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程序规定

如题所述

听证会的一般程序如下
(一)根据执法调查人员处罚建议,确定属于适用听证程序范围;
(二)向当事人发出《听证告知书》,征询是否要求听证。要求听证的,应在执法机关告知后3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
(三)确定听证会时间、地点和主持人,并于7日前通知当事人;
(四)举行听证会;
(五)有调查取证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处罚建议;
(六)由听证主持人询问当事人、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出示有关证据和材料;
(七)由当事人或其委托人进行答辩;
(八)由当事人或其委托人和调查取证人员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九)由当事人或其委托人做出最后陈述;
(十)由主持人征询各方面最后意见;
(十一)当听证记录交当事人或其委托人审核后签字或盖章;
(十二)由主持人向执法机关负责人汇报听证情况,提交听证记录,执法机关应按照一般程序的规定做出处理处罚的决定。
听证一般按照《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以下程序组织:当事人应当被告知行政决定后三日内要求听证,行政机关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除特殊情况外,听证公开举行。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由委托人代理。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违法事实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对其进行申辩和质证。
拓展资料:法院执行听证会后,几日内裁决?
院执行听证会后,十五日内裁决。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国家,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七条
听证应当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五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依法予以保密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听证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行政机关终止听证;
(七)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八)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笔录中注明。
第六十五条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