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政策特点的认识

如题所述

一、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正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个性养成、潜能开发、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基于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课程领域的科学化和心理学化潮流再次兴起。国际教育界早已提出纠正片面强调智能发展的倾向,转向培养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我国在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方面虽与国际进程存在差距,但可借鉴国际经验,同时关注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自80年代以来,英国和美国等国家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确立了每个学生必须学习的国家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编制了各科课程国家标准,强调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形成共识。对“基础”的理解出现新变化,随着时代要求和知识发展特点的变化,学校课程的“基础”不断更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传递观念、态度和价值体系在教育和社会教化中至关重要。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与人的人文精神追求形成尖锐矛盾,专家学者将目光投向传统人文学科教育,认为科技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我国学校教育中数理学科比例较大,人文学科份量偏低,值得关注。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综合课程的提出和发展源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长期以来,分科教育和学科整合的理想和现实困扰着教育教学。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课程领域面临的挑战。分析和综合是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学校教育目标,不同阶段的课程综合具有不同意义。必须克服以偏概全的思维定势,防止片面强调综合或分科的优点。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
我国课程总体上存在脱离生活和实践的倾向,需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并非脱离学术轨道,而是为学术化课程增添时代特征和活力。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适度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课程个性化是因材施教的问题。在班级制下,教师难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新机遇。课程多样化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坚持课程多样化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发展多种多样的课程教材、各具特色的课程教材之间存在差异性、课程教材具有可选择性。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现行教育方式并非不可改变,信息网络时代将引领教育方式发生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可能是教育未来变化的突出特征。课程编制面临的新课题是如何为教师和学生准备便捷的学习资源。在新的教育知识价值观引导下,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的资源将逐步占据主要地位,从而为课程概念增添新的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