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抢滩登陆真的符合军事学吗?

如题所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真实的。

这是大话题,简单说一说。

在美军5个主要登陆点中,《拯救大兵瑞恩》登陆的奥马哈是难度最大的。

这里附近都是90度的峭壁,仅仅在其中一段有沙滩存在。

然而,沙滩距离高达30多米峭壁并不远。

在美军登陆之前,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德军,已经在这里修建了坚固的工事。

除了大量的铁丝网、水雷、地雷和反坦克拒马以外,海岸上有16个坚固的大型碉堡,配有射界极好的机枪和反坦克炮。

在峭壁上还设有暗堡,配有机枪、迫击炮,甚至还有88毫米火炮,具有很强的火力。

在稍后的悬崖上,有6门155毫米海岸炮,用于对付海军军舰。

6月6日凌晨,美军20艘军舰,开始对奥马哈滩头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炮击。

因知道德军装备155毫米海岸炮,军舰距离很远,炮击精度极差,最大的贡献是摧毁了一些铁丝网,引爆了一些地雷。

在美军登陆之前,空军高达480架B-26轰炸机飞来轰炸。

然而,由于奥马哈滩头果断,轰炸机防止误伤,被迫延迟投弹。

结果大量炸弹全部落在峭壁之后,只炸毁了一些二线的工事和火炮,一线德军防御工事基本完好。

于是,美军就等于一头钻进了德军的火网中。

本来由32辆水陆坦克先登陆,然后配合步兵用火炮摧毁德军工事,减少伤亡。

然而,6日当天风浪很大,西翼的27辆水陆坦克下海就沉没,只有5辆蹒跚登陆,迅速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击毁了2辆。

于是,在没有坦克支援下,步兵只能用人肉去和机枪子弹硬拼了。

美军士兵跳下登陆船以后,立即陷入德军的火网中。

他们需要在1米多深的海水中,艰难行走100多米,离开大海;然后,他们还要通过接近300米的海滩,才能赶到鹅卵石修建的堤岸。

然而,整个滩头每一寸土地,都在德军机枪、迫击炮和88毫米火炮的火力覆盖下。

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德军的MG42机枪。

德军的机枪手采用三点射和扫射配合,将美军士兵如同收割的麦田一样,一片片扫倒。

虽然美军军官在登陆前,一再强调要分散前进。

然而,缺乏经验的美军士兵在巨大恐惧下,本能的会聚拢起来,成为德军的活靶子。

在整整2个小时内,美军几乎没有人能够冲上堤岸,全部被射死或者炸死在海水或者海滩上。

当时德军MG42机枪疯狂扫射,有的机枪连续3根备用枪管都变得通红。

美军已经有数千人伤亡在滩头,到处都是尸体和垂死挣扎的伤员,到处都是惊叫和呻吟,比地域还恐怖。

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在登陆美军被单方面屠杀的关键时候,美国海军表现了大无畏精神。

海军军舰发现滩头战友死伤狼藉,寸步难行,决定冒险相救。

17艘吃水较浅的驱逐舰,冒着被155毫米海岸炮炮击的危险,冲到距离滩头仅仅700多米处,开始支援炮击。

在这个距离,德军155毫米炮只需要一二炮就可以重创美军驱逐舰。

但此时,美国海军已经顾不上了考虑这些,先冲上去再说。

在驱逐舰火炮的准确炮击下,德军海滩的工事一个个被摧毁。

此时,英军战斗机也飞来,但因敌我距离太近,它们不敢投弹射击,只是指引军舰火炮。

最终,到了中午,滩头的德军工事全部被摧毁,只剩下峭壁上的暗堡还在顽抗。

已经有一个连的美军,爬上峭壁。它们惊讶的发现,原来德军155毫米炮竟然是木头模型。

幸亏是模型,不然这17艘驱逐舰早就被摧毁了。

双方激战到黄昏,美军才勉强消灭峭壁的德军,部分德军举白旗投降。

美军由此大体占领奥马哈海滩。

一天激战,美军仅仅战死的就有2000多人,伤亡总数高达5000多人。

在这么小的滩头,付出这么巨大的伤亡,在美军 历史 上是没有过的。

相反,面对美军2个师的攻击,奥马哈德军仅有第716海防师的1个团个第352步兵师的1个团。这2个团德军都是很垃圾的部队。

《拯救大兵瑞恩》只是侧重了登陆部队遇到摊头阻击的血腥场面,但是登陆前的各种支援和保障战火早已在登录前打响,一样的血腥和惨烈。

真实的战场就是那样,只不过惨烈程度是任何影视剧所无法展现出来的,即使是最好的导演、最棒的演员、最真的3D和巨额的资金投入。《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可以说改变了传统战争题材的局限,场面火爆而又令人窒息和恐怖,尤其是开始的近15分钟的抢滩登陆场面。

其实在盟军对诺曼底进行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前夕,由美军第101空降师组成的空中突击部队在登陆发起前已经先行空投至诺曼底后方,对德军重要目标以及对登陆摊头部队构成威胁较大的德军重火炮阵地进行了突袭和攻击,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兄弟连》,这就是对于登陆前的支援和准备作战。

空中力量对于诺曼底登陆地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和障碍清除,庞大的盟军混合舰队也利用大口径舰炮对德军工事进行了持续的打击,但是很多坚固的永久性德军碉堡和隐蔽阵地却无法被彻底消除,所以盟军在登陆时也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和惨烈的牺牲。

《拯救大兵瑞恩》所刻画的诺曼底登陆的场面就是一场美军所倡导的立体突击作战,其战略意义非凡,可以说决定了整个二战的胜利进程。

《拯救大兵瑞恩》中百分之九十九的镜头符合军事常识,这部影片也是战争片中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电影中对于战场的还原可以说非常精到。下面先放出四张 历史 照片和电影截图作对比。

登陆艇 历史 照片

电影中的登陆截图

盟军被压制在海滩上的 历史 照片

电影中德军使用机枪屠杀海滩上的盟军士兵

影片开头展现了诺曼底登陆中损失最为惨烈的登陆场,以奥马哈海滩的可能性为大。事实上的奥马哈海滩似乎比电影中还要残酷,短短的海滩之上,盟军损失了两千五百人。

影片一开头军士长就向大家普及了战场上不扎堆的原则。几个人挤作一团,正好成为德军机枪的靶子,而分散机动的士兵更难被敌人的火力命中。即便命中,效率也不会很高。

主角老汤继续给大家普及知识,千万不能让枪口灌进沙子,否则打不响事小,炸膛可是后果很严重。实战中由于嫌配发的防水袋使用不便,很多士兵会用避孕套在枪口附加一层防水。

子弹射入水中杀伤美军士兵这个镜头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科普节目都会宣称子弹射入水中之后,由于水的阻力远大于空气,所以几乎无法对人造成伤害。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水并不深,士兵可以说是贴着水面,机枪子弹入水之后仍然残留动能,足以将士兵打伤流血。而影片中士兵死亡是因为受伤之后加上身上的装备沉重,溺水而亡。

这个细节非常精到,子弹射穿军医的水壶打伤了他的屁股,注意,此时水壶里流出来的是清水。下一个镜头才转为血水流出,充分考虑了血液通过水壶破口渗入的时间,精妙至极。

这个摘了头盔,一瞬间就被爆头的士兵,生动表现了战场上的残忍和无法预测。

当然符合,拯救大兵瑞恩在很多地方都严格的参考了当时的 历史 事实,因此该片才会让众多观众第一次观看该片时就被深深震撼。

当时的二战时期,登陆装备水平非常落后,而且通讯、支援等方面完全无法和如今相比。在登陆之前,盟军已经做了很多情报工作,大致搞清了德军的布防情况,并对一些重点目标进行了打击,但是这并不代表登陆部队就能轻易拿下滩头阵地。

德军当时已经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盟军不可能全部摧毁,像机枪掩体等目标,自然很难让舰炮、飞机去消灭,只能让上岸的步兵夺取。为了增加盟军登陆的难度,德军部署了大量雷区、抗登陆障碍物等,延长盟军的进攻距离。

而且德军的重火力盟军很难清除干净,德军部署在后方的火炮可以精确的打击到滩头,再加上守在工事掩体的德军的攻击,盟军自然伤亡十分惨重。至于能够直接伴随登陆部队的两栖坦克等装备,由于当天海浪太大,很多两栖坦克刚下登陆艇就沉没了,

至于空袭,盟军已经进行了多次空袭,登陆之前还有舰炮打击,而登陆开始后为了避免误伤,炮击已经停止,空袭也重点以打击德军后方为主,避免德军支援赶到,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登陆部队只能依靠自己去拿下滩头,开辟滩头阵地了,面对德军的防守自然伤亡惨重。

《拯救……》也好《诺曼地》包括《士兵日记》等等的二战影视剧,他们的导演和编剧所拍摄的每一段落都是以最贴近和还原那段最悲壮的 历史 ……

而并不是以"神剧"的想象力去胡编乱造,可能个别的"镜头"的确采用了电脑合成,(如伞兵在空中),但,其真实还原了当其时 历史 真实性的一面,剧中更不会出现那些夸张的手法去取宠于某些人和事(如飞镖打坦克,魔术弹射飞机或更离谱的空中飞人闪子弹等等的神仙剧)

好莱坞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真实地再现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残酷场面,被许多参加了战争的老兵所推崇,也被全球军迷津津乐道。

开头镜头里有子弹射入海水中,能看到子弹在海水里划出一道道弹痕,钻入人体,绽放出朵朵的血花。很残酷,很血腥,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实际上这不符合现实。

国外研究者使用一挺被称为希特勒“打字机”的MG42,近距离朝着玻璃水槽射击,观察到子弹入水后其动能快速衰竭。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子弹以每秒数百米的速度进入水中,受水的影响 ,会很快失去平衡翻滚,想在水中长距离走直线几乎是不可能的,直线前进的距离通常不超过1米。

这也是军队中的蛙人需配备专用的水下步枪的原因。

军事不是我的专业,无法正面回答这个提问,但在 汽车 体验过程中,我把诺曼底每个登陆场,都走了一遍,说几句感受。

很早以前就读到一些文章,说美军负责的奥马哈海滩是峭壁,德军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对美军大开杀戒。

当我来到奥马哈海滩时,才发现,国内有些文章恐怕是想当然的作品。奥马哈海滩只有东西两端是高地,中间是长达数公里的开阔而平坦的海滩,纵深数公里也基本是平原。如今,海滩东端的高地上是美军墓地,西端高地旁有个水泥工事,我怀疑,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开篇处那段生动的描写,没准儿指的就是这儿。

继续往西走大概七八公里,到了一个叫奥克的地方,才有一处真正的峭壁,美军在这也吃个苦头,但此处并不是主攻方向。

其实,英军负责的黄金海滩附近,也有高地。但他们遇到的阻力小一些。据我在当地纪念馆所见,给美军带来很大伤亡的,主要是驻守奥马哈一带的德军战斗力比较强,不像黄金海滩、朱诺海滩等都是杂牌部队。

有趣的是,美军在诺曼底遇到两个极端,他们负责的尤他海滩几乎没什么防守,顺利登陆。

有点差别,不过不太大。还是要看纪录片。

根据回忆录,只有奥马哈一个海滩遭到猛烈的岸上火力射击。原因之一也是登陆的装甲车等装备沉没损失,缺乏火力支援。由于海浪,大部分人必须涉水几十到一百米上岸,为此甚至丢弃武器以避免被淹死。在海岸浅滩的人也是建制混乱。

如果组织有效,车辆不损失,风浪没那么大,不会只能被动挨打。在确认的伤亡人数里,du hoc岬角伤亡156人,尤他海滩伤亡197人,金滩1000人,朱诺滩961人,剑滩1000人,奥马哈滩2000人。诺曼底盟军伤亡1万人以上,确认死亡4414人。

战争中总有运气差的。大兵瑞恩家运气差,瑞恩运气好。

登陆作战自古有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登陆作战中,登陆的一方都是在无抵抗的情况下进行,在原来,水路运输的运动速度要比陆上运动速度要快的多,所以经常是那边已经上陆多时了,这边的人马还在气喘吁吁的赶路。

不过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地面交通通过使用火车 汽车 等交通工具,在运动速度上第一次超过了水路,而且随着电报,无线电一类的通讯设备,抗登陆一方对于登陆一方的反应速度也空前的提高,这样抗登陆一方第一次占据了优势。这一点的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加利波利战役,协约国军队被土耳其军队堵在登陆场无法动弹,最后只能撤军。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就是通过这一战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到了二战时期,经过一战二战间的研究,并且通过几次登陆战的实践,盟军开始筹备在诺曼底登陆,应该说诺曼底登陆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战役,以后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战役了。

对于登陆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敌军设防的情况选择登陆地点,可以避开敌军严密设防的地段,这是进攻一方所有的主动权,防御一方没有这个,不过如果防御一方的反应迅速,也是可以打得进攻一方动弹不得,对于登陆一方来说,毕竟后边就是水,运输补给都要比抗登陆一方困难,所以登陆一旦开始,就必须迅速打开突破口,并且尽可能的扩大登陆场,任何被困在海滩的行为都是在自寻死路。

回到大兵这部电影,大兵是战争片的里程碑,在此以后的很多战争片都有一些模仿大兵的地方,比如用手提摄像机,使电影看着比较摇晃的感觉。对于战场的描写还是比较真实的,当然这个故事描写的是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的作战行动,奥马哈海滩是当时盟军登陆的5个地段中,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我觉着比较符合。登陆之前士兵的紧张神情,上尉手的抖动;登陆之后枪声爆炸声之中的神情恍惚,目瞪口呆,别人说充耳不闻,都很符合心理学上的说法。德军机枪的轰鸣,对人员的杀伤,子弹在水中的痕迹,都很好的表现了机关枪那强大的杀伤力。不过有个地方一直觉着有点奇怪,美军阻击手一枪下去整个沙包掩体都毁坏了是不是有点夸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