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古辨盗文言文启示

如题所述

1. 文言文陈述古辨盗有什么启示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

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

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

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

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非勇也。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

2. 陈述古辨盗启示

这是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县。当时有家富户丢失了一些财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极其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派人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嫌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非常严肃,祭祀完毕后用布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中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带着那些嫌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布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就检验他们的手,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露出来了——他是担心摸了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人就承认了。

3. 陈述古辨盗的道理

唔,陈述古是抓住了盗贼做贼心虚的心理,通过"墨钟有灵"辨认出盗贼。

这是译文:

陈述古字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县。当时有家富户丢失了一些财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哄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极其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派人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嫌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非常严肃,祭祀完毕后用布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中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带着那些嫌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布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就检验他们的手,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人的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露出来了——他是担心摸了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人就承认了。

4. 文言文:《摸钟辨盗》的启示

陈述古密直,主管建州浦城县的时候。

当时,有家富户被盗,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小偷辨认出来。”

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祭祀它,把囚犯们引到钟的前面,当面亲自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是小偷的一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帷幕把钟围起来。

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过了许久之后,带领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帷幕里去摸钟。摸完之后检验他们的手,每个人手上都有墨水,只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

审讯他,这个人就承认了犯罪事实。原来是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5. 陈述古辨盗译文

陈述古辨盗

陈述古密直,知(1)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2)盗者。述古绐(3)曰:“某寺有一钟,至(4)灵,能辨盗(5)。”使人迎置后阁(6)祠(7)之。引囚立钟前,谕(8)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9)祷(10)钟甚肃(11),祭讫(12)以帷(13)围之。乃阴(14)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15)。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字词注释】 (1)主管 (2)不知道哪个是真的(3)哄骗(4)非常 (5)小偷 (6)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7)供奉 (8)告诉 (9)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10)祈祷 (11)恭敬 (12)完毕 (13)围幕 (14)暗地 (15)服从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①盗者。述古绐②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③。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④祷钟甚肃,祭讫以帷⑤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唯一囚独无墨,讯之即服。盖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诗文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述古)就欺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强盗辨认出来。”于是,陈述古就让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放到后阁供奉着。接着,他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不是小偷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如果是小偷,那么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地里派人用墨汁涂钟。很长时间之后,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他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述古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于是真正的小偷显现出来了——是担心摸了钟它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经过审讯,这个小偷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望采纳 谢谢了

6. 《智破盗窃案》古文的译文

智破盗窃案 《梦溪笔谈〉【译文】 陈述古在福建省浦城县做知县时,当地发生了一宗盗窃案,抓住了一些嫌疑犯,却不能够确认谁是真正的窃贼.于是他心生妙计,故意声称有一座庙里的钟非常灵异,能识别盗贼.凡是盗贼摸了,它就会发出声音.他派人把那口钟迎到官署后面的阁上,还把疑犯带来,故意在他们面前说:不是盗贼,摸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若是盗贼,摸它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说完以后,还装模作样,带领县衙内的大小官员庄重的祭祀一番,然后用布将钟围住.他让各个疑犯逐一伸手去摸.每人摸完之后,他不是检验钟是否有声,而是查看各人的手.因为他事先偷偷派人将墨涂在钟上,真正的罪犯由于害怕钟真的会响起来,所以根本不敢碰那口钟一下,自然手上没有墨痕. 【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蒲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神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 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惟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