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生平

如题所述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

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
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
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

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

点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7
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9
生平简历(秦始皇)
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首位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创立了“皇帝”的尊号,称始皇帝。
纪年
公历
年龄
秦始皇行踪及主要事件
昭王48
前259
1
正月,嬴政生于赵都邯郸
50
前257
3
秦国围攻邯郸,子楚(嬴政之父)与吕不韦合谋逃离赵国,返回咸阳
孝文王元
前250
10
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嬴政由赵归秦
庄襄王元
前249
11
子楚即位。吕不韦任丞相,封文信侯。灭东周
2
前248
12
秦将蒙骜攻克魏国高都、汲,占领赵国榆次、新城、孟狼等37城
3
前247
13
5月庄襄王死,政即位。骊山陵开始建设
秦王政元
前246
14
吕不韦以相国身份执政
6
前241
19
《吕氏春秋》完成
9
前238
22
赴雍举行加冕仪式。后宫事变,嫪毐一门被抄斩。
10
前237
23
罢免吕不韦,嬴政亲政。李斯力谏,撤回逐客令
12
前235
25
吕不韦自杀
13
前234
26
秦军攻赵,韩两国
14
前233
27
韩非出使秦国。李斯、姚贾陷害韩非。致使韩非于幽禁地云阳离宫自杀
17
前230
30
内史腾攻入韩都,俘虏韩王。韩灭
18
前229
31
秦军攻赵
19
前228
32
秦军攻破赵都邯郸,赵公子逃亡代郡。嬴政赴邯郸活埋太后一族亲属。赵灭
20
前227
33
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嬴政,失败。
21
前226
34
攻入燕都,燕王逃亡辽东。开始进攻楚国
22
前225
35
灭魏
23
前224
36
准备总攻楚国
24
前223
37
攻陷楚都,俘虏楚王
25
前222
38
吞并长江以南的楚国领土。辽东燕国余党被灭
26
前221
39
齐国降秦,齐灭。六国尽灭,统一天下。号始皇帝,改“命”为“制”,“令”为“诏”,皇帝自称“朕”。全国设36郡,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轨和货币。没收天下兵器,迁12万户富豪于咸阳
27
前220
40
到陇西、北地巡游。造信宫。修建自咸阳通往各地的驰道
28
前219
41
巡游天下。于泰山封禅、刻名立碑。派徐福往东海蓬莱求仙药
29
前218
42
东巡中,张良在博浪沙以巨石狙击嬴政,未遂
31
前216
44
于咸阳遇袭
32
前215
45
赴碣石刻碑。蒙恬驱逐匈奴,开始修筑长城
33
前214
46
征服南越。设立南海,桂林,象郡
34
前213
47
李斯建议焚毁除秦记、医药学、占卜和农艺技术以外的其他书籍
35
前212
48
开始营建阿房宫。坑杀儒生460余人,长子扶苏劝谏,被贬到上郡蒙恬军处
36
前211
49
出现所谓“祖龙将死”的传闻,预示秦始皇的死
37
前210
50
携次子胡亥巡游天下,病死沙丘。赵高与李斯合谋逼死扶苏,拥立胡亥。葬嬴政于骊山陵。蒙恬被迫自杀.
秦始皇子女下落之谜
秦始皇有多少子女,秦始皇死后这些子女下落如何,几千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四人。有史书说秦始皇有12个儿子,史书中还有秦始皇第10个女儿被杀的记载,这样看来,秦始皇至少有儿女二三十人。据专家考证,秦始皇共有子女33人。秦始皇的33位子女,除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32人皆死于非命。长子扶苏被篡改的遗诏赐死,胡复称帝后,怕其兄长不满而残酷杀戮他们,史书记载的有,将"六公子戮死于杜",将十二公子杀戮于咸阳市。公子高准备逃跑,又恐家属被族,只好上书,请求为秦始皇殉葬,胡亥准其请求,公子将闾昆弟3人,被迫"拔剑自则,胡亥不仅处死了他所有的哥哥,对其姐妹也不放过,史书记载:胡亥将"十公主戮死于杜"。就这样,胡亥为保住自己的皇垃,残酷地杀害了自己众多的兄长姐妹。
近年来,秦陵考古的新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线索。1976午10月,在秦陵东侧上焦村附近发现了一组陪葬墓群,共17座,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其中8座,8座墓中各有一棺一停;其中7座墓中各有人骨一具,五男二女。一座墓中,棺内只有一把青铜剑,未有人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棺中尸骨非常零乱,有的躯体与四肢相分离,有的头骨与躯干相分离,有的头骨上有箭头,这些现象表明墓主系非正常死亡。但同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墓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富,计有金、银、铜、铁、陶、玉、蚌、贝、骨、漆器及丝绸残片二百余件,这种规格说明墓主人是有一定身份的。这些有一定身份而又遭到残酷杀害的墓主都葬在陵园附近,说明他们必然与陵园陪葬有关。这使人联想到被残酷杀害的秦始皇子女。在发掘过程中,人们在墓坑里还发现了挖墓人烤火的遗迹。这说明当时天气很冷,这与胡亥诛杀诸公子的时令相吻合。因此,专家分析,这些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女,在发掘中还发现了两枚私印,一枚“荣禄”,出土于男性墓中;一枚印文为“阳滋”,出土于女姓墓中。如果惟断正确,则“荣禄”是秦始皇儿子的名字,“阳滋”是秦始皇女儿的名字。随着挖掘深人,人们将取得更多的证据,到时秦始皇子女下落之谜有可能被彻底解开..
第3个回答  2006-10-17
壹●前言
从古至今,朝代的替换、互相残杀,为的就是争求「皇帝」这个位子。
说到皇帝,就不禁另人想起创始者是谁,当然就是「秦始皇」。
现代的人对於他的生平有赞赏但也有批评,他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是非常大。
他传奇的一生,十三岁登基到五十岁驾崩,这之间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呢?
这位历史性的人物,中国史上第一位皇帝,真的值得我们去探究。
贰●主文
一、 生世(注一)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生世是后世所疑惑且深为探讨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
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
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是秦
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作为秦国的质子到赵国,看见吕不韦的一个小妻,因为喜
爱就娶了她,生下始皇,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生下来名为政,姓赵
式,史记简单的说明秦始皇的生世,让后世充满疑窦及推测,有一说法,吕不韦
为了控制赢异人,吕不韦先娶了邯郸绝世美女赵姬,等到她怀孕,吕不韦邀请赢
异人到家欢宴,故意介绍赵姬给赢异人认识,赢异人看到赵姬神昏颠倒,请吕不
韦把赵姬送给自己,吕不韦假装大发雷霆:『怎麼,朋友妻,不可欺!』闹了一
阵子,仍把赵姬送给异人,赵姬怀孕一年,生了一子,就是秦始皇,就赵姬后来
淫乱的生活,不禁让人生深深怀疑,秦始皇的父亲除了吕不韦,庄襄王还是另有
他人。
二、 性格(注一)
秦始皇的性格,是残酷且独裁的又好大喜功。其实,这只是他人格的特质之一而
已。而他的性格和早期未及帝位时有相当关系。因为其实身世不明,到底是否为
子楚之亲生儿子,使得他及赵姬遭受许多屈辱。幼时缺父爱,即位时又无实权,
而导致他性格冷酷,苛刻寡恩,造成了这个独裁者,亦造就了日后诛杀所有曾和
赵姬有仇之人。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
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史记.秦始皇本纪》)。尉缭说:「秦王缺
乏仁爱,而有虎狼之心,穷的时候可礼让下人,得志时也轻易的吃人,不可和他
长久往来。」我们可以看到,当秦始皇未发达时可以忍受尉缭,茅焦激烈的言语,
统一后,就来个「焚书坑儒」,一口气杀尽四百六十个欺骗、攻讦他的人,亦可
以表现出他人格偏激的一面。此外,当他得知赵姬和毐的关系且已有二子,他狠
心的将赵姬二子掐死,亦显出其性格上残酷的一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断的
出游,劳民伤财,这是他人格的阴暗面。但若就他的政绩、改革及施政,使人看
出他乃一个胸怀大志、且具有高度智慧的人。
「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
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此上乃说明秦始皇勤於
政事。而造就了其五帝三皇都未及的政局。由此可见到他对於治国积极的态度。
但也因他太过急躁,於短短的十来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在秦始皇当政的十
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三、政治(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01.提高帝王尊严:嬴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
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他又提出『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
主便称为『皇帝』,嬴政则被叫做秦始皇(前二二一 -- 前二一零)。此外,又用
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最高统治者之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
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
02.厉行中央集权:秦始皇在中央政府内设丞相、太尉与御史大夫,分管全国之
政务、军事及监察,谓之『三公』。另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
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九卿』,负责政府各部门工作。丞相等各自向皇
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另又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之官员均由皇帝
任免,无权世袭。
三、废封建置郡县
秦自商鞅变法后,即逐渐推行由国君直接控制之郡县制。消灭六国后,始皇又采
取廷尉李斯之见,不再重行封建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每郡下辖若干县,县下尚有其他基层组织,郡县长官亦
由皇帝任免。
四、加强基层统制
秦统一全国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之户籍与连坐法,以五家为『伍』(设伍
长),十家为『什』(设什长),其上又有里、亭、乡等。通过郡、县、乡、亭、
里、什、伍的层层控制,皇帝可将其统治真插至乡间里闾。
五、实施严刑峻法:秦朝在秦国原有的法律基础上,修订了一套严密之法律,颁
行於全国,始皇 『专任刑罚,躬操又墨』(《汉书•刑法志》),『乐以刑杀为威,……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四、军事(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01.销毁兵器:为防止六国遗民之叛乱,始皇下令将天下兵器聚之於咸阳,『销以
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延宫中』(《史记•秦始皇本纪》)。
02.夷平险阻: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
即将原来六国於险要地带修筑之城郭、关塞及堡垒,一律加以拆除,以防止封建
割据之再现。
03.移民戍边:把民众数十万迁徙至北部河套及南方五岭一带,以加强边防、开
发边疆。
04.普遍徵兵:规定凡十七至六十岁男子均须服兵役。守边一年者称『戍卒』,守
京都一年者称『正卒』,赴县听差者称『更卒』。
五、修筑长城:秦始皇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筑
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传》)。
五、经济(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01.迁徙豪富:将六国旧贵族及富豪十二万户迫迁咸阳,另有一部份则徙之於巴
蜀、南阳等地,使他们离乡背井,可便於监视,又可促进首都等地之繁荣。
02.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
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单位曰镒(二十两);铜为下币,以半两钱为单
位。
03.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
轻重之标准,并於其上刻写统一度量衡之诏书。度的单位是分、寸、尺、丈、引
等,量的单位为合、升、斗、斛,衡的单位有铢、两、斤、石等。
04.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
买卖。统一全国后,秦室更加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强本(农业)抑末(商业)。
始皇之琅邪台刻石明载『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公元前
二一六年,又颁令『使黔首自实田』,让占有土地之百姓呈报占田数并纳税,正
式承认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六、交通(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01.统一车轨:秦时统一规定车宽六尺,实现了『车同轨』,改变了战国时各地车
轨宽窄不同之状况,一车可通行全国。
02.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筑宽阔一律之驰道,道宽五
十步(六尺一步)。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
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秦始皇曾沿著新修之驰道,多次亲巡全
国各地、四处勒石纪功。
03.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河南汴河)作为水路枢纽,通济、汝、淮、泗诸水。
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令史绿监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七、文化(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01.统一文字:战国时期,『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瀳,衣冠异制,言语异
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始皇乃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
成小篆,在全国通行。后程藐又简化小篆成隶书,亦在秦代流行於全国。
02.统制思想: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实行了严厉之统制,如颁布
禁书令,大肆收缴焚毁书籍,又坑杀非议朝政的儒生四百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八、对外(注二)
公元前 221 年 -- 前 206 年
秦始皇於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复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中国版图大定,
西自陇蜀,东至辽东,北起大漠,南抵南海,形成后来中国疆域之基础。
01.北伐匈奴:匈奴系中国北方边境上之古老民族,分布於今蒙古大草原上,它
一向从事游牧,以强悍和骑射著称。战国末年以来,匈奴时常南侵,威胁到燕、
赵、秦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故北方边境诸国均各自修建长城以御防之。
秦统一中国后,公元前二一五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
略取河南地,……西北斥逐匈奴』(《史记.秦始皇本纪》)。接著乃在燕、赵、秦
旧长城之基础上,加以增筑,连结成一条长达五千余里的所谓『万里长城』。是
为古代中国及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02.经略百越:百越乃古代中国南方越族之泛称,包括『扬越』(长江中下游)、『於
越』(江浙一带)、『瓯越』(浙江沿海)、『闽越』(在福建沿海)、『南越』(广东一
带)、『雒越』(广西越南一带)诸部。在全国统一之前, 秦已逐渐征服瓯越、闽
越等,并设置会稽、闽中二郡。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遂著手开辟岭南之事业,以
征服南越、雒越。他『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 解甲弛弩,……
以与越人战』(《淮南子.人间训》)。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在南越、雒越之地
建置了南海、桂林、象等三郡,并随即遗数十万人南徙,以戍五岭,与越杂处。
参●结论
不管社会对秦始皇的评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对中国的贡献非常之大。
他使得现今的我们免除了度、量、衡等烦恼,也统一文字、让我们不必去学习一些不必
要既复杂的文字。
或许他对人民的杀戮以及焚书坑儒等过份的事,使我们感到他的暴政。
但历代以来的皇帝有哪个不曾有过这类的事呢?
想想汉武帝时的「蛊祸」害死了数十万人、明清朝代以来的「文字狱」等等,不也为了
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杀了无辜的善良老百姓。
或许我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秦始皇」的整个生平,不能单单只看他的暴政部分
而以偏盖全。
肆●引注资料
注一、((探讨秦始皇))http://home.pchome.com.tw/life/wjzpw/firstking/tfk.htm
注二、((秦始皇政绩))http://home.pchome.com.tw/life/wjzpw/firstking/wfk.htm
PDF created with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http://www.pdffactory.com
第4个回答  2006-10-17
秦始皇
(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