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寇家太极拳的寇家太极的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一、 式多招明,劲出螺旋
架式多于目前流传世上的几种杨式太极拳流派,同杨澄甫先生所传同宗异流,风格不同。
以杨式太极要领为指导,包括全部杨式动作名称。另外有:“沿磨锤、膀打、迎面掌、大捋、单沉、掩顶锤、推窗望月、三换掌(引手)、通天锤”等。二次高探马后为:“白蛇吐信”。两次穿动如轮形和意均如蛇吐信。四川李雅轩说是曼青师弟学拳未久,没有领会先生的意图。“如封似闭”接“抱虎归山”两掌转动,左手托敌肘,右手架其腕,敌必两脚离地,可抖发而出,也可转身如摔跤大背摔,敌必跌无疑。如敌站起反抗,即用“三换掌”断其锁骨。托擒敌为“抱虎”,后摔为“归山”,也不同于雅轩先生。如虎豹回头,形如形意扑向敌去之观点。
以劲的表现,澄甫先生所练连绵不断,劲存于身,含而不露,寇传既同于杨传,又独具特色,劲显缠裹,螺旋变转,冷弹脆快,崩炸抖弹。
二、有快有慢,有弛有张,有沉有轻,有圆有方。
既不同杨澄甫的连绵不断,柔中寓刚,劲存于内,外形不张,也不同陈式钢柔相济,蓄发相变,阴阳顿挫,抖擞惊弹,另具一格,另有特点。
“提手上势”、“膀打” 、“迎面掌” 、“斜飞势” 、“箭步指裆锤” ,蹿蹦跳跃,发力干脆,发劲是内劲的外在表现。钢柔相济,快慢相间,发力明快,势势相连,运之柔,发劲刚。劲生丹田,发自命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三、循规蹈矩,勇于实战。
演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沉中现轻,中正圆满。打用架时,静如山岳,动如江河,气势腾挪,荡击合一。看先生演拳是一种艺术享受。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寇长青先生授拳循规蹈矩,重在盘架子功夫,拳打万遍身法现,日积月累出功夫,轻灵又沉重,柔软又坚刚。与人对阵只讲“输赢”不讲“对错”。讲“四两拨千斤”更要练得力千斤,练得千斤力,仅用四两功。“力”与“劲”,既不同又相连,“力”可转化为“劲”,“劲”也可以产生于力。同样条件力大者胜力小者,力小者胜力大者要领先变化条件。打人没有制人高,练出制人之法。
四、中土不离,平衡协调
中心运用,中土不离,守中用中,中心能稳,重心有依托,才有主宰,不然守则不固,发人不力;守中用中以我平衡破坏对方平衡。
五、武当拳风,飘逸潇洒。
武当拳派,既讲实用,又讲优美。练时给人以艺术享受,有自然之美,无矫揉造作。内外皆美矣。在内谦和守中,沉静固神,心情轻松,春意浓郁。外形,中正协调,周身舒展,轻盈自然,如风吹杨柳,行云流水,姿态潇洒。自己沉浸在艺术之中,观者得到艺术享受。长期坚持锻炼,能得到良好的技法和强健的体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