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终者,其余七个都处死入狱,为何景寿恩宠不绝呢?

如题所述

富察·景寿,出身满洲八旗之首——满洲镶黄旗,满洲贵族高官子弟。其所在的富察氏家族即为清朝著名的外戚家族,景寿的曾祖父——富察·明瑞乃系乾隆皇帝原配嫡后富察皇后、宠臣富察·傅恒的侄子。

出生高贵、背景强大,道光、咸丰两朝的富察氏家族虽然不及乾隆朝鼎盛,但景寿一门世代承袭一等诚嘉毅勇公,代代有封疆大吏、八旗高级武职官员出现,实力强大依然是清朝统治阶层所必须仰赖、倚重的满洲贵族家族所在。

道光二十四年,由道光皇帝亲自指婚,将自己的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指配给了景寿,同时年仅16岁的景寿被特旨恩赐头品顶戴,留上书房读书。

也就是说,这位满洲贵族子弟,在年仅16岁尚在读书期间,就已经成为妥妥的正国级干部。

拥有了“额驸”这一特殊身份,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强大的政治势力,富察·景寿在咸丰一朝的仕途升迁,绝对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

咸丰六年,官至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任命景寿为“顾命大臣”,手握实权、位极人臣。

《清史稿·列传一百七十四》有载:

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渐,召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见,受顾命,上已不能御朱笔,诸臣承写焉。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临终之际,除了安排景寿作为顾命大臣以外,还同时安排了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爱新觉罗·肃顺、托和络·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共计八位大臣,共同襄助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佐理朝政。

但这八位辅政大臣掌握最高权力的时间并没多久,权力欲望极强的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就联合留守京城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成功取得朝政大权,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而“赞襄政务多专擅”的八位辅政大臣会有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爱新觉罗·肃顺,被斩于菜市口;

爱新觉罗·载桓、爱新觉罗·端华,被赐自尽;

托和络·穆荫,被撤职流放;

匡源、焦祐瀛,被罢职还乡;

杜翰,被罢职,流放新疆;

而在“顾命八大臣”中排名第三名,地位举足轻重、影响力非同小可的富察·景寿,在犯下了“身为国戚,缄默不言。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于载垣等窃夺政柄不能力争,均属辜恩溺职”的大罪后,却被处以了“著即革职,加恩仍留公爵,并额驸品级,免其发遣”的最轻处罚。

嚣张如慈禧太后,也会有所顾忌?

作为严重性威胁和挑战慈禧太后独掌大权的“顾命八大臣”之一,富察·景寿为何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例外宽宥”?

面对富察·景寿这位顾命大臣,慈禧太后还真得做出让步和宽容!

为什么?

因为富察·景寿除了满洲勋贵,拥有富察氏家族的庞大势力外,还拥有道光皇帝“女婿”的身份,而且景寿的这位嫡福晋相当的不一般。

富察·景寿的嫡福晋乃系道光帝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其生母乃系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静成皇后为何能被慈禧太后如此忌惮?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载: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女。后事宣宗为静贵人。累进静皇贵妃。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寿康宫。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也就是说,这位曾经抚养过咸丰皇帝的皇贵妃,因“抚育有恩”,在咸丰五年被尊封为了皇太后,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嫡婆婆。对待自己婆婆的女婿、自己丈夫养母的女婿,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让慈禧太后真正忌惮,必须给面子的人物乃系孝静成皇后的另一个孩子——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也就是说,寿恩固伦公主乃系“辛酉政变”的头等功臣、慈禧太后的“大恩人”——爱新觉罗·奕欣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富察·景寿即为恭亲王奕欣的亲姐夫!

有恭亲王这个“小舅子”做后台,富察·景寿能够得到慈禧太后的“法外开恩”,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7

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对顾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偏偏对景寿只是有一点小小的惩戒后,就把他提拔起来,而且恩宠不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慈禧剧照)

1861年8月17日,31岁的咸丰帝在热河因病去世。

咸丰帝在临终前已经把后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继承人。

二是考虑到载淳才6岁,不具备亲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辅政八大臣,他们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给皇后钮祜禄氏一枚“御赏”的印章,同时又交给载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没有加盖这两枚印章,都不作数。当然,由于载淳年纪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给懿贵妃(后来的慈禧)掌管。

咸丰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贵妃为人强势,一直有参政的野心。他担心子幼母壮,会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学士肃顺在朝中势力强大,也让咸丰担心他会重演多尔衮、鳌拜等人干权摄政的历史。

所以,咸丰思来想去,决定让他们互相牵制,这样才不会对载淳的帝位产生威胁。

然而,让咸丰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驾崩,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和两宫太后便发生了权力之争。

随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地篡夺了政权。才被任命的顾命八大臣,无一例外地都沦为了阶下囚。

(景寿剧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对和她争名夺利的八大臣,当然恨不得斩尽杀绝。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她不仅对御前大臣景寿从宽处理,在她垂帘听政的漫长岁月里,还对景寿恩宠不断,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景寿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世宦之家,父亲是工部尚书博启图。

早年,道光见景寿长得眉目清秀,很喜欢他,特意命他在上书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

1845年,寿恩固伦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于寿恩固伦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宠爱的静皇贵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爱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给了景寿。这样一来,景寿就成了身份显贵的固伦额驸。

咸丰继位后,对景寿更是恩宠不断,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统一职,次年又提拔他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还赐给他入八分王爷才能享用的紫色缰绳,以示恩宠。

景寿之所以深得咸丰恩宠,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寿说起来是咸丰的亲姐夫,但他为人低调,平时少言寡语,从没有借着外戚的身份胡作非为。

二是,景寿任劳任怨,咸丰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怨言,且对咸丰非常忠心。

三是,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丰是由静皇贵妃带大的,由于静皇贵妃对他视如己出,给予了他很多母爱,所以他对静皇贵妃充满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寿在咸丰在位时,不光地位显赫,还深得咸丰器重。当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咸丰逃往热河时,自然他要随驾左右。

如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景寿能位列顾命八大臣之一了。

(肃顺剧照)

慈禧在处置顾命八大臣时,也体现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为了不引起朝廷动荡,她仅处死了核心人物肃顺、端华和载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别被革职流放。唯有对景寿只是削职,并保留公爵和额驸的品级。

纵是如此,慈禧还是很快就恢复了他的官职,并仍把紫色缰绳赐给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寿领侍卫内大臣。

当时,慈禧最宠爱荣寿固伦公主。虽说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但她从小就被慈禧当女儿一样养在宫里,所以身份非常高贵。

慈禧为了笼络景寿,又特意将荣寿固伦公主下嫁给了他的儿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寿负责神机营事务。

慈禧之所以对景寿恩宠不断,其实可以从慈禧给景寿的罪名中窥出一二,那么慈禧究竟给他扣的是什么罪名呢?

慈禧在给景寿定罪的时候说:“身为国戚,缄默不言。”意思是说,你身为皇亲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语。

也正是“缄默不言”,让景寿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慈禧的原谅。慈禧在对他进行小小的惩戒后,便很快就恢复他的官职,并对他恩宠不断。

第2个回答  2020-10-22
慈禧在给景寿定罪的时候说:“身为国戚,缄默不言。”意思是说,你身为皇亲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语。也正是“缄默不言”,让景寿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还得到了慈禧的原谅。慈禧在对他进行小小的惩戒后,便很快就恢复他的官职,并对他恩宠不断。
第3个回答  2020-10-20
因为他本人并不是肃顺一派的人马,因此在与慈禧等人的权力斗争中,景寿就没有表现得那么积极。并且从后来景寿得到的待遇来看,他可能还曾经暗通款曲,充当过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内应。
第4个回答  2020-10-22
富察景寿知道即使他成为了顾命大臣也不能阻止慈禧的野心,景寿在朝上沉默寡言,慈禧便打消了对他的提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