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怎样培养孩子良好听课习惯

如题所述

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上课爱动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让孩子经常处于注意力分散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听课的效果,还会造成孩子跟不上课的现象.
同时,由于孩子不能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在老师多次提醒之后不能改变,必然会被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对于孩子们来讲,如果经常被老师批评,会慢慢失去学习的自觉性,甚至会不喜欢老师,既而不喜欢老师所教的课,上课时自然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老师越批评,孩子越不认真听讲,课后越不愿意完成作业,造成诸如偏科现象,或者厌学现象.其次,
上课爱动等是常见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
之所以说是常见现象,是因为对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课堂之上和课堂之外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将课堂之外的游戏玩耍意识带到课堂里,自然会坐着坐着就开始动手动脚,甚至是交头结耳朵,东张西望了.但是对老师来讲,孩子们这些小动作却是不能容忍的,在多次指正或者批评无果后,只能通知家长,要求家长限期帮助孩子改正去了.所以,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后,不要着急,也不要过份去批评孩子,或者打骂孩子,因为对孩子来说,如果不通过注意力的养成训练是很难自己解决问题的.再次,
孩子对秩序感有明显的欠缺,自我控制力还很弱,家长要必须要清楚.
尽管绝大部分孩子都曾经在幼儿园生活过几年,也都在幼儿园里上过课,但是对于幼儿园来讲,课堂管理秩序相对小学要明显宽松很多,再加上很多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就造成孩子在上课过程中有小动作现象,以及注意力保持时间相对要短一些.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必须要首先引导孩子
建立秩序感,让孩子在生活中尽可能遵守规则和秩序.有了规则和秩序感会让孩子逐渐适应约束.(比如,自己的书桌,自己的房间,一定要收拾干净!)第四、做好孩子,争取被老师喜欢.
不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多次被老师点名批评的话,肯定会在自尊心上受到影响,在积极性上受到打击.如果家长引导孩子建立一个好孩子的意识,让孩子清楚:只有认真坐好了,安静地听老师讲课,才是好孩子,老师是非常喜欢好孩子的.这样会让孩子心中有一个努力的目标,即:如果我被老师喜欢,我必须要做了孩子.第五、家长要教给孩子正确听课的方法.
通过和很多家长交流,发现家长大都忽略给孩子传授正确的听课方法,只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要乱动.可是这样的说教方式对孩子来讲,丝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坏习惯已经养成,孩子会不由自主会随意乱动.
正确的听课方法:坐姿要保持上身正直,两小臂要平放在课桌之上,左手掌心朝下按住课本或者作业本,右手执笔自然放于作业本之上.在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保持和老师进行目光交流,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老师所讲,大脑认真领会内容.
如果能这样做,老师会看在眼里,喜在上心上的,因为老师清楚,你今天做的非常出色,你很棒!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眼睛要盯着老师写的字,并做记录或者认真理解识记.第六、要利用课余时间做演练,巩固孩子正确听课的好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教给孩子方法后,不能只满足于让孩子将方法带到课堂上去应用,还必须要在家里进行演练,以巩固孩子认真听课意识,提高注意力保持的时间.
比如买来一块黑板(或者白板)持在墙上,由家长和孩子进行上课情景的模拟演练,在“课前”家长要强调一下课堂纪律,让孩子明确训练的目标.家长可以扮演老师,孩子扮演学生.或者孩子扮演老师角色,家长扮演学生(家长可以适当破坏一下课堂纪律,让孩子这位小老师来管理课堂秩序),通过角色互换管理和演练,会让孩子有切身感受,达到尊重老师,遵守课堂纪律之目的.第七、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请求老师给予配合.
仅靠在家里单方面对孩子进行遵守秩序的训练还远远不够,家长还必须要把家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需要家长寻找机会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孩子,同时请求老师给予配合,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善意的提醒和鼓励与表扬,让孩子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表现,而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和肯定.对于孩子们来讲,没有什么比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更让他们信心百倍的了.如果家长能经常和老师保持交流和沟通,适时掌握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结合在课余时间的训练,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定会给孩子养成正确的听课方法,以及良好的注意力保持.第八、家长不要忽略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解决了孩子上课遵守课堂纪律的问题后,必须要着手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孩子高效率的学习.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上述方法,希望家长们能认真理解,同时结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利用亲子沟通的机会,去适时引导孩子,提高孩子争做好孩子,好学生的意识,不断巩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