:一是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二是用量要足,并彻底喷湿;三是要有合适的消毒次数,一般冬、春、秋季每周2次,夏季每周3次;四是喷雾、熏蒸和饮水交替进行;五是耍经常更换消毒药品,不能经常使用一种,并耍建立消毒制度,实践证明:“预防重于治疗,消毒重于用药”。
3、推广防治技术,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养殖户的疫病防治技术,我公司每年不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培训;聘请专家、教授,传授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同时编印技术资料,指导养殖户提高科学饲养、疫病防治技术。减少用药不当,给养殖业带来的间接损失。
4、推行新的饲养模式,减少疾病传染:
实现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模式,特别是肉鸡,随着饲养批次的增加,疫病越来越多,发生疫病时,如果处理不彻底,不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彻底反复消毒,很难控制疫病的不再发生。因此,实行“全进全出制”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5、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作用:
通过检测鸡群的抗体水平,从而决定适时进行科学免疫接种。同时,通过剖检、细菌学培养、血清学诊断等手段,可明显提高对各种疫病的诊断水平;根据疫病诊断结果,合理应用药物进行治疗,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疾病治疗观察 患病治疗口诀
患病治疗你细听,一管二补三治疗。
提高温度加能量,增强机体抗病力。
细心挑出病弱鸡,隔离治疗效果好。
加强消毒你要做,一天两次杀细菌。
温度升高要通风,没有慢呼肠道菌。
治疗期间常哄群,白天夜里要值班。
西药都有三分毒,天天用药没好处。
中药能够调五脏,多用中药效果好。
得病对症很重要,补充多维是关键。
肠道黏膜若脱落,多数药物都无效。
治病必须要用药,对症选药是重点。
用药如果不对症,耽误病程还耐药。
雏鸡为什么要断喙?怎样断?
所谓断喙就是用断喙器或剪刀断掉鸡的喙端,群众俗称为“断嘴”。适时断喙有利于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如果鸡舍通风不良,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日粮营养不平衡特别是缺乏动物性蛋白质料和矿物质等原因,均会造成鸡群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恶癖一旦发生,需要查明原因,改善饲养管理,但最有效防止恶癖发生的措施是断喙。断喙还能避免雏鸡勾抛饲料,减少饲料浪费。
鸡断喙一般进行两次。第一次断喙在育雏期内,时间为7~10日龄;第二次断喙在发育期内,时间在10~14周龄之间,目的是对第一次断喙不成功或重新长出的喙进行修整。大、中型鸡场和雏鸡断喙多采用专门的电动断喙器。在电动断喙器上有一个直径厘米的小孔,断喙时将喙尖切除部分插入孔内,由一片热刀片(815℃)从上往下切,接触3秒后,切除与止血工作即行完毕。操作时,鸡头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比喙多切些,切除的部分是上喙从喙端至鼻孔的1/2处,下喙是从喙尖至鼻孔的1/3处,形成上短下长;种用小鸡只切去喙尖。
在小型鸡场,没有专用的电动断喙器时,可使用大功率的普通电烙铁进行断喙。其他方法是:取一片薄铁钉在木板或木凳上(铁板或木凳呈垂直),在薄铁上钻一个直径为厘米左右的小孔。再取一只1000瓦的电烙铁,把顶端磨成刀尖状。断喙前把电烙铁通电5~10分钟,此时电烙铁可达成800~1000℃。断喙时,术者左手持鸡,大拇指顶住鸡头的后侧,用力不要太大,以鸡头不左右摇动为宜,食指轻压鸡咽部,使之缩舌,以免剪断鸡舌。中指护胸,手心握住鸡体,无名指与小指夹住两爪进行固定。然后使鸡头向铁板方向倾斜,将鸡喙从铁板一端插入内孔。接差右手持电烙铁,在铁板另一端,将鸡喙在适当部位(喙端至鼻孔1/2~2/3处)切除。
此外,农户小规模养鸡,断喙时可利用剪刀剪断雏鸡喙端,再用大功率电熨斗或烧热的烙铁止血。其方法是:取一只500瓦电熨斗,通电15分钟,即可开始断喙,此时电熨斗底面温度可达400~500℃。术者左手持欢笑(持鸡方法如前者述),右手持利剪一把,将鸡喙在适当部位(喙端到鼻孔1/2~2/3处)剪掉,然后将鸡喙断端接触电熨斗底面烙烧,此时会出现烙烟和气味,经2~3秒钟即起到止血作用。
在给雏鸡和育成鸡断喙时应注意一下问题:
(1)鸡群受到应激时不要断喙,如刚接种疫苗的鸡群,等待恢复正常才能进行。
(2)在用磺按类药物时不要断喙,否则易引起出血不止。
(3)在育成期(10~14周龄)第二次断喙前24~48小时,每吨饲料中加放2克维生素K,以减少应激。
(3)在操作方法上应注意轻按紧靠喙底的咽喉处,使舌缩回。切勿把舌尖断下。
(4)断喙后的鸡喙应上短下长,才符合要求,防止上下喙一齐断。
(5)断喙后要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垫沙好处多
1.供沙浴:鸡最喜欢用沙子洗浴,通过沙浴即可保持鸡体的清洁卫生,又可使鸡体健壮,十分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生产。沙浴的沙子以选用细粒沙为好。
2.助消化:鸡喜爱食用沙粒,场舍铺垫沙粒后,鸡可以随时吃到需要的沙粒,能促进胃对食物的消化,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3.防疫病:用沙粒铺垫鸡舍和活动场,能保持鸡舍和活动场的干燥,保持空气新鲜,垫沙经过太阳曝晒后,可使许多致病细菌失去致病活力,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鸡经过沙浴后,还可杀死体外的寄生虫,使养料充分用在健体和生产上。
4.可散热:鸡的体表没有汗腺,盛夏时期容易发生中暑。鸡舍铺垫卫生沙粒后,鸡可以通过皮肤与沙粒的接触而将鸡体余热散失,有效防止了中暑。鸡最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是20~25℃,保持鸡较好产蛋量的环境温度为10~24℃,鸡产蛋的最佳环境温度是13~15℃。
5.能吸湿:鸡对潮湿最为敏感,若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里,就使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又使产蛋量下降。而沙子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故鸡舍垫沙后能保持舍内干燥,防止潮湿。产蛋鸡最适宜相对湿度为50%~55%。湿度低于45%时,舍内灰尘飞扬,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湿度高于72%时,则容易使羽毛污秽、粘连,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6.会增产:据报道,鸡舍铺垫沙粒较没有垫铺沙粒的产蛋量提高~;笼养产蛋鸡加饲直径为~毫米的砂砾后,产蛋率提高,产蛋量增加,饲料利用率也提高。
注意事项:(1)铺垫鸡舍使用的沙粒,应干净卫生并及时更换,以确保良效。潮湿而有鸡粪的沙子,要适时起出,放在阳光下曝晒,晒干后应去除鸡粪等污物,方可垫用。(2)铺垫沙粒的厚度,以3~5厘米为宜。(3)有条件的可在鸡舍或活动场的某一角落修造一个沙浴池,池的大小可依鸡的数量而定。
如何做好雏鸡向育成期的过渡?
由育雏到育成阶段,饲养管理上有一系列变化,这些荽化要逐步进行,避免突然改变。
(1)脱温3周龄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已相当发达,气候暖和的季节,育雏室可由取暖过渡到不取暖叫脱温。急剧的温度变化对雏鸡是一种打击,要求降温缓慢,故需4~6天能过程。脱温要求稳妥,使雏鸡慢慢习惯于室温后才能完全脱温。最初,暖和的中午停止绐温,而夜间仍给温,以后逐渐改变为夜间也停止给温。脱温还应考虑季节性,早春育雏,往往已到脱温周龄,但室外气温还比较低,而且昼夜温差也较大,就应延长给温时间,一般情况下,昼夜温度如果达到18℃以上,就可脱温。脱温后遇到降温天气,仍应给温,待天气转好后,再次脱温,并要观察夜间鸡群状态,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换料各阶段鸡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需要不同,以及各地养鸡受饲料条件的限制,为了节省饲料和促进生长,需要多次换料。换料越及时,经济效益越高。但更换饲料对雏鸡来说是环境的变化,易造成生长紊乱,轻者食欲降低,严重者引起雏鸡发育受阻,因此,换料要有一个逐步过渡阶段,不可突然全换,使雏鸡对新的刺激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可采用5天换料法。
表15天换料法
不管采取哪种换料方法,均应本着逐渐更换的原则,另外,两种饲料要拌均匀,使雏鸡感受不到饲料的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