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镇卫生院有一座一直荒废的小楼,你怎么看呢?

如题所述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从2008年4月至今,10年时间,这所地处偏远的乡镇卫生院全体成员在院长袁淑军的带领下,结合当地实际,以“让职工有饭吃、患者有好的就医环境、不给上级领导添麻烦”为目标,用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毅力和恒心,抱着对一方群众身体健康、卫生保健高度负责的心态,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从十年前双河镇卫生院门诊、病房、办公室都挤在一座破旧的小楼里,全院只有一间病房,一张病床,发展成为一个集办公区、就诊、病房、保健等设施设备齐全并达到标准化的综合医院。趟出了一条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基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不寻常之路。得到社会和业界的高度赞誉。并获得首批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如今的双河镇卫生院,是驻马店市乃至河南省内外乡镇卫生院的一面旗帜。

临危受命挑大梁

十年前,双河镇卫生院只有一间旧病房。

双河镇卫生院地处淮河北岸,距确山县城50多公里,是全县最边远的乡镇卫生院。由于各种原因,到了2008年,医院已到了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状态。

2008年4月,袁淑军走马上任双河镇卫生院院长,主持全面工作。他尽管之前对这所卫生院的不景气有所耳闻,但真正走进这里,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门诊、病房、办公室等,都挤在一座破旧的小楼里,全院只有一间病房,一张病床;已经6个月没有发工资的医护人员,流失的还剩下不到10个人,经常去县里上访;年收入不足20万元,外欠账30多万元,建了一半的门诊楼因付不起工程款而被迫停工,在杂草丛中显得格外破败凄凉。

有着多年管理经验的袁淑军深切的意思到:已经“病入膏肓”的双河镇卫生院,要想从新生机,必须对症施治。曾在80年代就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他,深知乡镇卫生院对于基层群众生命健康的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双河镇卫生院垮台下去,就是对辖区内2万多群众的不负责。在浴火中重生,是双河镇卫生院的唯一选择。再苦再难,他也要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去面对、去克服、去破解、去改变。

打铁还需自身硬 对症下药开良方

十年间,双河镇卫生院一步一个新台阶

工作千头万绪,关键在于理清头绪。在对医院“把脉问诊”后,袁淑军以“让职工有饭吃、患者有好的就医环境、不给上级领导添麻烦”为工作目标对双河镇卫生开出了“良方”——科学化管理,靠管理求生存,用管理促发展,以管理出形象。

在双河镇卫生院,精细化管理处处得到充分的体现:医德医风管理,工作纪律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文明言行管理。

这些细致入微的管理措施,无不围绕着患者需求、群众满意而制定并加以落实。

在医院制定的《综合目标管理方案》中,记者看到,写在最全面的“五不准”、“十条禁令”赫然醒目。“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不准开单提成”,“不准违规收费”,“不准推诿、训斥、刁难病人,本院能治疗的病人不准向外院介绍”,这些制度在有的医院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在双河镇卫生院却是被严格禁止的。有了这些“十不准”,患者咋能对医院不信任?群众咋能对医院不满意?

近年来,到双河镇卫生院指导工作、参观学习的各级领导和同行,无不对该院的发展变化而大加赞赏。一位县级单位的财务主管来到该镇卫生院调研后感叹道:全县卫生院就所双河镇卫生院变化最大,职工待遇最好、医院发展最快、财务余额最多。

门诊楼、病房楼窗明几净,病房、病床洁净有序,文化长廊、宣传栏清新亮丽,小游园、步行道温馨别致,各种标志标牌规范新颖。

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从十年前双河镇卫生院门诊、病房、办公室都挤在一座破旧的小楼里,全院只有一间病房,一张病床,发展成为一个集办公区、就诊、病房、保健等设施设备齐全并达到标准化的综合医院。这么规范的管理,竟在一所偏僻的乡镇卫生院得到“无死角”的落实。甚至在很多大医院病区内刺鼻的药水味,而在双河镇卫生院丝毫难以闻到。患者在此就医住院有一种家的味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