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较好。但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保持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音体美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怎样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打动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让他们快乐自觉地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形状》时,可以分组准备好各式各样的药盒、杯子、弹珠、皮球、魔方等等,让他们一边玩玩具一边把形状相同的东西放在一堆。这样一个简单而愉快的游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通过诸如此类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现实的情境里提炼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我经常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可联系本校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红家离体育场有多远?”“莉莉家离体育场有多远?”“两家相差多少米?”“莉莉家比小红家离体育场远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需的,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
三、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要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四、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让学生能自己寻找生活素材,集体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及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鼓励质疑问难、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潜力。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方式、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精心策划、巧妙安排,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19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思维启蒙开发的阶段,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二、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四、将数学教学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学习兴趣、实践活动、创新教育、评价标准、联系、实际、实物、模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由此可以看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可不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一)、创设新、奇的开场白,引发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以教师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学生;其次如果开场白讲的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创设故事、游戏、问题、争论、真实生活的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利用润年的规律,向他们讲述12岁的小明只过了三个生日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其中奥妙的兴趣,学生们听了,必定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创设游戏、问题、争论、真实生活的课堂情境进行教学也是一样,目的都是要极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所谓数学实践活动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其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种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小学课堂学习效率,要求教师结合新形势探索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有效交流和参与、还原知识的生命形态、寻找生活思维与数学思维的节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卓有成效。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创新教育在很大程度是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教师的教导形式、方法要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所备的课要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
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同时,要积极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对教育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要创新。教育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公平、合理与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只是一个方面,而不能以此说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以及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不在于看其教导的学生的分数、平均分的高低,重点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看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小学数学的发展规律,课堂上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灵活等等。
四、将数学教学活动联系身边的实际
有报道曾载过一篇调查数据,反映某地区不同层次的2000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其中不喜欢数学的学生竟占47%!这一惊人的数据给我们以怎样的警示?我们身边的学生又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学习数学?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有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其实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利用实物进行教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实物,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实物,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 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去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
(二)、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
(三)、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归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切实地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生活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第2个回答  2018-12-06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1、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掌握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

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倍左右,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2、学习要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3、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也是自学的过程,主动地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学习兴趣就会慢慢地养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