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中医免费看病只开药方不卖药,这名医生有哪些值得我们敬佩的精神?

如题所述

这名医生身体有医生的仁爱、无私奉献以及乐于助人等多种值得我们敬佩的精神,他钻研医术的执着和不为私利的精神也值得人们敬佩,这个医生今年已经九十二岁高龄,行医几十几,星依旧住了无数人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让很多家庭重新获得了幸福。

仁爱精神

河南这位老中医身上有作为医生应该有的仁爱精神,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据说从他爷爷开始就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在20多年前他就在自己当地的村子建立了卫生室,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抑制当地的患者,在行医的几十年中,他接触了无数的患者,很多在大医院没有治好的疑难杂症,在这种老中医手里得到了有效治疗,他的仁爱精神值得人们敬佩。

无私奉献精神

河南老中医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值得人们敬佩,他行以数10年只开药方不卖药,而且他开药方收据的费用也很低,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像他这样无私奉献的医生极为少见,他减轻了无数患者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获得了康复的机会,医患关系有了良好的平衡,这是其他医生应该学习,也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一种精神。

乐于助人的精神

乐于助人也是河南老中医身体值得人们敬佩的一种精神,在他眼里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有的只是他的患者,他在治病救人时不论他身份有多高,无论他身份有多低都会一视同仁认真对待,特别是对于那些贫穷的人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在他们身体康复以后也不会接受他们的礼物治疗,而且有些人求医多年,身体得不到治疗和改善,找到这位老中医想寻求帮助时,他会认真对待尽自己所能让患者康复。他行医数十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直到现在九十多岁的高龄,还会经常看医书研究病例,这种努力钻研的精神也值得人们敬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5

杜百录老人今年已经92岁了,几乎每天早上,他都要在牡丹广场给市民免费看病。因为身体原因,他每天早上只能看10人左右,但其爱心仍然感动了很多市民。有网友将老人免费看病的事迹发到微博上,引起众网友点赞。

老中医免费看病已坚持近四年

记者来到涧西区牡丹广场见到了杜百录老人。他坐在一个凳子上,穿着一件衬衣,旁边的树上挂着一个黑色皮包。“我从2011年开始,坚持免费看病到现在。早上一般只看10个人,太多的话,身体实在受不了,毕竟这么大岁数了。”杜百录说,“年纪大了,其他活做不了,但能给别人简单看个病,心里也舒服。”

对于众网友的称赞,杜百录摆摆手,说:“其实自己做的很有限,就是通过号脉,给市民提供建议,有时开些简单的药方,但不卖药。对于疑难杂症,我还是建议到正规医院治疗。”

感动

记者注意到,杜百录的旁边凳子上坐着另外3名老人,其中的常先生经常在广场锻炼身体,几乎每天都与杜百录见面。“杜医生天天在这里看病,我非常敬佩。”常先生说,自己今年78岁,今年5月份感觉身体不舒服,杜百录给他开了几服中药,吃过后感觉好很多。

此时,正在附近练习广场舞的几个大妈也过来称赞杜百录。“除了刮风下雨,老人家几乎天天都来这里给市民免费看病,真让人感动啊。”市民王大妈说。

曾在村卫生所看病20余年

通过交谈,记者了解到,杜百录老家在孟津县城关镇丁庄村,曾是村卫生所的医生。杜百录的老伴20多年前去世了,现在他跟随女儿在洛阳市区居住,距离牡丹广场非常近。“我最初学习中医,是因为身体太差。好在经过治疗,不久迎来康复,并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跟随一位赵姓医生学医。回到孟津老家后,村里人常找我看病。”杜百录告诉记者,1961年,他开始负责村卫生所的工作,这一干就是20余年。

“那时候条件艰苦,医生看病都是到病人家里。我们村当时住得比较散,往往是这家看完后去那家,经常不能吃饭。”杜百录的女儿说,就这样,父亲的身体有些吃不消,直到1983年,61岁的杜百录离开了卫生所。杜百录老人今年虽然已经92岁了,但身体还比较硬朗,谈及自己的长寿秘诀,“其实我生活简单而规律,平时早睡早起,爱吃素食。可能我心态平和,不爱生气,整天乐呵呵的。”杜百录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在这里给大家看病。”

第2个回答  2021-09-14

河南省柘城市一位71岁的中医刘炳堂(音)在20多年的时间里只开处方,不卖药。他还为病人免费提供四种药物。他的书桌上放着近百张处方存根,房间里挂满了锦旗。老人说他是一个中医世家。他的长辈们教他先学道德,后学医学。父亲去世后,他免费看医生,每年约有5000人开处方。

据报道,刘炳堂受其父亲刘宗麟的影响,刘宗麟是一名医生,从小就决心学医。当他14或15岁时,他已经记住了家里所有的医学书籍。1992年,刘炳堂获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1995年,他和父亲在村里开了一家诊所。

父亲去世后,刘炳堂不再开设诊所,因此他专注于在家里提供免费诊所。从1996年开始,刘炳堂对群众实行免费治疗。他只开过处方,但没有卖过药。25年来,他开出了超过100000张处方。他不分官吏、亲友,平等对待病人,平等救人。

刘炳堂说,他出生在一个有三代中医的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他在14或15岁时就记住了家里所有的医学书籍。20多年前,他和父亲刘宗林在村里开了一家诊所,一起治疗了许多病人。

父亲去世后,刘炳堂不再开设诊所,因此他专注于在家里提供免费诊所。自1996年以来,20多年来,他只开处方,不卖药。对于一些烧伤和其他疾病,他没有得到一分钱。他放弃了药,把药送来了。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他开出了大约100000张处方。

刘炳堂说,除了他的父亲,他的医疗事业也深受其师父的影响。他的师父王光和曾经是一个著名村庄的老中医。他的师父经常教他:“学医,首先要学医德,不讲贫富,平等待人,别人付不起钱,就得治病,不能拖延。”。

为什么只开处方而不卖药?至少有经济收入。刘炳堂说,首先,他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卖毒品。此外,他们家曾经开过一家药店。当他们看到有经济困难的人经常用信用卡寄药时,他们总是赔钱。现在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为病人提供的免费诊所上。

河南老中医具有医生应有的仁爱精神。他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据说他从祖父起就是当地著名的中医。20多年前,他在当地村庄建立了一家诊所,并与父亲一起约束当地患者。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接触了无数的病人,许多在大医院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病,都在这古老的中医手中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他的仁爱精神值得人们钦佩。

第3个回答  2021-09-13
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精神就是那种不为名利动摇的精神,而且也有很强的专业性,一切都是为了人们的病去考虑问题,不会考虑名利,这种无私的精神,还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值得学习。
第4个回答  2021-09-13
河南这位老中医身上有作为医生应该有的仁爱精神,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据说从他爷爷开始就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在20多年前他就在自己当地的村子建立了卫生室,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抑制当地的患者,在行医的几十年中,他接触了无数的患者,很多在大医院没有治好的疑难杂症,在这种老中医手里得到了有效治疗,他的仁爱精神值得人们敬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