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属于成都市吗

如题所述

是的,都江堰市(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而久已名闻遐迩;市境东与彭州市、郫县、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距成都市48公里。全市面积1208平方公里。

都江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

战国初期,蜀相开明决玉垒山,分引岷江之水,以排除水患;到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制定“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水方针,基本完成都江堰排灌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为后世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基础。

都江堰市这座城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国时期就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汉朝,湔氐道升为县。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西晋后期战乱频繁,政区设置变化极大。刘宋,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三国蜀汉,改称湔县、都安县,属汶山郡。西晋,徙都安于导江村(今聚源镇),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刘宋时期(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天和四年(569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石羊镇古城村),属犍为郡。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今郫都区)。

唐武德元年(618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武德六年(623年)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开元十二年(724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前蜀武成元年(908年)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更永安军为永宁军,不久改为永康军,辖县不变。熙宁五年(1072年)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隶彭州,青城隶蜀州。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永康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南宋末年废永康军为灌口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洪武十年(1377年)撤崇宁县入于灌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崇宁县。

清代、民国沿袭。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1959年2月,郫县(今郫都区)并入灌县,8月又分置。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都江堰市都江堰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江堰市(历史沿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1

是的,都江堰市(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世界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而久已名闻遐迩。

都江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

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是啊,都江堰市是成都市管辖的5个县级市之一,其他四个是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简阳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