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让走读是否侵犯

学校不让走读是否侵犯

学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禁止学生走读也属教学范畴内的事。不能从“自主办学权利”,推理出任何事情都属“教学范畴内的事”。“禁止学生走读”,不是办学的必要条件,不是学生入学的必要约束,如果国家法律或教育部的规章条例没有“禁止学生走读”,学校便没有对学生及其家长提出“禁止学生走读”的必然权利。
走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ǒu dú,指对于所填志愿院校,若被录取是否同意以非住校方式就读。走读生来校上课、参加其他课外活动,但不住校。走读等于不住宿。
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学校的做法不违法。住校的好处:1、节省每天往返学校路途时间、生活节奏紧凑,每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上下学的路上,而且和同学一起写作业,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交流!2、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心态不会被社会上或家里听到遇到的各种事情所影响,可以更好的让老师把握学生当前的状态并且及时纠正,如果能做到不带手机去学校就更好了。3、体验集体生活,提高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住校生活中同学之间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分担和考虑他人感受。衣服都要自己洗,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住校的坏处:1、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容易学坏。2、学校宿舍太吵,环境不利于学习和休息。3、不在父母身边,感情疏远。
现实情况下,选择住校的学生还是占多数。毕竟大多数家庭距离学校不可能太近,农村乡镇的学生一上初中就住校,因为太远了,没得选择。
城镇和大城市学校多的地方,有条件的会选择走读,但是多数家长还是愿意孩子住校去上初中。所以住校生占多数。再者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学生住校,家长也可以安心的工作。
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六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二)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五)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六)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七)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