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如题所述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政策法规和技术层面:
1. 政策法规层面:
- 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 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全面的颗粒物监控体系。
-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排污成本。
- 制定并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2. 技术层面:
- 完善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 加强污染物监控系统建设,特别是二次颗粒物的监控。
- 控制燃煤源点源和面源污染。
- 减缓机动车尾气排放。
- 控制扬尘和区域生物质来源。
-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颗粒物排放。
水污染治理措施涉及观念转变、工业污染源防治、生活污水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止:
1. 观念转变:
- 加强水污染知识宣传,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推广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2. 工业污染源防治:
- 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处罚违法排污行为。
- 调整工业结构,淘汰或改造高污染企业。
- 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 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和利用水平。
3. 生活污水防治:
- 建设废水处理厂,确保正常运行。
- 因地制宜选用高效废水处理技术,合理规划排水系统。
- 大力发展废水再利用技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农业面源污染防止:
- 提高农药、化肥的环境危害性认识,科学合理使用。
- 加强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管理,防止环境污染。
- 推广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农药、化肥。
- 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源管理。
土壤污染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宣传监督、调查监测、发展清洁生产和植树造林:
1. 加强宣传监督:
- 提高公众环保和健康意识,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和政策。
-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
2. 调查监测:
-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和评价系统。
- 研究土壤背景值,了解土壤污染状况。
3. 发展清洁生产:
- 推广无毒工艺,控制“三废”排放。
-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净化处理。
- 加强污灌管理,控制化肥农药使用。
4. 植树造林:
- 降低大气污染引起的土壤污染。
- 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
针对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物修复、施用化学物质、增施有机肥料、调控土壤条件、改变轮作制度和换土翻土等。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或消除污染,促进土壤自净能力。
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环境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