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常识有趣的蚂蚁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1. 中班语言《蚂蚁你是小可》教学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1、对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是否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有理可据、细腻,否则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灌”在学生头脑中,而留给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2、对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目标中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对难点知识无法突破,其结果是学生渴望得到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不懂的知识还是不懂,该掌握理解的知识没有拓宽加深,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3、对学生的知识、心理状态是否了解。老师要深入学生实际,掌握学生的知识动态和心理动态,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从而一笔带过,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成长。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1、讲授的知识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学科都有着严密逻辑性,首先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错,推导要严谨、要有理论根据,使学生信服,层次之间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词意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书写端庄大方,切勿潦草。
2. 中班小蚂蚁做客反思
《小蚂蚁》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一群小蚂蚁勤劳快乐的生活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蚂蚁可爱,勤劳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蚂蚁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读本的重点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并学习利用图画线索预测故事内容。难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画中蚂蚁的动作并结合肢体演示、游戏等手段学习和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喜欢阅读这个故事,感受小蚂蚁的快乐生活。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首先做了课前经验准备:对蚂蚁的体态特征、生活习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一)、导入活动:歌曲表演《蚂蚁搬豆》引出小蚂蚁。(二)、图画阅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预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三)、总结分享。

在活动的设计上,基本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结合教学设计示例和指导要点开展活动。在导入活动中,回忆讨论了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读本学习和阅读,孩子们兴趣很高,孩子对于小蚂蚁还是很感兴趣的。

在阅读图画环节,学习第6、7页时,在学习动词时应让孩子多模仿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撑、摇这两个动词。后面两页对画面信息观察不到位,需要进一步的提示和引导。
3. 小班的园园和蚂蚁的故事教案与反思
设计背景

散步时一个大箱子挡住了去路,我不急着搬走,想看看孩子们怎么处理。孩子一个一个的跳过去,有一个孩子被拌倒了,后面的一个孩子就用力的推,可怎么推也推不动,几个孩子就一起推才行,为了让孩子们更深的认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我选择这节课来上。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提高学习儿歌的兴趣。

2、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难点: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蚂蚁头饰、布置三个蚂蚁洞、三个大球。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在自制的“家”里聊天。师:看,外面有什么?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了,我们把他搬进洞里吧!谁愿意去搬?(请一幼儿去搬豆)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一只蚂蚁搬不动豆,我们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让大家一起去搬)

3、分享收获

二、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讨论:一只蚂蚁去搬豆,它搬得动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搬得动?

1、为什么许多蚂蚁就能把豆抬起来呢?

2、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蚂蚁搬豆的事。(老师有表情到朗诵儿歌两遍)

3、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做相应动作。

三、儿歌表演

(请一组幼儿来表演,其他幼儿边看表演边朗诵儿歌)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探究周围世界的途径。 我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游戏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幼儿游戏中探索如何搬豆,使幼儿获得亲身体验,由于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最后让全体幼儿参与儿歌表演,不但巩固了所学儿歌,有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4. 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等)。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3.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

蚂蚁身体结构组合模型、蚂蚁生活习性挂图或投影片、活蚂蚁、昆虫盒、水彩笔、白纸等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它的身体非常小,大家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蚂蚁教师:对,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指导幼儿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教师提问:你们看见过蚂蚁了,谁说一说蚂蚁长的什么样子?幼儿回答:(学生回答通常不全面,不具体)。教师出示蚂蚁挂图,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谈话:你们的回答对吗,要想说清楚蚂蚁长的什么样子,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我们必须仔细看,也就是观察。教师将蚂蚁放进准备的昆虫盒内。教师出示问题:观察蚂蚁时,首先看一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再观察蚂蚁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长有什么,又是什么样的? 将幼儿分组观察:(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分组巡视,了解学生认知情况,并不断提示观察目标和观察内容。)并分组交流、讨论,蚂蚁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小教师应随时提示观察内容,交换意见,为发言做准备。)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教师出示蚂蚁身体结构模型总结:

蚂蚁有大的、有小的、有黑色的、有褐色的。它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胸部较细,长有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分节非常明显。 2.引导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蚂蚁。教师提问:你看到的蚂蚁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画给老师看看?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表现自己看到的蚂蚁。老师示范,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3.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教师谈话:捉蚂蚁时同学们知道了一窝蚂蚁有很多很多只,许多蚂蚁在一起,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看一看这张挂图吧!教师提问:洞内洞外的蚂蚁正在干什么?蚂蚁吃什么?蚂蚁怎样把吃的东西运回窝里去?蚂蚁怎么挖洞作窝的?蚂蚁为什么要打架?蚂蚁发现吃的东西后,怎样让它的同伴知道?幼儿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小结:要想更多地了解蚂蚁的生活平常应多观察。比如用玻璃瓶养几只蚂蚁,在里边放几种不同的食物,看一看蚂蚁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捉几只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捉一只较大的虫子放在蚂蚁窝附近,观察蚂蚁怎样把活虫子杀死,又是怎样把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虫子搬运回窝里去。总之,要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蚂蚁的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三)巩固练习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认识了一种小动物蚂蚁,下面我教大家一首关于蚂蚁的儿歌2.教儿歌: 蚂蚁外形要记住,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在胸部。3.小蚂蚁是很可爱的,它是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以后见了它,要保护它啊!
5. 急求
准备:全班每人做一份小蚂蚁的头饰作为礼物;小纸盒一个,写一些要学习的字,一张纸一个字,然后揉成团放入纸盒中以备游戏用;

过程:一、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小动物也想和小朋友一起来上课,你们欢迎吗?

你们猜一猜它会是谁呢?------

不对,不对,告诉你们,他呀,是一只小蚂蚁,(将一个头饰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但是有一点点胆小,我们一起把叫出来,好吗?----全班小朋友和老师齐声大叫“小蚂蚁”

小蚂蚁谢谢你们给了它勇气,(把头饰带在自己的头上)小朋友,今天小蚂蚁想教你们一首儿歌,想学吗?

好,小蚂蚁可是看着每位小朋友哦,而且小蚂蚁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但是有一小小的要求,表现顶呱呱的小朋友才有的哦。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蚂蚁这首儿歌。带读三遍,师幼一起读一遍

二、儿歌刚好读完后,另一个老师在后面做一个小蚂蚁小声叫(头上也带一个小蚂蚁的头饰):老师,老师----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到有谁在叫老师呀。----老师,在后面

老师:哦,小蚂蚁,你有什么事情吗?

小蚂蚁: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字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可以吗?

老师:小朋友,你们愿不愿呀?

小朋友:愿意 .

通过场景对话引出字宝宝来学习

三、玩游戏加深幼儿的记忆

老师这里有一小纸盒,里面呀有很多的纸球,老师把字宝宝写在了纸球上,等一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把他的小手伸进纸盒中抓出一个纸团来,记住哦,一次只能拿一个。然后打开来,大声的告诉小朋友,写的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揉成团,扔进前面的大大筐中。好不好?

首先是----

四、总结

小朋友,开不开心?

小蚂蚁说,今天小朋友表现很棒,想每个小朋友送一个小蚂蚁的头饰,喜欢吗?---喜欢

好,小朋友排好队,我们上好厕所,再来拿礼物,好不好?
6. 中班早期阅读活动教案小蚂蚁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

歌曲《小蚂蚁》,是一首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味的儿童歌曲。让学生通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它的群体性很强,具有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遵守纪律,遵守秩序,具有吃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也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

歌曲用了赞美的情绪,适合用中速演唱,上下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各有八小节旋律组成,反复强调了小蚂蚁的文明礼貌行为。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7. 《学习小蚂蚁》中班语言下册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阅读和大书阅读相结合理解故事内容。

2、仔细观察画面,尝试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小蚂蚁的动作,初步理解动词“拉、推、搬、抬、撑、摇”的含义。 二、教学准备: 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蚂蚁,了解有关蚂蚁体态特征、生活习性,学习小蚂蚁的律动,蚂蚁头饰,大书,小书,字卡:拉、推、搬、抬、撑、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示蚂蚁头饰,问:“小朋友看今天谁来和我们玩游戏呀?小蚂蚁要搭建一个大舞台,我们和小蚂蚁一起搬木材好吗?”做小蚂蚁律动进教室。 2)、与幼儿分享交流:你们见过小蚂蚁吗?在哪见的?它们在做什么?喜欢吃什么? 2、幼儿自主阅读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群勤劳快乐的小蚂蚁,它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它们在做什么?”用音乐指挥幼儿自主阅读小书。

3、大书阅读 1)、师:你看到小蚂蚁在做什么?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是不是和他看到的是一样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2)师:除了刚才小朋友说的,你们还发现了小蚂蚁在做什么呢? 你能找到那一页吗?小朋友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3)师:老师还发现了。

(补充幼儿没有发现的页面)我们一起去看看。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蚂蚁的动作吗?(出示字卡)大家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动作(边配合小蚂蚁律动的语词)。

4)、师:今天小朋友都很棒,能发现了小蚂蚁搬东西的很多动作,现在我们一起完整地来看看这本大书。教室逐页展示图画,边阅读相关的文字。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小蚂蚁搬运东西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帮小蚂蚁搬木材吧。
8. 求幼儿园教案,两种蚂蚁的对比
没有找到具体的教案,希望这篇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案例:有趣的蚂蚁 教师:屈老师 主题的产生: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随着天气的渐渐暖和,小蚂蚁的出没越来越频繁了,总有一些小朋友在午餐后休息时关注起蚂蚁来。一天,雯雯和辉辉惊奇地发现几只小蚂蚁正在搬食物。

辉辉大声地叫道:“快来看呀,这儿有好多小蚂蚁,它们在搬东西呢。”他的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大家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的问题也接踵而至:“蚂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呢?” “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有几只脚?” ……对于“蚂蚁”的话题一下子成了孩子们讨论的热点。

根据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开始了有关蚂蚁的探索活动。 主题的开展: 实录一:鼓励孩子多途径寻找、收集资料 在活动的前期开展阶段,我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关于蚂蚁想了解些什么,便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到了很多有关蚂蚁的问题。

在大家的一致讨论下,我们决定一起回家找找有关蚂蚁的资料。为了让孩子能多途径地去收集资料,便提出:“你们会怎样收集资料呢?”思维一向敏捷爱动脑筋的静静说:“我让妈妈帮我到电脑上去找找,网上什么都有的。”

喜欢看书,见多识广的真真说:“我家有《百科全书》的书,明天我带来,上面应该有小蚂蚁知识的。”善于表达、我班的“小百灵鸟”雯雯说:“我姐姐有动物的碟片,我去问她借一下。”

连平时不太善于言语,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得不太主动的辰辰这次却非常积极地说:“我回家问爸爸,爸爸知道得多,他会告诉我的。”我班的“小淘气”龙龙说:“我回家仔细去观察小蚂蚁,找找它们的家在哪里。”

…… 我连忙表扬了他们,还奖给这些孩子每人一张小贴纸,并告诉他们如果真的找来,还有更好的奖品。没过两天,蚂蚁的资料越来越多,为以后的探索活动打下了基础。

反思:在收集资料前,通过教师的支持,启发,使孩子们知道了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通道,从孩子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孩子自发学习的需要。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种需要,我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并采用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活动的孩子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并引导他们在集体中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无形中让幼儿彼此间相互取经。 这种形式的交流使能力强的孩子获得了发挥的空间,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与大家分享;能力一般的孩子从能力强的孩子身上了解到收集资料的方法,从而得以借鉴;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产生了学习的愿望,从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投入更大的探索热情。

实录二:有趣的捉蚂蚁活动 近几天,孩子总是在走廊里捉蚂蚁。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提出“想抓蚂蚁”的想法,看到孩子们对捉蚂蚁的兴趣渐浓,我想:该组织一次集体活动,便和孩子们一起从教室的废旧筐里找来许多瓶瓶罐罐。

一到操场上户外,孩子们就自由组织三个一群五个一组的开始了捉蚂蚁的活动。他们投入在了捉蚂蚁的快乐中,还不时兴奋地叫着:“老师,这里有好多黄颜色的蚂蚁”“老师,我捉到大蚂蚁了。”

“老师,看我们捉了好多蚂蚁”……他们把抓住的蚂蚁装进了瓶罐里, *** 室后,许多孩子谈论着捉蚂蚁时的发现,有的找来了放大镜,开始观察蚂蚁。在集中交流中,孩子们自主交流着捉蚂蚁时发现的一些秘密。

雯雯说:“我看到一群小蚂蚁在一起搬一条小虫,它们很团结的。”天天说:“我发现在墙角边有很多蚂蚁洞,我看到蚂蚁爬进去的。”

妞妞抢着说:“大树下我找到了蚂蚁的家,我看见好多蚂蚁正排着队从那个小洞洞里出来呢!” 这时爱动脑筋在任何方面都非常有主见的阳阳大声地说:“我看见小蚂蚁头上长着两根长头发。”我反问道:“那是长头发吗?”平时不爱说话的韵韵说:“那不是头发,叫触角。”

婷婷不解地问:“什么是触角呀?”我也参与孩子的讨论,并提出了问题:“触角用来干什么的?”孩子皱起了眉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多识广的真真说:“我知道,我知道,它的触角是用来说话的,我拿来的书上有的,不信你们来看看。”

结果真真开始有模有样地介绍了起来,使小朋友都了解触角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反思:在组织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当孩子们的要求有价值时,应及时给予大力支持,让孩子在实践操作、观察中发现蚂蚁的更多的秘密,如:蚂蚁的家、蚂蚁搬虫的情景……,同时应成为他们很好的合作伙伴,及时关注孩子们的新发现,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孩子热烈提出各种问题,如:有关蚂蚁触角的问题。

因为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从中相互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使孩子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实录三:我眼中的蚂蚁 随着对蚂蚁的探索不断深入,孩子们开始产生了以各种形式来表现蚂蚁的欲望。

为了满足孩子,同时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我们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多种材料。 活动开始了,只见文文用橡皮泥搓、捏、压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蚂蚁;而倩倩做了一只立体的能站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