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应该很强大却为什么一直被齐国欺负?

如题所述

西周两大开国勋曾有一段著名的对话,这段对话决定了齐国、鲁国的治国方略与国运。《淮南子·齐俗训》记载: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周公旦说他要用礼治治鲁国,姜太公就说鲁国必定日渐衰弱;姜太公说他要用法治治齐国,周公旦就说齐国必定会改朝换代。

齐鲁两国皆在山东境内,一度互约为兄弟之国,两国立国之初都只有百里之地,但两国同心协力,吞并了不少东夷部落的土地,最终都变成了强国。齐国变强后继续扩张,不仅从东夷手中夺地,还从王室分封的诸侯手中夺地;鲁国则恪守礼制,不旦不侵占诸侯国的土地,还分封公室子弟,将鲁国一分为三。时间久了,齐国越来越强,最终由侯国变成公国,又由公国变成王国;鲁国则在王室保护下成长,王室衰弱后不得不依附于齐国。

周武王取得天下后,分封姜太公于齐国,分封周公旦于鲁国,姜太公赴齐国治国,周公旦则留朝中辅政,鲁国由周公旦长子治理。齐国有一个学问大儒名为华士,华士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人称其贤。姜太公三次召华士入国辅政,华士都傲慢的拒绝了,姜太公大怒,命士兵前去将华士斩首示众。周公旦听闻后说华士是名人,岂可诛杀?姜太公说:华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我无法使用他,他就是弃民、逆民、不杀他以威慑民众,我统治谁去?

齐国重用贤能之人,国力发展十分迅速,周边的法外之地皆被占领,第五代齐君齐哀公开始攻占姬姓诸侯的领地。齐国的强大威胁到了王室,最终周夷王将齐哀公召到京城,以不尊王道为由将其烹杀。齐国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代天子行征伐大权,不可谓不威风,即便田氏代齐后,齐国也是一个赫赫大国,实力十分强劲。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除了嫡长子继承国君之位外,其他三个儿子都获得分封,形成了三桓势力,史载“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到孔子时代三桓欺凌国君,鲁国式微,孔子发起过隳三都之战,不过最终失败了。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公元前256年,弱小的鲁国被楚国攻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4
因为我国东夷一直被以为很弱给了误区,历史以为黄帝打败蚩尤后,东夷不行了。蚩尤是姜姓部落,而当时东夷还有几个大部落,风姓的伏羲部落,太昊的部落,少昊的部落(这是黄帝的部落)后羿的部落。当时还有留有3大部落,东夷本身不团结。从考古挖掘的鲁国古墓和齐国加上莱国他们的基因都是东夷,只是鲁国遵循周法,而其他不尊,你想想商朝多次进攻打不下,还打不过,你觉得东夷弱么,姜子牙本身就是东夷人,周朝派东夷自家人管理自己人,容易被接受,但是再东边还有个东莱国,当时鲁国经常被齐国加东莱国夹击,就是鲁国背叛了东夷。这是为啥考古挖掘的古墓鲁国齐国基因一样,但是丧葬礼仪鲁国跟周朝其他诸侯国一样,齐国不一样,而且齐国的图腾是鸟,管仲不在,齐国 东莱一直很强大的,没说的那么弱,当时齐国兼并东莱国都打的头疼,还是大讲亲情道义,啦了一批亲齐派搞定东莱国。(陕西出土青铜器铭文记录,周王曾东征东莱国,没有打下,跟东莱通婚。当时南淮东夷联合数十个部落侵犯周领土,东莱王随周王南征打下南淮东夷,这个南淮东夷就是鲁国,鲁国随周礼,其实真正保持独立附庸是东莱国,鲁国算属于墙头草类型了,周利用鲁国制衡齐国 纪国 东莱国这些东夷,周利用东夷跟东夷互相仇视达到平衡)
第2个回答  2021-01-22
鲁国的国土面积很小,而且人口还很少,和齐国相比军队战斗力不够强。
第3个回答  2021-01-21
遵守旧制,鲁国一直遵守周礼,齐国则是变革图强,所以差距越来越大。
第4个回答  2021-01-20
因为鲁国一直固守周礼,没有实行变法图强,才会一直被齐国欺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