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临死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他是怎么看出司马懿有“反骨”呢?

如题所述

司马懿少时胸怀天下,慷慨好气,常常与志士谈论政事,而曹操最好招贤纳士,二十五岁时司马懿崭露头角,曹操想要纳其为幕僚,但是司马懿心性高傲,鄙视曹操为宦官之后谎称有病拒不从命,七年以后曹操升为丞相,司马懿被迫进入曹操门下。即使如此,司马懿还是为曹氏立下汗马功劳:第一,力排众议推行新政,采用“九品官人法”选拔官员,将家世、道德和才能作为三个标准,相互牵制层层筛选。



第二改战略进攻为积极防御政策,考虑了长途作战的消耗和蜀吴联合作战的政策;第三,灵活对待民族问题,通过马匹交易等经济手段稳住鲜卑族,对待匈奴一边强制出兵平定叛乱,一边设置部落方郡稳定局势。等等政策从多方面为稳定和发展魏国做了贡献。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殚精竭虑稳定局势的人接手了曹家天下,曹叡将曹芳托孤给司马懿与曹爽,曹爽擅权专政,穷兵黩武,荒淫无度,曹芳作为傀儡皇帝名存实亡,司马懿在公元249年,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时,发动政变控制都城,夺取政权。



后世站在历史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推测司马懿夺权的路程,争议最大的是曹操临死三马同槽而食之梦,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共有两次三马同槽之梦,第一次正值马氏作乱,由此杀了马超父子,那第二次梦如何解释呢?原著中贾诩认为“人生禄食命运,随乘天马运行”,马为禄马,归于曹氏,说明曹氏掌权天下归心。但是显然不是所有人都信奉这种说法,于是有了第二种解释:司马氏即马,最终夺取了曹家的天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但是猜测也要有所依据,比如有人猜测“庞统仍在,天下归刘”,也有人猜测“诸葛亮任命王平为主将,就不会有失街亭一事,北伐就会成功”,这都是基于已有的事实或者迹象的推测。但是“郭嘉知道司马懿会造反,所以临终前劝曹操诛杀司马懿,”显然是不成立的。前文说过,司马懿在二十五岁被曹操发现,是201年,司马懿进入曹操门下是208年,而郭嘉205年已经去世,根据时间,显然郭嘉对司马懿并不了解甚至并不在意,更无从得知司马懿是否有造反之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5
因为郭嘉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他与司马懿同是臣子,很容易看出他的想法和野心。
第2个回答  2021-02-21
他隐忍了半生,实际上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段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野心和忍耐,如果说曹魏集团真有人能看出,那必然是郭嘉,作为顶级谋士的郭嘉,最擅长的就是看人谋士们各有所长,有的善于洞察全局,有的精于战术计算,而郭嘉厉害之处就是看人精准,在官渡大战还没开始时,曹操害怕袁绍过于强大的实力,并不敢接战,而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之策,将双方战局优劣分析得清清楚楚,才给了曹操决战的勇气,郭嘉之所以敢大胆预测胜负,是因为他看穿了袁绍这个人,知到他外宽内忌,任人唯亲,临事无策,优柔寡断
第3个回答  2021-02-16
他是从司马懿日常的言行中看出来的,因为他是特别善于推算的人,有谋反之心的司马懿难免会露出一些马脚被他看出来。
相似回答