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家长”专制的家庭教育制度

“父为子纲”是中国封建社会亲子关系的道德规范。家庭中一般由最高辈分的男子作为“家长”,拥有全家的经济生活大权,居于支配地位,掌握全家人的命运。

因而传统的家庭教育,就是长辈、特别是“家长”对晚辈的教育,“家长”是教育者,晚辈是受教育者,形成“家长”专制的家庭教育制度。

(二)封建“纲常”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思想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是在封建的“三纲五常”指导下实施的教育。其教育的思想内容无不带有浓烈的封建主义色彩,如:“孝道教育”,将正常的尊敬长辈的伦理道德绝对化,以孝道立教,培养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和睦乡里,为官忠于上司乃至天子“君父”的“忠臣孝子”。

这些思想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家作为天下之本,以小农经济作为社会生活重心的产物。它贯穿于我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实施中,将家族利益放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子女视为家庭的私有财产,这种小农意识的思想观念成为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将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成效。

它只能培养谨小慎微、自私狭隘的封闭式人物,我们今天要培养具有宏图大志、视野宽广的现代化人才,必须坚决地屏弃这些封建的思想观念。

(三)知识第一性

知识是文化的一种形式,人们对知识的看法更是受制于国家传统文化。

在封建专制的时候,中国对儒家文化推崇备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甚至乡下的农民对于读书人都有一种盲目崇拜,人们对于那些“满腹经纶、饱读经书”之士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家和唯孝友,养性在读书”这种观念也是深入人心的。

而在今天,由于古代这种官文化的影响,家长对于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有着几乎盲目的崇拜。很多家长都是“知识优先论”的绝对拥护者,家长完全在以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孩子成长的衡量与评价。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孩子就必须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才是这一辈子唯一的出路,因此,孩子们就不得不每天面对大量的卷子,从6岁开始一直到19岁上大学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地做题,还要去跨过“中考”“高考”这两道难关。

家长就围绕着学校的分数转,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孩子每一张试卷的分数,把教育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智力发展,完全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