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之死》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爱玩弄政治随意贬低忠臣

如题所述



唐太宗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是一个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皇帝。首先,他懂得与民休养生息。初唐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大好局面;其次,他的物质生活相对简单。在他统治时期,王室的奢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如果我们想想唐太宗的道德有多高尚,那真的很浪漫。


郭的一本书讲了很多唐太宗玩弄权术的故事。徐茂公是瓦岗军的重要谋士,他为瓦岗军的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失败后加入了唐朝。这个人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他是平定突厥的主力,使北方稳定了十几年。一方面,李世民非常赏识徐茂公的才能,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兼兵部尚书;另一方面,他对徐茂公怀有戒心,表现出善良和压抑。


一天,徐茂公突然病得很重。医生开的药方中有一个是胡子灰。为了治愈徐茂公,李世民立即剪掉了他的胡须,交给了医生。发肤,受父母影响,皇帝关心英雄到这种地步,徐茂公想不感动都不行。病后跪下磕头,额头打血,进了李_世民。李世民挥手说,来吧。我是为了我的国家。谁让你这么重要?然后,李世民离开了徐茂公去喝酒。三杯酒下肚,他就开始“照顾酒后孤儿”:“我看这是个年轻的孤儿,没有容易的工人。”大众没有把史弥留在过去。你失去我了吗?”听了这话,徐茂公更加感动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激动,他竟然“从牙缝里流血”。后来,当徐茂公喝醉时,唐太宗脱下他的朝服,亲自给徐茂公穿上。


然而,唐太宗对徐茂公并不总是那么好。唐太宗知道自己的儿子李治身体虚弱,就免去了没有过错的徐茂公的迭州刺史之职。唐太宗向李治解释说:“他很聪明,但如果你对他忘恩负义,你可能不会相信。如果我现在做,我会立刻做。我死了,你就当它是仆人,放它走;如果你环顾四周,变成了杀人的耳朵!”幸好徐茂公经历官场,知道唐太宗的心思,接到命令,马上去了新的岗位,才避免了死的灾难。


从表面上看,唐太宗起初确实是徐茂公的密友。这个官员让你成为一个国家最有活力最开放的国防部长。他有调动军队的权力,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对你来说,感情是“最深”的。为了治好徐茂公的病,李世民剪掉了胡子,徐茂公喝醉了,自己穿上了皇家的衣服。然而,唐太宗对徐茂公再好,其实也是一种政治策略,与他内心的真性情无关。唐太宗为了皇室的利益,可以善待臣子,无微不至地笼络他们。同样,出于这种兴趣,他可以无视游戏的基本规则,随意降职臣子。唐太宗对魏徵的态度也是如此。当年,魏徵对唐太宗提了许多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听了他的话,还留下了一句名言:“以铜为镜,能使人衣冠端正;以史为鉴,可以解释兴衰;以人为镜,可以说明得失。”然而,他内心并不真正喜欢魏徵。有一次,唐太宗从朝鲜撤退后,说了一句狠话:“魏徵每次去朝鲜都扫我的脸,我早晚要杀了他!”魏徵死后,他下令放下魏徵的墓碑。


皇帝没有真正的气质。原因很简单:皇帝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可以轻松调动世界上的人力物力为家族服务。没有人不羡慕他。所以皇帝对待自己的位置总是小心翼翼,怕一不小心就被别人抢走。正因为如此,皇帝除了自己,谁也不能相信。他所谓的对臣子的“真情实感”,不过是一场政治秀,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


[/s2/]延伸阅读:贞观之治的真相:李世民享用了很多隋朝遗留下来的食物。


“贞观之治”是中国人永远思考的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安居乐业,载歌载舞,帝王温良,官员兢兢业业,米缸里装着取之不尽的小米,田野里种满了青菜.简而言之,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这样一个接近传说的美好时代,所以他自然占据了中国帝王排行榜的首位。但这一切只是一场骗局。


隋文帝即位时,全国人口为400万,杨迪即位时,全国人口为890万。就一家六口而言,全国人口不少于5000万,这是唐朝才达到的。隋朝九年,耕种土地1944万公顷,其中5585万公顷用于重大事业。然而,唐天宝14年只耕种了1430万公顷土地。杨迪登基时有890万户,唐太宗去世前有380万户。国力的差距可想而知。


隋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最著名的有罗星仓、罗惠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储存了超过一百万石的谷物。监军马周经过十一年的观察,说:“隋家负责设置雉口;西京国库也是国家用的,还没有用完。”隋朝灭亡20年,文帝驾崩33年,但当时粮、布、丝都没有用完。1969年,洛阳发现一座隋代粮仓,包括嘉仓遗址。占地45万多平方米,有259个粮坑。其中一个粮坑里有50万斤碳化小米。由此可见隋朝的繁荣。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隋唐之变,两朝之间的战争减少了2000多万人口。战后人越来越少,人心越来越平和,是“贞观之治”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发起了大运河和科举,大运河的劳动导致了隋的灭亡,但这些都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大运河的修建在当时是有益的,而且非常成功。


所以理论上,即使有“贞观之治”,也是隋朝的贡献。


到了唐高宗李志,突然有一天,李志突发奇想,让《尚书高》表演一首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


高诗诗回答:去年人口增长和往年一样是15万。


李治又问:我们国家现在的人口是多少?


高守路:380万户。


李志指出,现在有380万个家庭,贞观统治了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23年的人口增长是360万.不对。贞观初年,总人口不过二十万?


高守说,反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治有点醒悟:隋朝有多少人?


高充实:当时户口总数是870万。


李治惊呆了: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的时候,百姓几乎都被杀光了?李贽想了很久,问,隋朝开埠的时候产了多少粮食?


高适说: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家庭吃50年。


李志惊呆了: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据我所知,贞观之治是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能吃够50年的粮食。


至于这段对话,显然是《子同治鉴》年写的。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八折,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


退一步说,即使唐朝贞观时期的人口没有那么可怕,隋朝也不可能达到50%,也就是说隋朝为他们准备了100年的粮食。


综上所述,历史学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无关。谁让杨迪皇帝回来,谁就在这么少的人口基础上享受“贞观之治”的社会福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