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辈人为什么容易溺爱孩子

如题所述

第一, 由于特别的爱而产生的“不一般”意识。
客观地说,婴儿都应是差不多的,在妇产科医生看来所有的婴儿都一样的。但在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眼里,自己的孙儿或外孙儿却很不一般,怎么看怎么都好。这本来是人之常情,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嘛。但隔辈人这种由于特别的爱而形成的“不一般”的意识很容易成为溺爱孩子的思想基础。总觉得孩子不一般,所以对孩子也就应该特殊一些。于是,不仅吃穿用都要不一般,就连睡觉和哄逗也要不一般。也许就是在隔辈人大展其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溺爱孩子了,而我们自己可能还浑然不知。
第二, “亏欠”和“补偿”意识。
时代在前行,经济在发展。从物质生活条件看,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过去比较差的现在非常好了……这使得做长辈的隔辈人容易把过去的没有看作是自己对儿女的“亏欠”,如今有了、好了,就想把今天所有的“有”和今天所有的“好”,都给予第三代,从心理上讲,是一种“补偿”。这样的亏欠和补偿心理很容易让隔辈人在第三代人的物质消费上过度随意和奢侈,要什么给什么,形成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溺爱。
第三,怕担不起责任的畏惧心理。
国人都知道“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从一般意义来说,隔辈人多是帮着子女带孩子,孩子的父母是教育孩子的责任人,隔辈人由于担心自己负不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害怕管得对不对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让子女埋怨。所以,隔辈人带孩子一般都定位在帮助上,孩子教育的问题主要依靠孩子的父母。这样一来,隔辈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就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照顾好小孩子的生活作为了自己的主要责任,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生活需要,并且尽力以哄为主让孩子高兴,较少管教孩子,尤其较少严厉管教孩子。
第四,有闲有钱有耐心但不一定有科学育儿知识。
因为老了所以比较有闲,特别是已经退休的隔辈人,更是可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爱孩子上了。而且,经过多年的修炼,老同志们性格成熟多了,有了充足的耐心来应对孙儿们哭闹和折腾。因为多年的积累,隔辈人大多都有些支付能力,加上自己也不想再穿什么吃什么讲究什么,可以给隔辈的孙儿们买这买那。这三个因素给孩子带来的是更加受关注、更加不受约束和各种要求更加容易得到满足的环境。而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带自己的儿女时并没有花这么大心思,这么大精力,我们带孩子的知识和经验真的不足。这样就更容易把隔辈人带孩子的条件演变成溺爱孩子的环境。

针对上述原因,要在关爱孩子成长的同时避免出现溺爱的问题,主要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树立一颗平常心,第二是要把握适度原则,第三是要加强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学习,第四是要经常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育儿实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