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英语论文(3000字以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7
一、引言
文化,这两种孕育自不同半球的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生产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色。这些文化差异,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全世界各民族间商业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导致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或交际失败(communication failure)。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之明镜”,源自于生活,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取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特点。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说过:“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都可以在其谚语中发现。)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入手,探讨中西文化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学传统、民族性格、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二、地理环境
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们所生存的不同环境势必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观察与思考。人们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然现象,总结生产实践,概括生产经验。这些语言口口相传,千锤百炼,成为大家喜闻乐诵的谚语。这些谚语必然反映出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色彩。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变,港湾楔入,岛屿众多。这样的自然环境给英国人提供了舟楫之便。人们在长期的航运渔业生活中,创造出数以百计的英语谚语,反映他们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体验和观察。如: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 out of it.(海里的鱼和捞出来的鱼一样好。)有了大海,还怕没鱼。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捕鱼要到大海。)谁不愿受舵的指引,就要被岩石所统治。A dog in the morning, sailors take warning; a dog in the night is the sailors’ delight.(朝霞出天际,水手心事重;夜间见彩虹,水手乐哈哈。)He goes a great voyage that goes to the bottom of the sea.(到达海底的人,才算做了一次远航。)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岛国气候。英国气候潮湿,天气变化大,岛上晴天少,雨天多,且多阵雨,因此,英国人出门常带把雨伞。由于英国天气变化无常的缘故,英国人非常关心天气,也喜欢谈论天气,并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April weather, 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一边日出一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An English summer, three (or two) hot days and a thunderstorm.(英国的一个夏季,三(两)个热天一阵大雷雨。)A misty morning may have a fine day.(早晨有雾露,可能是晴天。)When the wind’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s at the best.(风从西方起,天气最佳丽。)
而处于另一个半球的中国则有着不同的地理风貌。中华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中国自古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在历代政府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谚语。如: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人勤地不懒,勤奋谷仓满。田里无神无鬼,全靠肥料土水。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炊烟。田像一块铁,在于人来打。
我国的天气谚语,从量上、质上,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上,都值得称道。如“灶烟往下埋,不久雨就来”、“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夜里星光明,明朝仍旧晴”等等。
三、特定历史
每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书写着自己特定的历史。从谚语中可以一窥历史风云变化。英国从十六世纪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开始向海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原料,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Shoe-maker’s wife goes barefoot.这句谚语正是出自于十六世纪资本主义新兴时期,小资本家拼命发家致富,属于手工业者的鞋匠们为积攒钱财,竟然连给妻子买鞋穿的钱都不舍得花。十七世纪起英国在东印度扩张,十八世纪中叶建立殖民统治。He came safe from the East India, and was drowned in the Thames.他从东印度安然归来,却淹死于泰晤士河。英国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其他国家的入侵。罗马统治期间,社会生活罗马化,拉丁语是官方、法律、商业和法律用语。丹麦人侵占期间,丹麦语也传入英国。1066年法国诺曼底登陆后,英国为法国所征服。法语很长时期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贵族、朝臣、地主和上流社会都使用法语,如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是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国王,因此有英谚云:Jack would be a gentleman if he could speak French.(要是杰克能讲法语,那他就是个绅士了。)而三种语言交配混合到英语中,充实了英语语言,也带来了许多拉丁语、法语谚语:Anger is a short madness.(愤怒是短暂的疯狂.)(拉丁语)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艺术是无限,生命是有限的.)(拉丁语)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法语)He that is afraid of asking is ashamed of learning.(怕问者耻于学.)(丹麦语)
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从此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和剥削,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统治阶级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有许多汉谚就反映了这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