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锡尼文明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迈锡尼文明:在克里特文明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



迈锡尼人和克里特的米诺斯并不是同一民族,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是从欧洲内陆由北而南进入希腊的。
迈锡尼人是希腊人中最早到来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
这个时候克里特已经建立了米诺斯文明,希腊本土的迈锡尼人则比较落后,虽然已经进入了铜器时代,但是尚未建立国家。因此他们是在克里特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到公元前1600年,才称王立国。
这时的王朝按照考古发掘的资料而称为竖井墓王朝,大约持续百余年,到公元前1500年后,被圆井墓王朝所取代。
一、竖井墓王朝
竖井墓王朝的主要文物是发现于迈锡尼城堡内外的两座墓园,园内有众多王族墓葬,内藏丰富的金银陪葬品,其数量之多是世界上所罕见的。
工艺水平也非常的高,其中大多数为克里特产品,也有来自埃及和小亚、叙利亚等地的。
这说明迈锡尼王族和贵族,可能曾以雇佣兵头领的身份服务于克里特和埃及等地区。
二、圆顶墓王朝
到了圆顶墓王朝时期,这是迈锡尼文明的发展和鼎盛时期,他便从尾随于克里特之后而转为可与之对抗的强国了。
圆顶墓不像竖井墓那样,只在地下构筑简单的竖穴墓室,而是在地面凿岩和砌石铸成圆形墓鼎,前面有墓道,上面附着高冢,室内以叠涩法砌成圆锥状的屋顶,形如蜂巢,因此又称为蜂巢墓。
构筑这类陵墓需要较高的石砌工程技术,他的形制虽然源自于克里特,但在迈锡尼却规模日益宏大。
3.取代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在充分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城堡坚固,战斗力强,擅长用马拉战车,尚武精神比较突出等。
它作为爱琴文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蒸蒸日上,有取代克里特而后来居上之势。
到了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可能通过联姻继承等和平方式。得以入主克诺索斯王宫,这是迈锡尼文明发展的关键一步。
迈锡尼统治克里特以后,继承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网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
克里特原有的线形文字现在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线形文字,称为线形文字B。
此后从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达到了他们文明的繁盛期。
4.迈锡尼城
迈锡尼城市迈锡尼文明的中心,位于伯罗奔尼萨半岛的东北部。附近还有梯林斯城,他是直属于迈锡尼的一个军事要塞。他们构成了迈锡尼王国,在希腊诸国中最称强大。
其他王国著名的还有伯罗奔尼撒,中部的斯巴达和西部的派罗斯,以及中希腊的雅典、底比斯等,他们有时组成一个军事同盟以联合作战,奉迈锡尼为盟主。
考古发现的迈锡尼遗址主要是国王居住的城堡,他的城墙用巨石环山建成,厚达5米,高达8米,和克里特王宫建筑全无防御设施迥然有别。
城堡有宏伟壮观的“狮门”,里刻有双狮拱卫一柱的浮雕而得名,城内修建豪华的王宫。
城堡下面平川地带有广阔的市区,富商大贾和百业工匠居住期间,其繁华富庶程度当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
海外贸易方面,迈锡尼较克里特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爱琴地区和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的分布也较克里特文明更为广泛、众多,现在已经发现大大小小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在1000个以上。
迈锡尼的线形文字B,从1952年已经被释读成功,证明迈锡尼语言是古希腊语的一支。材料大多数都是王室的经济文书,对政治历史揭示不多,却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珍贵信息。
在迈锡尼的文字资料中说明了,迈锡尼社会和克里特人一样,类似于东方的奴隶制王国。
五、文明的消亡
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以后,就渐渐呈现了衰败之时。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曾模糊的提及这个时候,王朝更迭频繁,战乱相继;考古材料也反映出这个时候的陶器质量下降,生产萎缩,而海上诸族的骚扰更使国际间的贸易大受打击。
经济衰弱可能会迫使统治者依靠武力掠夺,于是各国各城之间的战争也愈演愈烈。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大战便是希腊同盟和小亚富裕城市的特洛伊的战争。
这场战争打了10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虽然攻下了特洛伊,实际上却两败俱伤。
德胜的希腊各国以迈锡尼为首,无不疲惫不堪,元气大伤,终于摆脱不了黄雀在后的命运。
希腊各国一直难以恢复,便为北方的多利亚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纷纷南下攻城略地,逐步征服了雅典而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迈锡尼文明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以迈锡尼、泰林斯、派罗斯为大邦。迈锡尼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迈锡尼人开始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到公元前1600年才立国。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呈现衰败之势,后多利亚人南侵,宣告了迈锡尼文明的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