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和释迦摩尼的关系

心经和释迦摩尼的关系

《心经》,又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名是《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一般上流传的是两百多字的“简本”。既然有“简本”,那当然也有“广本”。“简本”之所以为“简本”,是因为只取经中要素,只轮最重要的要点,就是“什么是空?”。而“广本”则把整个故事交代清楚,说佛陀在王舍城中,跟一众大比丘、菩萨在一起,而这时有一位菩萨,叫做观自在菩萨,正在进行极度深刻的禅定,而且达到了“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而舍利子(佛陀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者)就请教观自在菩萨,于是观自在菩萨就对舍利子说了自己在禅定中观照到的境界,也就是“简本”两百多字的内容了。后来佛陀对观自在菩萨赞叹不已,说“对啊,深般若波罗蜜多境界就是这样的啊!”结果大家都欢喜赞叹,信受奉行。
这是根据经文所说的内容来看,所以《心经》里头观自在菩萨向舍利子解说“般若”和“空”,是在佛陀的修行聚会上进行的。
但是如果要探讨《心经》是不是真正的佛陀所说的经典,那就要从史实角度来看了。虽然印度文化向来不重视历史记载,历史时间的时间、证据往往不清不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乘佛教的般若学派的经典(当然包括了最简要的《心经》),并不是在佛陀时代流传开来,而是佛教分裂出上座部和大乘佛法之后,也就是佛陀入灭两百年以后,才慢慢出现的,所以很多学者对大乘经典是不是“佛说”,抱有很大的怀疑。所以有可能《心经》根本不是佛陀说法的记录,而是后世大乘佛教自己杜撰的经典。
但是不管如何,所有的大乘般若学派的经典内容,并没有违背佛陀所说的佛法以及原则,而像《心经》这种把般若学派的精髓浓缩进入两百多字中,让人(尤其是中国人)能够避开繁琐而又冗长的广本经典,直接进入般若学派的精髓精神的经典,对佛教、佛法来说,是有重要的价值的。追问

据说观音尊者比今世佛陀早就成佛了,那么他们是如何相识的呢?谢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